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鸡尾 Xiaoyejiwei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南方地区常用的民间草药。为中国蕨科植物日本乌蕨的干燥叶。
本品在《广西中药志》、《陆川本草》、《福建药物志》及江西、陕西、云南地区的《中草药手册》中均有记载。《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亦收载之。
日本乌蕨 别名:金粉蕨、小金花草、解毒蕨、火伤蕨(广西)、金花草(云南),孔雀尾(福建)。
Onychium japonicum(Thunb.)Kunze─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状茎长而横走,质硬,密被棕色披针形鳞片。叶二型;叶柄禾秆色或基部褐棕色,无毛;不育叶与能育叶同形,但裂片较短,密接呈齿状,具尖头,每裂片仅有主脉1条;能育叶叶片卵状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长10~30cm,宽6~15cm,3~5回羽状分裂,羽片通常约10对,互生,斜展,末回裂片短线形,长4~8mm,宽约1mm,先端有短尖头。孢子囊群沿末回裂片背面边缘着生,成熟时满布裂片背面,囊群盖膜质,与中脉平行,向内开口,口部全缘。孢子囊倒卵形,有柄,环带由19~21(~22)个加厚细胞组成;孢子黄褐色,球状四面形,表面具棱和疣状突起的雕纹。
生于山坡灌丛阴处,溪边,路边或石山上。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向北到河北西部、河南南部和秦岭南坡。
, 百拇医药
四季或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根茎及根,洗净,干燥备用,尤以鲜用为佳。
小野鸡尾叶 Folium onychii Japonici 在广西、江西、福建、云南、陕西等省区多自产自用。
文献报道叶和根茎含山奈酚二鼠李糖甙(Kaempferol dirhamnos-ide);化学预试表明含有黄酮、有机酸、酚类、内酯、甾体、糖等。
山奈酚二鼠李糖甙
性状鉴别
本品叶柄细长,略呈方柱形,表面绿黄色至浅棕黄色,具纵沟。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浅黄绿色或棕褐色,略有光泽,3~5回羽状分裂,不育叶的小裂片有齿,能育叶的末回裂片短线形,下表面边缘生有孢子囊群,囊群盖短线形,向内开口。叶片草质,气无,味苦。
以色淡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柄基部(直径约1mm)横切面观:呈类方形,最外为一层厚壁的表皮细胞及4~5列厚壁细胞,角隅处的厚壁细胞多达8列。基本组织中有一个简单中柱,内皮层细胞侧壁可见明显的凯氏点。维管束呈心形,木质部"V"字形,由类圆形或多角形管胞组成,韧皮部包围木质部。薄壁细胞中含有少量淀粉粒。
小野鸡尾叶柄基部横切面简图(×50)
叶的小裂片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或长圆形,上、下表皮细胞外壁略增厚。叶肉组织无分化,含具叶绿体的同形薄壁组织。维管束鞘细胞排列为整齐一圈,维管束为周韧型,木质部由7~9个多角形管胞组成。
小野鸡尾叶小裂片横切面简图(×240)
叶片表面观:上表皮细胞长柱形,垂周壁浅波状,下表皮细胞类长柱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深波状。气孔上表皮未见,下表皮密集,不定型,副卫细胞2~5个。非腺毛在下表皮零星散在,由2~4个细胞组成,稍弯曲,粗细不均,先端较尖,长(83~)120~220μm,基细胞3~7个。
小野鸡尾叶 左上:上表皮表面观右上:下表皮表面观下:非腺毛(均×100)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5.0g,用乙醇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取滤液点于滤纸片上,喷2%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在紫外光灯(254nm,365nm)下观察,显黄色荧光。
2.取本品粗粉1.0g,用乙醇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取滤液1ml,加3%碳酸钠溶液1ml,在沸水浴上加热3分钟,冷却后,加入新配制的重氮化对硝基苯胺试剂1ml,即出现红色到紫红色。
3.薄层层析。样品制备:取本品粗粉0.2g,加甲醇5ml,密塞,振摇,放置约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用甲醇1.0ml溶解,供点样用。吸附剂:硅胶H-CMC。展开剂:乙酸乙酯-丁酮-冰醋酸-水(5:3:0.5:0.5)。展距:10cm。显色剂:喷2%三氯化铝乙醇液,干后可见两个黄色荧光斑点。
, 百拇医药
小野鸡尾薄层层析图谱 1.日本乌蕨
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止血的功能。用于野山薯、毒蕈、木薯、砷中毒,沙门氏菌所致食物中毒,肠炎,痢疾,肝炎,吐血,便血,尿血;外用治烧、烫伤,外伤出血。用量:30~60g;鲜品120~240g捣烂冲服。外用适量。
该种的根茎亦供药用,功效与叶相同。根茎(直径约3.5mm)横切面观:表皮细胞壁增厚,外被角质层,向内为多层厚壁组织,约占横切面的1/2,胞壁褐黄色,与皮层薄壁组织均含较多淀粉粒。淀粉粒单粒球形或扁球形,直径6~12μm,复粒由2至数粒复合而成,未见脐点。皮层内具一双韧疏隙管状中柱,在节上维管柱有叶隙。内皮层细胞长椭圆形,排列整齐,凯氏点可见,胞腔内充满黄色物质;中柱鞘细胞1~3层,非木化;韧皮部位于木质部的里面和外面;木质部呈最显著的一圈,后生木质部管胞孔径22~75μm;髓细胞多角形,壁厚,硬化,褐黄色,内含淀粉粒。在皮层、内皮层、韧皮部及木质部细胞内可见草酸钙方晶,直径18~25(~38)μm。
小野鸡尾根茎横切面简图, http://www.100md.com
[历史]
本品在《广西中药志》、《陆川本草》、《福建药物志》及江西、陕西、云南地区的《中草药手册》中均有记载。《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亦收载之。
[原植物]
日本乌蕨 别名:金粉蕨、小金花草、解毒蕨、火伤蕨(广西)、金花草(云南),孔雀尾(福建)。
Onychium japonicum(Thunb.)Kunze─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
生于山坡灌丛阴处,溪边,路边或石山上。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向北到河北西部、河南南部和秦岭南坡。
[采制]
, 百拇医药
四季或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根茎及根,洗净,干燥备用,尤以鲜用为佳。
[药材及产销]
小野鸡尾叶 Folium onychii Japonici 在广西、江西、福建、云南、陕西等省区多自产自用。
[化学成份]
文献报道叶和根茎含山奈酚二鼠李糖甙(Kaempferol dirhamnos-ide);化学预试表明含有黄酮、有机酸、酚类、内酯、甾体、糖等。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
山奈酚二鼠李糖甙
[药材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性状鉴别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
以色淡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柄基部(直径约1mm)横切面观:呈类方形,最外为一层厚壁的表皮细胞及4~5列厚壁细胞,角隅处的厚壁细胞多达8列。基本组织中有一个简单中柱,内皮层细胞侧壁可见明显的凯氏点。维管束呈心形,木质部"V"字形,由类圆形或多角形管胞组成,韧皮部包围木质部。薄壁细胞中含有少量淀粉粒。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
小野鸡尾叶柄基部横切面简图(×50)
叶的小裂片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或长圆形,上、下表皮细胞外壁略增厚。叶肉组织无分化,含具叶绿体的同形薄壁组织。维管束鞘细胞排列为整齐一圈,维管束为周韧型,木质部由7~9个多角形管胞组成。
小野鸡尾叶小裂片横切面简图(×240)
叶片表面观:上表皮细胞长柱形,垂周壁浅波状,下表皮细胞类长柱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深波状。气孔上表皮未见,下表皮密集,不定型,副卫细胞2~5个。非腺毛在下表皮零星散在,由2~4个细胞组成,稍弯曲,粗细不均,先端较尖,长(83~)120~220μm,基细胞3~7个。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
小野鸡尾叶 左上:上表皮表面观右上:下表皮表面观下:非腺毛(均×100)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5.0g,用乙醇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取滤液点于滤纸片上,喷2%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在紫外光灯(254nm,365nm)下观察,显黄色荧光。
2.取本品粗粉1.0g,用乙醇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取滤液1ml,加3%碳酸钠溶液1ml,在沸水浴上加热3分钟,冷却后,加入新配制的重氮化对硝基苯胺试剂1ml,即出现红色到紫红色。
3.薄层层析。样品制备:取本品粗粉0.2g,加甲醇5ml,密塞,振摇,放置约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用甲醇1.0ml溶解,供点样用。吸附剂:硅胶H-CMC。展开剂:乙酸乙酯-丁酮-冰醋酸-水(5:3:0.5:0.5)。展距:10cm。显色剂:喷2%三氯化铝乙醇液,干后可见两个黄色荧光斑点。
, 百拇医药
小野鸡尾薄层层析图谱 1.日本乌蕨
[性味及功效]
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止血的功能。用于野山薯、毒蕈、木薯、砷中毒,沙门氏菌所致食物中毒,肠炎,痢疾,肝炎,吐血,便血,尿血;外用治烧、烫伤,外伤出血。用量:30~60g;鲜品120~240g捣烂冲服。外用适量。
[附注]
该种的根茎亦供药用,功效与叶相同。根茎(直径约3.5mm)横切面观:表皮细胞壁增厚,外被角质层,向内为多层厚壁组织,约占横切面的1/2,胞壁褐黄色,与皮层薄壁组织均含较多淀粉粒。淀粉粒单粒球形或扁球形,直径6~12μm,复粒由2至数粒复合而成,未见脐点。皮层内具一双韧疏隙管状中柱,在节上维管柱有叶隙。内皮层细胞长椭圆形,排列整齐,凯氏点可见,胞腔内充满黄色物质;中柱鞘细胞1~3层,非木化;韧皮部位于木质部的里面和外面;木质部呈最显著的一圈,后生木质部管胞孔径22~75μm;髓细胞多角形,壁厚,硬化,褐黄色,内含淀粉粒。在皮层、内皮层、韧皮部及木质部细胞内可见草酸钙方晶,直径18~25(~38)μm。
[点击上图放大] |
小野鸡尾根茎横切面简图,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