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216555
皮肤活检可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危险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24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2年第40期
     本报讯 德国学者报告称,进行皮肤活检能发现一种异常组织,后者可使罹患颅内动脉瘤的危险增加,而这些动脉瘤可导致出血性卒中。该研究结果发表在Stroke(2002332536)上。

    德国海德堡大学遗传学Grond-Ginsbach博士和神经外科学Schnippering博士等研究发现,有33%的颅内动脉瘤病人的皮肤组织存在基质结构缺陷。即多发性动脉瘤病人易患结缔组织病,导致动脉壁薄弱,而该种结缔组织疾病可通过皮肤活检进行诊断。

    Grond-Ginsbach解释说,动脉瘤是因血管壁的薄弱部分向外膨胀呈球状而形成的。一旦动脉瘤破裂,即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3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约有3%~6%的人有尚未破裂的动脉瘤,其中20%的人有多发性动脉瘤;基因在颅内动脉瘤的发生中起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发现两种结缔组织缺陷的遗传因素与其有关。

    几年前,Grond-Ginsbach及其同事发现颈动脉夹层病人存在结缔组织缺陷,他们认为颈动脉夹层可能与颅内动脉瘤存在某种联系,因此设计了这项研究。又因动脉壁活检罕被应用,而皮肤被认为是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的一个窗口。因此,他们决定从病人的上臂取皮肤标本进行检查,用电子显微镜对皮肤胶原和弹性纤维进行检测。

    研究人员对21例有颅内动脉瘤而无结缔组织病征象的病人进行了活检。平均年龄44岁,其中17例发生过蛛网膜下腔出血。

    结果发现,有7例病人存在结缔组织变异;4例病人虽然电镜检查似有异常,亦被划定为正常范畴,这4例病人的病变可能被低估。在经皮肤活检诊断为皮肤病的资料库(3000例)中提取的10例病人(无颅内动脉瘤)均未发现上述病变。

    然而Grond-Ginsbach博士提醒说,该项检查是一项科学试验而非颅内动脉瘤病人的筛查手段。

    从殊,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