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探秘
神农架,撩起你的面纱
神农架自古以来,一直以神山圣水、奇花异草、珍禽异兽而享誉中外。直到近年仍有“九头鸟”、“蛤蟆龙”、“驴头狼”、“棺材兽”、“鸡冠龙”、“野人”的传说,可谓世界上稀奇古怪的东西全部在神农架“大会师”。多年的传说促使人们把暂时得不到科学解释的自然现象、罕见动物全部归结在一个“神”字上,因而引来大批访幽猎奇者,使神农架越传越神,越写越奇。
然而科学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从1888年英国亨利组织的植物考察,到90年代中期的100 余次科学考察结果来看,有实物标本或确凿的科学证据的动物种类只是有珍无奇。根据历次科学考察获得的材料表明,至今神农架已查明有各类动物共计493种,其中,鱼类47种,两栖类动物23种,爬行动物40种,哺乳类动物75种,鸟类308种,到目前为止在收集到的哺乳类动物标本中尚未发现新种或新亚种。
神农架为什么会以神秘莫测蜚声于世呢?这与它那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其人文环境有关。如果以神农顶为圆心,以2000公里为半径画成圆形,恰好把高原、丘陵、平原、沙漠、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海洋等截然不同的生态环境包容进去。从我国野生动植物物种迁移交换的角度来看,神农架恰是“交通要道”。这里兽类属于古北界的占17.3%、东洋界的占66.7%,鸟类属于古北界的占21.6%、东洋界的占61.4%,其它属于广布界。从现生动物的种类可以看出这里确是东西南北野生动物的交汇地
, http://www.100md.com
神农架曾是古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逐渐隆起,经多次造山运动,神农架山体被挤压抬升为华中最高峰,形成长江与汉水的分水岭。方圆3250平方公里范围内,海拔超过3000米的山峰有6座,2500米以上的山峰多达20余座。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最低点石柱河海拔仅398米,垂直高差达 2700多米。由于神农架地处中纬度带的北亚热带季风区,受季风影响,空气潮湿,年均降水量超过2500毫米,充足的雨量使神农架水系特别发达,境内四大水系的14条大河及二、三级支流蜿蜒曲折,有的像腾跃狂奔的巨龙在峡谷中轰然而过,那些涓涓溪水却又潺潺叮咚,一路欢歌。充足的水量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条件,无论陡坡岩缝、山腰谷底,植被都十分茂盛。据最新统计高等植物达2770种,森林覆盖率超过90%,复杂的生物多样性基础支撑了神农架这一比较稳定的生态系统。在神农架满目苍翠的丛林里随便转一转,就会看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箭竹林和高山草甸。原始珙桐林在这里还能找到几小片,这是第三纪留下的“活化石”,常绿阔叶林还能找到几大片,这在其他相同纬度地区是不多见的。70年代海拔1700米的大九湖乡,曾有大面积高山沼泽,因农业需要开了排水渠,改造成农田后失去了高山沼泽极为可惜。
, 百拇医药
1991年深秋,我带领一个摄制组,沿着保护区核心区50多公里长的阴峪河峡谷边考察边拍摄电视片,真是大开眼界。谷底最低点的海拔约600米左右,而高峰接近3000米。这条峡谷山高谷深,高差悬殊,区域性小气候特别明显,山脚下、山腰间、山头上,是完全不同的气候带。由于高度每高出1000米,温度就降低6度,从而使高山与低谷呈现不同的季节景观。晚秋的阴峪河峡谷,高山顶上白雪皑皑,寒风刺骨,而峡谷里依然鲜花怒放,百鸟齐鸣,生机勃勃,真是一山分两季,五里不同天,艺术家们把神农架当作美的源泉。其实笔墨纸砚难写其秀,丹青难画其魂。
古今生灵的庇护所
神农架的真正价值并不只在于美,而是它所包容的科学内涵。科学家们更关注这里的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种群自远古、中古、近古具有比较完整的连续性。由于鄂西北广大地区受第四纪冰期影响很小,使得这里保存了一批号称活化石的古老孑遗物种。例如神农架不仅发现了原始珙桐林,还有领春木、香果树、银杏、鹅掌楸等古老植物,它们都在神农架这个天然避难所里躲过了冰期的袭击,一直生存繁衍至今,被人们统称为“活化石”。有植物,自然就会有动物与之相伴。1996年,红坪出土了完整的犀牛化石,其石化程度并不深,说明犀牛在神农架一带灭绝的并不十分久远。战国时期楚国的勇士披犀甲作战和中药里也用犀角做良药,如不是当地有犀牛存在是做不到的。神农架南部还出土了长臂猿牙齿化石,测出的准确年代距今198年(正负3年)。神农架西部还发现古人类化石与巨猿化石在同一洞中埋葬,可以肯定古人类与巨猿共同生活过,巨猿是否在神农架某个特殊环境中侥幸生存下来?
, http://www.100md.com
今天神农架的动物群也很庞大,食肉目有华南虎、豹、熊、狼、豺、狐狸、小熊猫、灵猫、水獭、鼬獾等,灵长类有金丝猴、猕猴和红面猴等,偶蹄类有苏门羚、野猪、毛冠鹿、麂子、香獐、狍子、斑羚等,鸟类更是数不胜数,它们中的大多数都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
神农架不仅给野生动植物提供了避难条件,同时也给先民们充当保护伞和生物资源宝库,成为人类文明起源时期的重要物质基础。“神农架”这一响当当的名字实际来源于华夏民族最早的祖先之一的炎帝神农氏。因神农氏曾在这里带领一个部落农耕、种植,改进用火,并掌握了以植物医治人类疾病的初步技术,从而迅速发展壮大,一跃成为当时的先进部落。他们走出群山,与黄土高原上的黄帝部落争战,创造了中华民族最早的文化与文明。由此可见,生态环境和丰富多样的物种资源是人类文明的根本基础。西北地区、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那里的生物资源支撑了几代人类的开发利用之后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有的地方完全变成了“死亡之海”,如尼雅、楼兰,绵绵无尽的沙海埋葬了人类曾经有过的繁荣与辉煌。今天,黄土高原上的许多地方正在演化成为废墟,严酷的现实一次次深刻地教育着人们,没有生态环境就没有持久的文明!让我们欣慰的是,神农架在支撑了数百代人的开发之后,它的绿色依然如故,树木被砍倒了,又长出新的来。说明这里的生态系统稳定。到目前为止尽管树一直在砍,但没有到临界点以下,一旦超过极限值,神农架也会变成今天的黄土高原。
我自1985年第一次到神农架,以后每年都去那里考察几次,至今总共去过多少次实在是记不清了,可以说走遍了神农架有代表性的地域,奇怪的是,很难找到原汁原味的原始森林,后来找到了秘密,这种状态的成因还要追溯到很久以前。神农架根本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荒芜人烟,分析神农架周边的文化环境就会恍然大悟。
(据《人与生物圈》王方辰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