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支柱”不能动摇
县乡村三级服务网、乡村医生队伍、合作医疗,被称为新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支柱”。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生产责任制,多数地区将集体办的卫生室与土地和农具、牲畜等等集体财产一起分给个人承包经营。在山西,一位乡村医生经过“竞标”,以5分钱承包了村卫生室,从此再也不挣集体的“工分”,靠看病卖药维持生计。在安徽某县一个贫困的山村,抱着孩子来看病的家长几乎挤不进卫生室的门。由于乡村医生对无报酬的预防保健工作敷衍了事,将疫苗扔在墙角根本没给孩子打,这个村麻疹暴发流行。乡村医生对自己失职造成的严重后果并不感到愧疚,反而喜形于色:有这么多病人,太好了!
短短几年,中国农村卫生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不少地方,农民的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得不到保障,看病也不再有合作医疗给报销医药费,全要由自己出钱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从过去相互合作变为各自为战、恶性竞争;一些地方不仅村卫生室全部由个人承包,甚至作为三级网枢纽的乡镇卫生院也已倒闭或被拍卖了,卫生服务网络陷于瘫痪。
, 百拇医药
面对这样的形势,人们对于“三大支柱”作用的认识也发生了分歧。有人呼吁重建,也有人认为“三大支柱”不灵了。某县一位主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对记者说的一番话,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部分人的观点:医疗机构优胜劣汰,乡村医生适者生存,农民看病自己花钱,都不用政府操心,这样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非要守着过时的“三大支柱”不放?
如果广大农民能够在市场化的体制下得到基本的医疗保健,确实是“挺好的”。但这些年来,一些贫困地区传染病和地方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着农村居民的健康;农村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减缓或停滞;农民患者因经济原因而未能及时就诊住院的人数不断增加,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日益突出。这种状况与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不完善,“三大支柱”功能不健全有着直接关系。
实践证明,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政府组织引导农民互助共济抵御疾病风险的合作医疗制度和百万乡村医生队伍这“三大支柱”所具有的低水平、广覆盖和公平、可及的特点,符合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这“三大支柱”,我们就失去了为农民群众提供卫生服务的基础,预防工作就难以落实,农民的基本医疗就没有保障,广大农民也就失去了抵御疾病的屏障。
, 百拇医药
明确“三大支柱”是农村卫生的根基的同时,不少地方的政府领导和卫生行政部门也清醒地认识到,新的形势下,“三大支柱”也要与时俱进,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民不断提高的卫生需求。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交通日益发达,部分沿海发达地区已经不再要求每个行政村都要建立卫生室,而是由卫生院到村设点,卫生服务网由三级变为二级,提高了服务效率。记者在地处东南沿海的浙江金华农村看到,医务人员身背药箱来到农户为农民量血压,有针对性
地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指导农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在中部地区的湖北武穴、东北地区的吉林蛟河,也有越来越多的基层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模式,深入农民家庭进行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也赢得了农村的卫生服务市场。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目前多数农村地区还不可能实行类似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制度。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仍将是解决农民医疗保健问题现实可行的选择。近年来,各地政府和卫生部门根据本地情况对传统的合作医疗进行了改革。拥有120万农村人口的山东东营市,每年从财政拿出120万元作为引导资金,提高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和对农民的吸引力;江苏昆山推出合作医疗“套
餐”,满足农民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湖北武穴、河南武陟等地改变传统的筹资办法,代之以“契约式”、“合同制”管理的形式,卫生机构以合同形式明确自己的义务,以优质服务吸引农民参加。偏远的青海省也开展了保健保偿试点,使农牧民得到了家庭保健、孕产妇系统保健、儿童系统保健等项服务。这些探索,对合作医疗如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民的需求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农村卫生工作“三大支柱”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是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根基。它不仅在过去有效地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还将在未来的岁月里牢牢地支撑起我国农民的健康大厦。, http://www.100md.com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生产责任制,多数地区将集体办的卫生室与土地和农具、牲畜等等集体财产一起分给个人承包经营。在山西,一位乡村医生经过“竞标”,以5分钱承包了村卫生室,从此再也不挣集体的“工分”,靠看病卖药维持生计。在安徽某县一个贫困的山村,抱着孩子来看病的家长几乎挤不进卫生室的门。由于乡村医生对无报酬的预防保健工作敷衍了事,将疫苗扔在墙角根本没给孩子打,这个村麻疹暴发流行。乡村医生对自己失职造成的严重后果并不感到愧疚,反而喜形于色:有这么多病人,太好了!
短短几年,中国农村卫生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不少地方,农民的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得不到保障,看病也不再有合作医疗给报销医药费,全要由自己出钱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从过去相互合作变为各自为战、恶性竞争;一些地方不仅村卫生室全部由个人承包,甚至作为三级网枢纽的乡镇卫生院也已倒闭或被拍卖了,卫生服务网络陷于瘫痪。
, 百拇医药
面对这样的形势,人们对于“三大支柱”作用的认识也发生了分歧。有人呼吁重建,也有人认为“三大支柱”不灵了。某县一位主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对记者说的一番话,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部分人的观点:医疗机构优胜劣汰,乡村医生适者生存,农民看病自己花钱,都不用政府操心,这样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非要守着过时的“三大支柱”不放?
如果广大农民能够在市场化的体制下得到基本的医疗保健,确实是“挺好的”。但这些年来,一些贫困地区传染病和地方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着农村居民的健康;农村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减缓或停滞;农民患者因经济原因而未能及时就诊住院的人数不断增加,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日益突出。这种状况与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不完善,“三大支柱”功能不健全有着直接关系。
实践证明,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政府组织引导农民互助共济抵御疾病风险的合作医疗制度和百万乡村医生队伍这“三大支柱”所具有的低水平、广覆盖和公平、可及的特点,符合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这“三大支柱”,我们就失去了为农民群众提供卫生服务的基础,预防工作就难以落实,农民的基本医疗就没有保障,广大农民也就失去了抵御疾病的屏障。
, 百拇医药
明确“三大支柱”是农村卫生的根基的同时,不少地方的政府领导和卫生行政部门也清醒地认识到,新的形势下,“三大支柱”也要与时俱进,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民不断提高的卫生需求。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交通日益发达,部分沿海发达地区已经不再要求每个行政村都要建立卫生室,而是由卫生院到村设点,卫生服务网由三级变为二级,提高了服务效率。记者在地处东南沿海的浙江金华农村看到,医务人员身背药箱来到农户为农民量血压,有针对性
地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指导农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在中部地区的湖北武穴、东北地区的吉林蛟河,也有越来越多的基层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模式,深入农民家庭进行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也赢得了农村的卫生服务市场。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目前多数农村地区还不可能实行类似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制度。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仍将是解决农民医疗保健问题现实可行的选择。近年来,各地政府和卫生部门根据本地情况对传统的合作医疗进行了改革。拥有120万农村人口的山东东营市,每年从财政拿出120万元作为引导资金,提高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和对农民的吸引力;江苏昆山推出合作医疗“套
餐”,满足农民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湖北武穴、河南武陟等地改变传统的筹资办法,代之以“契约式”、“合同制”管理的形式,卫生机构以合同形式明确自己的义务,以优质服务吸引农民参加。偏远的青海省也开展了保健保偿试点,使农牧民得到了家庭保健、孕产妇系统保健、儿童系统保健等项服务。这些探索,对合作医疗如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民的需求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农村卫生工作“三大支柱”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是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根基。它不仅在过去有效地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还将在未来的岁月里牢牢地支撑起我国农民的健康大厦。,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