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经典著作 > 伤寒、金匮类 > 金匮要略
编号:215348
12.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http://www.100md.com theQi
  1.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2.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协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3. 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
  4. 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
  5. 水在脾,少气身重。
  6. 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
  7. 水在肾,心下悸。
  8.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
  9. 留饮者,胁下痛饮缺盆,咳嗽则辄已,一作转甚。
  10. 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
  11. 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目闰剧,必有伏饮。
  12. 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
  13. 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
  14. 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
  15.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16.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汤方:茯苓四两 桂枝、白术各三两 甘草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17.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见6-15]
  18.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甘遂半夏汤方: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 芍药五枚 甘草如指大一枚(炙)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19. 脉伏而细滑,伤饮。
  20. 脉弦数,有寒饮,冬夏难治。
  21. 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22. 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方: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
    上三味,捣─,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六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七分,羸人服半钱,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下后,糜粥自养。]
  23.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大青龙汤方: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 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者,温粉粉之。]

    [小青龙汤方: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24.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木防己汤方:木防己三两(去节) 石膏十二枚鸡子大 桂枝三两 人参四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木防己 桂枝各二两 人参四两 芒硝三合 茯苓四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再微煎,分温再服,微利则愈。]
  25.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泽泻汤方: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26. 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厚朴大黄汤方:厚朴一尺 大黄六两 枳实四枚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27. 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见肺痈]
  28.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小半夏汤方: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29. 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
    [己椒苈黄丸方:防己 椒目 葶苈(熬) 大黄各一两
    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
  30.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31.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泽泻一两一分 猪苓三分(去皮) 茯苓三分 白术三分 桂枝二分(去皮)
    上五味,为末,白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32. 咳家其脉弦,唯有水。十枣汤主之。
  33. 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宜十枣汤。
  34. 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之故。治属饮家。
  35.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36.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骨,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方: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37.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茯苓四两 甘草 干姜 细辛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38.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方:茯苓四两 甘草 细辛 干姜各二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39.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也。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 细辛各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40. 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 细辛各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 大黄三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41.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