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金鍌
邓金鍌 (1908—1973)
邓金鍌,儿科专家,对小儿液体疗法的钻研具有独到之处。著有《体液平衡与输液》专论。他的教学经验丰富,讲课生动活泼,重点突出,深受听众欢迎。他为人正直,平易近人,素以“善与人交”见称。
邓金鍌,1908年7月10日生于广州开平县小海乡护龙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曾到美国西部做工。他9岁时父亲去世。其兄先在澳门做工,后做生意,自己节衣缩食,负担全家生活。邓金鍌1925年毕业于广州培正中学,后考入上海沪江大学附属高中,1928年毕业后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后改入医预科肄业,1932年转入北京协和医院。因学习成绩优异,于1933年获燕京大学Phi-Tao-Phi荣誉会员奖。1937年毕业,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此后留校担任助教及住院医师。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诸福棠、吴瑞萍、邓金鍌三位医师共同开办北平私立儿童医院。1952年他们无偿将医院献给国家。1952~1955年他出任北京市第二儿童医院副院长。1952~1958年兼任北京医学院教授、儿科主任、儿科研究室主任等职。1953年起兼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常委、《中华儿科杂志》副总编辑。1955年任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及内科主任,1962年兼任北京第二医学院教授、儿科系主任。1973年3月患心肌梗死去世于北京。
, 百拇医药
一心为了病人 邓金鍌从医36年的过程中,为儿科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孜孜不倦地钻研业务。对学术精益求精。他尤其重视危重、疑难疾病的诊治。邓金鍌除经常到北京各医院儿科会诊外,还经常应邀去外地协助解决棘手问题。1966年他曾赴沈阳抢救40余名危在旦夕的苍耳子中毒患儿,刚下飞机立即投入抢救,连续奋斗长达50多小时,使患儿在数日内全部转危为安。正当家长们拟向邓金鍌表达感激、钦佩之情时,他却因劳累过度而晕厥,首次发作心肌梗死。1971年当他得知大同市一名电解质紊乱患儿急需他去会诊时,便带病奔赴抢救现场。病儿获救后,他不顾劳累,结合患儿病情,系统传授了水电解质紊乱及输液疗法的理论及应用,家长及当地医生无不为之感动。
虚怀若谷,言传身教 为使儿科事业后继有人,邓金鍌极为重视儿科人才的培养。他倡导新人学的儿科学生以“虚怀若谷”为座右铭,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与人民。邓金鍌在教学中总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从不以名专家学者自居。1956年后他曾应邀到天津、广州、合肥及济南等20多个城市讲学。讲学时语言生动活泼,重点鲜明突出,每当他查房或讲学时,医师们纷纷奔走相告,病房或课堂鸦雀无声,座无虚席,经常有人宁愿站立在后面听讲一直坚持到底。
, 百拇医药
潜心钻研,硕果累累 60年代初,中毒性消化不良肆虐,不少患儿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输液治疗而死亡。邓金鍌发奋致力于液体疗法的钻研,他深入病房,耐心细致观察,亲自称测患儿大小便重量,严格计算输入的电解质量、液量及热量,及时记录脱水纠正情况,从而总结出一整套针对不同脱水患儿的输液方案,还将其编成顺口溜,便于掌握记忆。这行之有效的输液方案拯救了无数患儿的生命。
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邓金鍌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文献,着手总结经验,1966年开始编纂中国第一部有关儿科体液疗法的专著,他带病坚持写作长达6年之久。甚至在“文化大革命”经历磨难的非常时期,他也力排重重困难与干扰,笔耕不辍。
《体液平衡与输液》全书30余万字,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系统阐述了体液平衡的基础理论,叙述了在不同系统和器官疾病时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以及临床治疗的具体方案。在对腹泻患儿进行补液中,他强调在补充累积水和电解质损失时要做到“三定”:①定脱水程度;②定脱水性质;③定输液速度。他的输液方案的特点是应用改良达罗(Dak-kow)氏液(MD溶液,即含钾的2:1溶液,配方为:生理盐水40mk,11.2%乳酸钠5mk,氯化钾0.3g,5%葡萄糖55mk,共100mk)。应用这种溶液在补液过程中不需另加钾盐,根据低张、等张或高张脱水时所丢失的钠量,调整MD溶液的浓度,分别用等张MD、1/2张MD和1/4张MD溶液进行补液,他将输液方法归纳为四句口诀以便记忆:先浓后淡,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给钾。他的治疗方法便于理解掌握,适合城乡广大儿科工作者使用。1977年北京儿童医院组织专人与其家属共同努力,这部佳著得以出版。1984年应广大儿科工作者强烈要求,本书重新修订后再版。他还主编了《育婴指南》、《儿科学》、《基础儿科学》等书籍。还参加了诸福棠主编的《实用儿科学》部分章节的编写,也是1965年版的主编之一,并先后发表临床及科研论文30余篇,载于《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等杂志中。
品德高尚,平易近人 邓金鍌为人正直,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待人诚恳,素以“善与人交”见称,从来不以专家学者自居。1965年他参加农村巡回医疗工作中,热情为农民防病、治病,出诊随叫随到,风雨无阻,亲自抢救病人。百忙中还与农民打成一片,积极参加田间劳动,清晨不忘挑水扫地工作,深受农民赞扬。他严格要求自己,视儿科事业重于一切,而从不顾虑自己的身体。1966年发生心肌梗死后,只经短期休养即照旧工作。生活方面也无奢求,每天上班当公共汽车极度拥挤时,他就骑自行车甚至步行到医院工作,直至1973年又患心肌梗死逝世。,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