罗元恺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罗元恺除了对肾脾的深入探讨之外,晚年对血瘀亦颇有研究。认为妇科虽虚证较多,但气滞血瘀也不少见,不仅可见之于痛经、子宫肌瘤等患者,有些不孕症也属此列。他从理论和临床上研究妇科血瘀证的治法,撰有《活血化瘀法对妇产科疾病的疗效》、《痛经的证治》、《盆腔炎的中医治疗》及《子宫肌瘤的中药治疗》等文加以论述。
对整个中医理论体系来说,罗元恺比较重视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他撰有《祖国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等文,认为从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内经》开始,对人体及其疾病的认识都贯穿着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阴阳学说不仅作为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而且在理、法、方、药各个环节都有具体的运用,这是中医理论具有辩证法思想的体现。
罗元恺治学严谨,主张由博返约。他认为一个医学家除研读医著之外,也应涉猎文、史、哲、数、理、化、天文、地理及其他有关的边缘科学,俾能获得广博的知识。因为任何一门学问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互相渗透、互相启发,甚或互相移植的。基础宽广而扎实,学问的造诣才能更高深。认为学医之道,除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外,在医学领域,也同样需要由博返约,由通而专。医者在掌握了中医基础理论之后,就要从理论到实践,从内科到各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深入钻研,才会有更大的成就。他曾写《博学笃行,业精于专》一文以述其治学精神。他还认为,一个学者不能只是重复古人的理论或治法方药,应作分析和验证,明辨是非,不宜盲从,而应有所创新。如对古人所谓“女子以肝为先天”、“黄芩白术乃安胎圣药”等观点,他都持不同意见。曾撰《对“女子以肝为先天”一说的商榷》、《漫谈“黄芩白术乃安胎圣药”之说》、《对“柴胡刼肝阴、葛根竭胃汁”的评议》等文,对古人的观点加以评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 http://www.100md.com
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 罗元恺22岁开始行医,50多年来一直没有脱离临床。早年主治内科杂病和温病,稍后兼治儿科,中医学院开办后,专于妇儿科,近20多年来更专于妇科。在担任院校教学行政职务期间,虽然行政工作繁忙,社会活动频繁,仍坚持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应诊和查房。他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无数的病人治愈了顽疾,解除了痛苦。
他对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中医称为胎漏、胎动不安和滑胎)有深入的研究和良好的疗效。认为肾主先天,流产的主要原因在于肾气虚衰,冲任不固,防治之法应以补肾健脾、益气养血而固冲任为原则。他采用自创的“补肾固冲丸”为许多流产多次的妇女保住了胎儿,产下健康的孩子。有些病情复杂的病例,经他精心诊治也获痊愈。如1976年一位36岁的患者,曾连续流产4次,经中西药安胎均未效,其后4年不孕,且月经过多,但各项检查未见异常,多方诊治未愈。罗元恺接诊后,认为是肾气亏损为主,兼有脾虚、冲任不固,遂以补肾健脾调经为先,使经量恢复正常后,继续调补肾脾,半年后便妊娠,经安胎治疗后,顺利分娩,现在孩子已上中学了。1983年,他将原“补肾固冲丸”的处方作进一步调整,与药厂合作研制成“滋肾育胎丸”,经动物实验证实有促进卵巢和子宫血液循环,促使卵巢黄体生成及增加子宫内膜腺体分泌等作用,经200多例临床验证,安胎有效率达94.35%,通过专家鉴定正式投产,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获1984年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等奖。
, 百拇医药
对于临床常见的痛经、他也有丰富的治疗经验,认为主要是气滞血瘀所致,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因痛症须以止痛为急务,煎服汤药难以应急,故创制了“田七痛经胶囊”,经药理实验,证实有明显的解痉和镇痛作用。临床验证250多例,有效率89.2%,已通过鉴定并由药厂生产,1985年获广州市科委科技成果三等奖。他还研制了消癥散结的“橘荔散结丸”,主要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对乳腺增生也有一定效果。近年来,他治疗先兆流产和痛经的经验,已先后被编制成专家系统程序,输入电脑,通过软件的推广,使罗元恺的医疗经验为更多病人带来福音。
他对于患者总是一视同仁。应诊时虽有限额,但对远道而来的病人,他都尽量满足其要求,宁愿自己辛苦一点,也给病人加号诊治。来信问病者,亦多给予答复或寄去药方,因而受到患者的尊崇。他出国访问时,除参加学术活动外,也为当地的人民和华侨诊病,被报刊誉为“女同胞的救星”,甚至称为“送子观音”,可见其医术及声誉之高。
因材施教 诲人不倦 罗元恺是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1935年第七期毕业生。在30年代,虽然已有一些中医学校开办,但中医的传授方式,仍以父子相传、师徒授受为主。这种传统的师承方式,由于接触面较狭窄,难免有偏颇之处,因而容易形成门户之见。有感于此,罗元恺虽有家学渊源,自幼对中医有所认识,仍投考中医药专科学校,以求深造。学成之后,目睹当时中医事业发展缓慢、备受压制与摧残,更痛感发展中医教育之迫切。他从医数年之后,便投身于中医教育事业。几十年来,兢兢业业,乐此不疲,他培育出来的学生遍布国内外,大多数已成为中医工作的骨干。
罗元恺对于中医教学工作,强调因材施教和理论联系实际。在他的教学对象里,既有未出茅庐的青年,也有临床多年的中医或经验丰富的西医,或中医院校的青年教师。由于基础不同,教学要求亦各异,所以,他经常为不同的班种编写教材讲稿,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需要,或偏重于理论,或详尽于临床,并尽可能增补最新的研究资料。上课前他总是认真备课,就算是同一班种,在每次上课前也要重新准备,不断更新内容。罗元恺一向以临床课教学为主,故特别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他上课善于结合临床实例,条理清楚,讲解透彻,因而深受学生欢迎。, http://www.100md.com
对整个中医理论体系来说,罗元恺比较重视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他撰有《祖国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等文,认为从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内经》开始,对人体及其疾病的认识都贯穿着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阴阳学说不仅作为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而且在理、法、方、药各个环节都有具体的运用,这是中医理论具有辩证法思想的体现。
罗元恺治学严谨,主张由博返约。他认为一个医学家除研读医著之外,也应涉猎文、史、哲、数、理、化、天文、地理及其他有关的边缘科学,俾能获得广博的知识。因为任何一门学问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互相渗透、互相启发,甚或互相移植的。基础宽广而扎实,学问的造诣才能更高深。认为学医之道,除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外,在医学领域,也同样需要由博返约,由通而专。医者在掌握了中医基础理论之后,就要从理论到实践,从内科到各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深入钻研,才会有更大的成就。他曾写《博学笃行,业精于专》一文以述其治学精神。他还认为,一个学者不能只是重复古人的理论或治法方药,应作分析和验证,明辨是非,不宜盲从,而应有所创新。如对古人所谓“女子以肝为先天”、“黄芩白术乃安胎圣药”等观点,他都持不同意见。曾撰《对“女子以肝为先天”一说的商榷》、《漫谈“黄芩白术乃安胎圣药”之说》、《对“柴胡刼肝阴、葛根竭胃汁”的评议》等文,对古人的观点加以评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 http://www.100md.com
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 罗元恺22岁开始行医,50多年来一直没有脱离临床。早年主治内科杂病和温病,稍后兼治儿科,中医学院开办后,专于妇儿科,近20多年来更专于妇科。在担任院校教学行政职务期间,虽然行政工作繁忙,社会活动频繁,仍坚持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应诊和查房。他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无数的病人治愈了顽疾,解除了痛苦。
他对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中医称为胎漏、胎动不安和滑胎)有深入的研究和良好的疗效。认为肾主先天,流产的主要原因在于肾气虚衰,冲任不固,防治之法应以补肾健脾、益气养血而固冲任为原则。他采用自创的“补肾固冲丸”为许多流产多次的妇女保住了胎儿,产下健康的孩子。有些病情复杂的病例,经他精心诊治也获痊愈。如1976年一位36岁的患者,曾连续流产4次,经中西药安胎均未效,其后4年不孕,且月经过多,但各项检查未见异常,多方诊治未愈。罗元恺接诊后,认为是肾气亏损为主,兼有脾虚、冲任不固,遂以补肾健脾调经为先,使经量恢复正常后,继续调补肾脾,半年后便妊娠,经安胎治疗后,顺利分娩,现在孩子已上中学了。1983年,他将原“补肾固冲丸”的处方作进一步调整,与药厂合作研制成“滋肾育胎丸”,经动物实验证实有促进卵巢和子宫血液循环,促使卵巢黄体生成及增加子宫内膜腺体分泌等作用,经200多例临床验证,安胎有效率达94.35%,通过专家鉴定正式投产,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获1984年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等奖。
, 百拇医药
对于临床常见的痛经、他也有丰富的治疗经验,认为主要是气滞血瘀所致,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因痛症须以止痛为急务,煎服汤药难以应急,故创制了“田七痛经胶囊”,经药理实验,证实有明显的解痉和镇痛作用。临床验证250多例,有效率89.2%,已通过鉴定并由药厂生产,1985年获广州市科委科技成果三等奖。他还研制了消癥散结的“橘荔散结丸”,主要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对乳腺增生也有一定效果。近年来,他治疗先兆流产和痛经的经验,已先后被编制成专家系统程序,输入电脑,通过软件的推广,使罗元恺的医疗经验为更多病人带来福音。
他对于患者总是一视同仁。应诊时虽有限额,但对远道而来的病人,他都尽量满足其要求,宁愿自己辛苦一点,也给病人加号诊治。来信问病者,亦多给予答复或寄去药方,因而受到患者的尊崇。他出国访问时,除参加学术活动外,也为当地的人民和华侨诊病,被报刊誉为“女同胞的救星”,甚至称为“送子观音”,可见其医术及声誉之高。
因材施教 诲人不倦 罗元恺是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1935年第七期毕业生。在30年代,虽然已有一些中医学校开办,但中医的传授方式,仍以父子相传、师徒授受为主。这种传统的师承方式,由于接触面较狭窄,难免有偏颇之处,因而容易形成门户之见。有感于此,罗元恺虽有家学渊源,自幼对中医有所认识,仍投考中医药专科学校,以求深造。学成之后,目睹当时中医事业发展缓慢、备受压制与摧残,更痛感发展中医教育之迫切。他从医数年之后,便投身于中医教育事业。几十年来,兢兢业业,乐此不疲,他培育出来的学生遍布国内外,大多数已成为中医工作的骨干。
罗元恺对于中医教学工作,强调因材施教和理论联系实际。在他的教学对象里,既有未出茅庐的青年,也有临床多年的中医或经验丰富的西医,或中医院校的青年教师。由于基础不同,教学要求亦各异,所以,他经常为不同的班种编写教材讲稿,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需要,或偏重于理论,或详尽于临床,并尽可能增补最新的研究资料。上课前他总是认真备课,就算是同一班种,在每次上课前也要重新准备,不断更新内容。罗元恺一向以临床课教学为主,故特别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他上课善于结合临床实例,条理清楚,讲解透彻,因而深受学生欢迎。,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