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茎藤类 > 桂枝
编号:215062
经方治疗心律失常起效快疗效稳定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33期
     经方治疗心律失常有方脉合拍、起效较快、疗效稳定等特点。今简述如下:

    一、炙甘草汤(《伤寒论》)

    由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组成,具有益气滋阴、补血复脉的功效,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方剂。凡心律失常辨为气阴(血)亏损,症见脉结代者,即可服用。多数医家认为,本方主药炙甘草用量应在30g左右,辅药生地可用至100g,其他药物取常量。考原方阴药量大,而阳药用量反不及其半,如此怎能使血脉通畅?著名中医岳美中指出:“阴药非重量,则仓卒间无能生血补血,但阴本主静,无力自动,必凭借阳药主动者以推之挽之而激促之,方能上入于心,催动血行,使结代之脉去,动悸之证止。”笔者每用生地30~60g,常有腹泻之虞。若将生地先煎30分钟,后入余药,并加入山楂30g同煎,则可收脉律整而无腹泻的效果。

    二、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
, http://www.100md.com
    由桂枝、炙甘草、龙骨、牡蛎组成,具有温通心阳、化痰定悸作用。常用量为:桂枝10g,炙甘草15g,生龙骨15~30g,生牡蛎15~30g。凡心阳不振,神气外越引起的心律失常,均可选用,特别是对窦性心动过缓者疗效最佳。若气短甚者,可加入黄芪、党参;若心动悸甚者,可将龙骨、牡蛎用至45g。研究表明,本方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及软化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而达到消除心律失常并控制复发的。

    三、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由麻黄、炮附子、细辛组成,具有温心阳、散寒瘀的作用,尤适宜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表现为脉迟无力,面色苍白,心悸畏寒等。本方三味药均有增快心率作用,用量恰当时一般服药1小时起效,2~3小时达到高峰。常用量为净麻黄3g,炮附子3~9g,细辛2~3g。细辛用量尤要慎重,可从小剂量1g开始,逐渐增量,有用至31g而起效者,但大剂量会引起口唇及手足麻木,甚至诱发房颤。研究表明,本方有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状血流量,兴奋心肌的作用,并有缓而持久的升压功效。
, 百拇医药
    四、人参汤(《金匮要略》)

    由人参、干姜、白术、甘草组成。为仲景治疗胸痹心痛之方,具有扶阳抑阴强心作用。常用量为:红参10g,淡干姜6~10g,炒白术10g,炙甘草10g,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脉迟证。尺脉不至者可加黄芪;四肢逆冷者可酌加桂枝、细辛;时发时止者,可加薏苡仁、炮附子等。已故著名中医赵锡武十分推崇此方,认为阴阳之要,阴消则阳长,阳消则阴长,故扶阳抑阴尤为强心的前题。

    五、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

    由葶苈子、大枣组成,常用量为葶苈子15~30g,大枣5枚(切)。原方为治疗肺痈而设,近年来用于肺心病之心律失常者尤为适宜,具有泻肺平喘、补气定悸作用。葶苈子有强心、利尿、抗感染作用,具有加强心脏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静脉压,增加心输出量的功效;大枣可缓和葶苈子药力,且补气定悸。临证可加入党参、黄芪、炮附子补气固本,赤芍、坤草、郁金活血化瘀。
, http://www.100md.com
    六、木防己汤(《金匮要略》)

    由防己、石膏、桂枝、人参组成。常用量为:木防己15g,生石膏25g,桂枝10g,红参6~10g。原文主治支饮,具有化痰散结、宽胸活瘀作用。凡风心病并发心衰,见心悸、胸闷、腹胀、小便不利、脉细数、舌紫暗,并有颈静脉怒张、肝大者,可选用本方。笔者常加入坤草活瘀利水,枳实行气散结,紫石英、生龙齿镇心安神,茯苓、猪苓健脾利湿。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改善左心功能,减慢心率,消除腹水的功效。

    此外,经方中的真武汤、四逆汤、栝楼薤白半夏汤、己椒苈黄丸等,亦有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可在辨病的基础上,随证用之。经方具有结构严谨、方证合拍、疗效明显的特点,但临证不易掌握,特别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方药,若方不对证,或药量有误,不唯不效,还会变证峰起。为此,笔者认为,正确辨证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其次药物用量要慎之又慎。, 百拇医药(毛德西)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清热剂 > 清脏腑热 > 泻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