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中医专家
编号:214094
吴咸中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吴咸中是国内外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专家,特别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研究方面卓有建树。

    确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临床方法 并阐明了治疗规律 吴咸中指出:“不断提高中西医诊断水平是实现中西医结合的先决条件”,“没有诊断上的结合,治疗上的结合就很难进行”。并进而提出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思路。充分发挥西医和中医两方面的特长,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既利用西医客观的病理改变作为诊断疾病的基础,又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经典方法,在辨证基础上对疾病进行分期分型,再按不同的“证”、“型”施以不同的治疗方剂。以急性阑尾炎为例,西医分为单纯性、化脓性和坏疽性三种基本类型,按照中医学理论则可将阑尾炎的病理过程区别为瘀滞期、蕴热期和毒热期,根据不同的证型与分组,设立了三种不同的方剂,即阑尾化瘀汤、阑尾清化汤和阑尾清解汤,临床使用后,不仅疗效良好,而且病程大大缩短。在吴咸中的组织和指导下,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协作组还相继摸索出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胆系感染和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等一系列外科急腹症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及相应治疗方法,摸清了急腹症的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以及中转手术疗法的适应症选择、西医疗法的配合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关键问题的规律。根据对15733例急性阑尾炎的统计分析,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后,非手术治疗成功率占69.9%。对另一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1571例分析,非手术治愈率占75.8%,中转手术率为6.9%。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死率仅为6.9%,明显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的病死率20%~40%。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国外西医治疗的病死率为20%~50%,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病死率仅为5.4%—22.2%。这些数字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临床地位已经确立。吴咸中领导和参加的“中西医结合清解片、化瘀片、巴黄片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项目1984年获卫生部甲级成果奖,“利胆排石汤配合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管结石”项目1985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病急性穿孔”1986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胆管炎”1990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等奖。
, 百拇医药
    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理论 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吴咸中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理论进行了不断深入的探索。早在60年代初,他就对急腹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规律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归纳。在中医理论体系方面,他对急腹症的“理、法、方、药”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以“气、血、寒、热、湿、食、虫”为主要内容的病因病机辨证是急腹症的主要辨证内容,并对辨证的主客观指标及立法处方原则做出了明确规定。70年代初,他又将急腹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概括为6类,即:机能障碍、炎症、梗阻、穿孔、出血及瘀血。现已逐步证明,这6种基本病理变化与上述中医7种病因病机辨证之间有着明显的内在联系。现在,外科急腹症的大多数病种已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诊断与辨证标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理论水平已有长足的进步。在治疗方面,吴咸中总结提炼出“急腹症治疗八法”,即:通里攻下法、清热解毒法、理气开郁法、活血化瘀法、清热利湿法、温中散寒法、健脾和胃法和补气养血法,并明确规定了各法的应用范围和运用方法。近20年来,吴咸中和他的同事共撰写了200余篇科学论文,主编出版了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新急腹症学》、《急腹症方药新解》、《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等为代表的一批专著,系统地介绍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临床经验及其理论体系,还通过了《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国际外科杂志》及有关国际学术会议向国外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研究成果。
, 百拇医药
    提出“以‘法’为突破口抓‘法’求‘理’”的研究思路 吴咸中率先提出,在中医传统的“理、法、方、药”中,“法”是一个重要环节,抓住“法”,既可上溯求“理”,又可下达寻“方”,从而能产生理论研究的突破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治疗效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带领研究人员用现代医学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急腹症治疗八法”中各法的代表方剂、药组及单味药物,阐明其作用机理,加深了对中医理论实质的认识,促进了中西医药学在理论上的结合。实验研究证明,通理攻下法可以增加肠蠕动,增加肠分泌;增加肠血流量,改善肠管血运;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限制炎性病灶扩散;促进腹腔内血液吸收,预防肠粘连;促进胆汁分泌,并有利尿作用;还可抑制细菌生长。活血化瘀法能增加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粘滞度,促进腹腔渗液吸收,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这类的系统研究不仅从理论上说明了各法的作用机制,也指导和扩大了各法的临床适用范围。抓“法”求“理”的研究思路,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理论研究打开了一个突破口,正在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指导作用。

    提出“在高层次上开展中西医结合”的学术发展思想 80年代初期,他曾组织专门班子对全国中西医结合的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方向、方法和途径》的调查报告。这项软科学研究曾于1984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报告中,他适应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新形势,及时提出了“应用现代技术,搞好中西医结合”的努力方向。他和同事开展了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配合中药排石汤治疗胆道结石的研究工作,成功率达92%,在病程和疗效上都优于单纯中医或西医疗法。到80年代后期,他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了“在高层次上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指导方针和具体措施。他提出,要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先进的诊断手段(如CT、B超、放射免疫技术和生化技术等),对常见急腹症特别是其中的“重症”、“难症”做出明确的定性,定位和定量的论断,根据中医理论体系对疾病进行辨证分型,并采用先进的指标,使辨证诊断客观化、标准化,实现辨病与辨证的高层次结合;采用现代治疗手段,如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经内镜鼻胆管引流等先进技术和脏器衰竭支持疗法等,与中医药配合使用,实现治疗上的高层次结合。他带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完成了“鼻胆管引流——清解灵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观察”、“利胆灵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消黄保肝作用”、“重症胰腺炎的综合治疗”、“雌二醇在实验性胆囊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及中药的预防效应”、“活血化瘀疗法治疗实验性腹膜炎”、“腹部手术后和重症急腹症患者胃阴虚证的研究”等一系列课题,并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他特别强调,当前要敢于把研究的重点转向急腹症中的“重症”、“难症”,不过分追求非手术率,而要把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作为主攻方向。他已经为自己的学科点制定了今后5年的发展规划,正在为创建国内一流和国际先进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基地而殚思竭力。,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