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神经及运动系统疾病 > 小儿多动症
编号:216387
对抽动症、多动症患儿理解与治疗同样重要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36期
     ——访首都儿科研究所多动症、抽动症治疗中心专家姚秀英

    抽动症、多动症是一种儿童行为障碍疾病。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儿童抽动症发病率约为7‰,多动症发病率约为5‰,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已引起医学界和广大家长的广泛关注。近日,笔者就抽动症和多动症的相关情况采访了首都儿科研究所多动症、抽动症治疗中心专家姚秀英。

    姚大夫介绍说,抽动症和多动症是目前儿科常见病。抽动症又称多发性抽动障碍或抽动-秽语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自主挤眉弄眼、皱鼻、噘嘴、摇头、扭颈、喉中异常出声或秽语、腹肌及四肢抽动、异常步态等。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多数可以确诊,但要注意与习惯性抽搐、癫痫、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进行鉴别。

    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好动、注意力涣散为主。学龄儿童还可见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多,做作业潦草、磨蹭,学习成绩不稳定或学习困难;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定等。进一步可发展为厌学、逃学、打架斗殴、偷盗等。国内曾对1292名违法犯罪青少年进行调查,发现其中有978名青少年学龄期被诊断为儿童多动症,患病率为75%。这提示多动症患儿易发生心理变态、品行障碍、甚至违法犯罪行为。
, 百拇医药
    关于抽动症与多动症的病因,姚大夫说,目前尚不完全确定。据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认为,抽动症与基底神经节病理性改变有关。多动症可能是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而引起神经递质传递信息失调所致。临床常见的相关因素有遗传因素、围产期缺氧、剖腹产、早产、过期产、前产、产后的感染、外伤等。近年来,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育方法不当,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孩子的承受力也是造成患儿抽动症、多动症发病的原因之一。此外,儿童心理发育不成熟,如在此期间家庭内部关系紧张,动辄打骂或在学校受不当体罚及歧视等都将使孩子受到重大精神创伤,导致抽动或多动等行为异常。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会使孩子十分任性、骄横,不愿或不能自控;对孩子过分苛刻、粗暴则会造成长期过分心理紧张、情感压抑,出现行为紊乱。

    治疗上,抽动症西医通常用抗精神类或抗痫类药物,如泰必利、氟哌啶醇、氯硝安定等;多动症一般用兴奋剂,如利他林、匹莫林等,临床上有一定疗效,但因药物副作用或疗效有限使患者及家长不能坚持治疗。首都儿研所多动症、抽动症治疗中心中医儿科专家经多年临床实践,开发研制出纯中药制剂——健脑止抽颗粒和益肾静神颗粒,重在调整机体阴阳平衡、补肾、平肝潜阳、止痉安神、祛痰宁心,分别治疗抽动症和多动症,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有效率在80%以上。除药物治疗外,对患儿进行精神、心理治疗也同样重要,精神上调理甚至可以治愈本病。但是许多父母和老师对该病缺乏了解,对孩子的病态表现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是坏毛病、调皮,不仅没有及时治疗,有时还责骂,甚至动手打,这样的态度不仅无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反而会加重病情,是最不可取的。另外,有一些家长和老师虽然知道孩子患了病,但缺乏正确的护理常识,对孩子的疾病也没有起到正面的帮助,反而助长了孩子自卑、悲观失望的病态心理。为此,专家呼吁全社会要多了解一些与儿科疾病相关的知识,一旦发现孩子患了这种病,一定要在及时治疗的同时给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关怀,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的生活、学习环境;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学习和精神压力。不仅要解除孩子的生理疾患更要解除他们的心理负担,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百拇医药(王乐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