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219319
警惕“医托”混迹健康讲座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28日 光明日报
     前不久,乙肝患者陈某激动地向浙江杭州“12315”热线投诉说,由于听了当地某广播“讲座”里“专家”的点评,便在杭州下城区一门诊部配了1万多元的相关药品。当时,医生说,服用两个疗程就可以转阴,可用了两个多疗程后,不但没有转阴,病情反而加重,害得他不得不住进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综合治疗。

    浙江省工商局通过今年前8个月的监测发现,医疗、药品两类违法广告占违法广告总量的比例高达66%,其中,未经审批擅自发布药品广告,是药品广告违法的主要形式。其中电台医药讲座广告最为混乱。

    并非仅浙江如此。医疗服务隐患和保健品虚假宣传,已成为当前全国消费者举报申诉热点。今年上半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受理医疗问题申诉5300件,同比增长12.45%。在大量有关保健品的申诉中,突出问题是虚假宣传。一些经营者利用办讲座、搞展销、作广告等方式,夸大宣传保健品的功能、疗效,虚构疗效、病例。

    家常聊天的气氛,循循善诱的“点评”,使某些以广播“讲座”形式出现的违法广告,具有很强的迷惑性。“讲座里都说了,××治疗仪能治关节炎……”“讲座里说的药名我记在这儿了,赶紧寄钱去买吧!”相当一批退休在家的老年人是这些讲座的忠实听众。

    仅在今年8月份就查处了17起此类案件的浙江省工商局有关人士介绍,从目前执法情况看,这种违法广告欺骗、误导作用较强,上当的人还真不少,多是年岁较大、体质较差的人群。受害者轻则浪费钱财,重则延误治疗良机、加重病情。

    至于“专家”、“患者”做托的伎俩,主要是两种:

    借“患者”之口贬低他人抬高自己。比如,一次有关某种治疗仪的广播“讲座”中,有的“患者”打进热线说:“我的爱人以前有肩周炎,治疗两个多月就好了,我以前有关节炎,治疗两三个月,差不多就好了。”

    有的则以专家和患者的对话形式出现。如,一次广播“讲座”中,“教授”说,“×××颗粒能够全面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帮助机体自我修复……使疾病自动康复……”一“患者”说,“我吃了两盒,现在睡眠改善了,体质也改善了。”“教授”说,“像你这样……说明情况较好……再用两个疗程后,就可恢复健康……”

    怎样才能避免上当受骗呢?

    浙江省工商局向消费者发出忠告:厂家、医疗机构出资开办的以介绍其产品和服务为目的的健康讲座或健康咨询,带有广告性质,其目的是促销产品或服务。讲座中的专家和医生,有的实际是厂家的促销代表或医疗机构的代言人,讲座中的“听众”,甚至是厂家或医疗机构事先安排的“托儿”,请消费者注意分辨,不可盲目轻信那些夸夸其谈。求医问药最好找正规医院,切忌病急乱投医,以免浪费钱财,延误治疗良机。(记者 吕贤如),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