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全草类 > 白屈菜
编号:222075
白屈菜 Baiqucai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民间草药。系罂粟科植物白屈菜的干燥全草。

    

[历史]



    白屈菜始载于《救荒本草》,据载:"白屈菜生田野中,苗高一二尺,初作丛生,茎叶皆青白色,茎有毛刺,梢头分叉,上开四瓣黄花,叶颇似山芥菜叶,而花叉极大,又似漏芦叶,而色淡"。从以上记述看,并对照附图,认为与现今所用的白屈菜相符。已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中。

    

[原植物]



    白屈菜 别名:雄黄草、山野人血草(陕西),牛金花(山西),小黄连、地黄连、胡黄连(山东),山黄连、假黄连(东北),土黄连(东北、河南、山东、山西、甘肃),八步紧、断肠草(东北、北京),小人血七(陕西、甘肃)。
, http://www.100md.com
    Chelidonium majus L.--罂粟科Papaveraceae


    [点击上图放大]
多年生草本,高30~90cm,植物体折断后,流出红黄色乳汁。主根粗壮,圆锥状,土黄色或暗褐色,生多数须根。茎直立,多分枝,有白粉,疏生白色细长柔毛。叶互生,单数羽状全裂,基生叶长10~15cm,全裂片5~8对,呈不规则深裂,裂片先端钝,深裂片边缘具不规则缺刻,顶端裂片广倒卵形,基部楔形而下延,上面近无毛,下面疏生短柔毛,常有白粉;茎生叶与基生叶形状相同,裂片2~4对,边缘具不整齐缺刻,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疏生柔毛。花数朵,近伞状排列;苞片小,卵形,长约1.5mm;萼片2,早落,椭圆形,外面疏生柔毛;花瓣4,黄色,卵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0.8~1.6cm,宽0.7~1.4cm,先端圆形,有时微凹,基部楔形;雄蕊多数,花丝纤细,黄色,长约6mm,花药线形,黄色;雌蕊1,细圆柱形,无毛,花柱短,柱头头状,2浅裂,密生乳头状突起。朔果长角状,线状圆柱形,长2~4.5cm,直立,灰绿色,无毛,成熟时由下向上2瓣裂。种子多数,细小,卵形,黑褐色,有光泽及网纹。花期5~8月,果期6~10月。
, 百拇医药
    生于山坡,水沟旁,林缘草地或草丛中。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等省区。

    

[采制]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阴干或迅速晒干。

    

[药材及产销]



    白屈菜Herba Chelidonii主产东北、华北。多数自采自用。

    

[化学成份]



    含多种生物碱:1.苯骈菲列啶类生物碱以白屈菜碱(Chelidonine)为主,尚有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血根碱(Sanguinarine);氧化血根碱(Oxysanguinarine),氧化白屈菜碱(Oxychelidonine),甲氧基白屈菜碱(Methoxychelidonine),甲氧基白屈菜红碱(Chelilutine),白屈菜如宾碱(Chelirubine)及二聚体白屈菜默碱(Chelidimerine)等。2.原阿片碱类生物碱有普托品(Protopine),β-别隐品(β-allocryptopine)等。3.原小蘖碱类生物碱主要有四氢黄连碱(人血草碱,lstylopine)、小蘖碱(Berberine)、黄连碱(Coptisine)等。生物碱在根中含量最高,而根中又以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含量最丰富,白屈菜碱在各种器官中都有。四氢黄连碱以地上部分含量高。此外尚含白屈菜酸(Chelidonic acid),白屈菜醇(Chelidoniol)、胆碱,黄酮等。
, 百拇医药
    白屈菜碱 R=H.........................氧化白屈菜碱

    甲氧基白屈菜碱 R=OCH3


    [点击上图放大]


    白屈菜默碱

    

[药材鉴别]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性状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根圆锥状,密生须根。茎圆柱形,中空;表面黄绿色,有白粉;质轻易折断。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者为羽状全裂,裂片先端钝,边缘具不整齐的缺刻,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具白色柔毛,尤以叶脉为多。花瓣4片,卵圆形,黄色,常已脱落。蒴果细圆柱形,有众多细小,黑色具光泽的卵形种子。气微,味微苦。
, 百拇医药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叶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叶的上下表面疏生多细胞非腺毛,而以下表面叶脉处较多且长,由3~13个细胞组成,长150~1500μm,在裂片先端的叶缘表皮细胞,平周壁呈乳头状突起。


    [点击上图放大]

, 百拇医药
    白屈菜

    1. 叶下表皮表面观(示乳汁管)(×150) 2.叶上表皮表面观(×150)

    3.叶缘乳突状突起(×60)4.叶表皮非腺毛(×60) 5. 茎横切面简图(×60)

    茎(直径约3.2mm)横切面:最外层为1列具波状角质层覆盖的表皮细胞,内侧有韧皮部外侧有韧皮纤维,韧皮部中散有细小的乳汁管;木质部由导管及薄壁细胞组成。髓大,中央多已中空。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粉末5g,用氨化的氯仿20ml浸泡过夜,滤过,氯仿液分为二份,一份留作薄层点样,另一份挥去氯仿,以1%盐酸2ml溶解,放入试管中,滴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溶液立即产生红棕色沉淀。(生物碱反应)
, http://www.100md.com
    2. 薄层层析 样品制备 方法a:见1项。方法b:上述氯仿浸提过的药渣,充分挥去溶剂,再以甲醇浸泡过夜,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供点样用。吸附剂:硅胶G(青岛)以0.5%NaOH水溶液铺板,于120℃烘烤4小时。展开剂:氯仿浸出部分用己烷-氯仿-甲醇(6:3:0.3)。甲醇浸出部分用氯仿-甲醇(9:1),氨蒸气饱和。展距10cm。在紫外光灯(254~365nm)下观察(图左)显色剂:用改良碘化铋钾试剂喷雾,生物碱均显棕色斑点。(图右)


    [点击上图放大]

, http://www.100md.com
    白屈菜薄层层析图谱

    (左):氯仿提取液 (右):甲醇提取液

    S:a、白屈菜碱 b、四氢黄连碱 c、白屈菜红碱 d、血根碱 e、小 碱 f、黄连碱

    1. 白屈菜根 2.白屈菜地上部分

    

[性味及功效]



    味苦、性凉,有毒。有镇痛、止咳、利尿、解毒的功能。用于胃痛,腹痛,咳嗽,黄疸,水肿,疮肿,顽癣,蛇虫蛟伤。用量9~18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或捣汁涂。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白屈菜地上部分含有四氢黄连碱及白屈菜碱,白屈菜碱能抑制平滑肌,有解痉作用;能抑制中枢神经,尤其对末梢的作用较强。四氢黄连碱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如眼睑下垂、自发运动降低,延长环己巴比妥睡眠、拮抗麦角酰二乙胺(LSD)及苯丙胺等,实验结果表明有神经松弛剂作用。此外白屈菜碱是一种有丝分裂毒,能延缓恶性肿瘤之生长,而黄连碱是一种细胞毒,但白屈菜的40%甲醇提取抗肿瘤作用较白屈菜碱为好。民间用白屈菜的地上部作镇痛、解痉药,对于胃肠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有缓解作用。

    白屈菜中的血根碱及白屈菜红碱等生物碱可抑制大鼠肝脏L-丙氨酸和L-门冬氨酸氨基转化酶。血根碱能抑制离体豚鼠心脏的钠钾ATP酶。对由于鹿角菜胶引起的关节浮肿,血根碱的抑制作用较白屈菜红碱强。有很强的抗菌作用,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对动物生长无明显影响,所以毒性较低,可用于治疗口腔炎症疾病。

    此外白屈菜茎割下后的乳汁能去除皮肤赘疣。地上部为地中海地区常用的利尿植物。,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