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中西医结合 > 信息3
编号:215064
中医现代化研究应克服两种倾向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33期
     中医现代化虽然已是众望所归的事情,但是通往中医现代化之路却是不平的。因为中医现代化走的是一条探索之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目前在中医现代化问题上存在的两种认识上的倾向值得我们注意:一种是照搬的“西化论”,一种是封闭的“传统论”。

    一、 照搬的“西化论”

    所谓照搬的“西化论”,就是以西医的模式来发展中医。这种观点认为,中医的发展之所以千百年来没有大的突破,就是因为没有像西医学那样和现代技术融为一体,同步发展;要使中医现代化,就应当按西医发展的模式重新设计中医。最有代表性的说法就是“西体中用”。更为突出的是,有人把能否与国际接轨视为衡量中医现代化的标准之一。在医学上与国际模式接轨,当然就是与现代西医学模式接轨,以此作为中医现代化的标准,显而易见,就是要把中医西医化。中医现代化研究,有两个最基本的问题需要弄清楚:一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主体问题。中医现代化研究的主体是中医而不是西医,如果把中医现代化理解为中医西医化,那就把现代化的主体替换了,也就失去了中医现代化研究的意义。这是中医主体意识的严重错位。二是中医与西医理论的差异问题。尽管中医学和西医学研究的对象都是人和疾病,但其指导理论却是不同的,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也有明显的差异。用西医理论来阐释中医则可,用西医理论来替代中医理论则不可。中医理论的现代化,只能是建立在中医理论自身基础上的现代化,他不可能通过转换成西医理论来实现。笔者认为照搬的“西化论”形成的原因在于片面地把中医的不足与西医的长处进行比较,进而把整个中医看得陈旧落后。
, http://www.100md.com
    二、封闭的“传统论”

    中医现代化研究中封闭的“传统论”,强调以中医经典为文本,用古代中医的研究方法来发展中医,并拒绝包括西医在内的一切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介入。这种观点把中医作为研究的主体,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的自主意识无疑是非常必要和宝贵的,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医的发展如果不能符合现实社会的需要,实际就是一种自我封闭式的发展。

    有人对“传统”做过这样的阐述:“传统”是指在历史上形成并得以延续,在当下仍然“活着”的东西,并不是指过去发生过、曾有过的一切,更不包括已经死亡、消失了的“过去”。在中医现代化研究的问题上,我们继承的应该是那些“活着的东西”,毫无选择地全面继承,只能叫做复古。封闭的传统论者想循着古人的思路来完成中医的现代化建设,是违背历史发展观的。

    最近有人对拙作“重新审视中医的整体观”(见本报1773期)提出异议,认为“不能用西医的理论来评判中医”。拙作能引起争议我很高兴,但对其观点则不能苟同,作者的认识与上述封闭式的传统论很相似。在此重申四点:(1)中医要现代化,就要经得起现代科学的推敲,不要认为中医所有的东西都“碰不得”,中医并非完美无缺。(2)还原论不属于西医就像系统论不属于中医一样,它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不要一提还原论或微观研究,就认为是西医的方法;即便是西医的方法,如果有利于中医的发展,也不应排斥。(3)强调中医自主发展,但不是自我封闭;只有开放式发展,中医才能与时俱进。(4)要客观地看待中医,在大力宏扬其优势的同时,一定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这是中医能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 http://www.100md.com
    “西化论”倡导的西体中用是错误的,但所提倡的积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传统论”主张“回归过去”的封闭式发展是不对的,而强烈的中医主体意识则是我们应当牢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郑守曾先生在2001年于天津“中医药文化与中药现代化论坛”大会上所作的“中药现代化与文化认同”的报告中指出:“现代性和传统性不是互为消长的关系,现代性是对传统性的补充而不是取代。现代化过程不是现代性与传统性决裂与冲突的过程,实质上是传统性在科学和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对现代社会文化的变化需求所作的功能上的适应。”他进一步指出:“中医药新的认同既不是回到过去,恢复传统,也不是全盘西化,而是要重建中医药发展的整体目标与价值体系。中医药的传统价值中有一些依然符合现代人的价值标准,那么这些传统价值实际就是现代价值,同时还要发展和重建,使之符合现代价值。这就是所谓的现代化。”这一段话应该说对中医现代化如何来进行研究阐述得比较清楚了。, http://www.100md.com(皋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