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果实类 > 黄荆子
编号:222192
牡荆叶 Mujingye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常用民间药,系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牡荆或荆条的干燥叶片。

    

[历史]



    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即有用荆叶治疗淋病的记载。但牡荆叶之名则始见于《名医别录》,其后《肘后方》记载其治疗蛇伤,《千金方》亦著其应用,《图经本草》记载俗名为黄荆。现时各地中草药书籍根据植物分类名称和地区习惯,分别称为牡荆叶、黄荆叶、荆条叶,亲缘相近,故以牡荆叶为代表。

    

[原植物]



    1.黄荆 别名:黄荆柴(湖南)、蚊烟柴、七指风、埔姜、土蔓荆(广东、广西)。
, http://www.100md.com
    Vitex negundo L.--马鞭草科Verbenaceae


    [点击上图放大]
灌木或小乔木,高2~5m。根黄白色。树皮灰褐色,幼枝方形,灰白色,密被柔毛,叶和嫩枝揉碎后有香气。掌状复叶对生,叶柄长2~5.5cm,小叶3~5片,中间1片最大,两侧依次渐小,椭圆状卵形至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通常全缘或两侧上部有少数锯齿,上面淡绿色,下面灰白色,密被短柔毛。聚伞花序成对组成穗状圆锥花序,长10~27cm,单一或分枝,顶生或侧生于枝顶叶腋;花萼钟状,顶端5齿,宿存;花冠淡紫色、紫红色或偶带粉白色,外面有绒毛,顶端5齿,2唇形,上唇短,二浅裂,下唇3裂,中央裂片大;雄蕊4,伸出花冠外;子房球形,柱头2裂。核果球形,黄褐色至棕褐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 百拇医药
    生于平地、山坡、荒丘、路旁等地。

    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省区。

    2.牡荆 别名:土常山(湖南)、五指柑(福州)。

    Vitex negundo L. var. cannabifolia (Sieb. et Zucc.) Hand.--Mazz. (V. Cannabifolia Sieb. eb Zucc.)--马鞭草科Verbenaceae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极似黄荆,主要区别是叶两面绿色,下面毛稀疏而直立,叶缘具多数粗齿。

    生向阳山坡、路旁或沟谷。

    分布同黄荆。3.荆条 别名:荆棵(河北、山东)、荆梢子、黑谷子、七枝箭(河北、陕西)。

    Vitex negundo L. var. heterophylla (Franch.) Rehd. (V. Chinensis Mill.; V. Incisa Lam. var. heterohpylla Frandh.)--马鞭草科Verbenaceae

    与黄荆的区别在于本变种叶缘为缺刻状,或深裂至中脉而呈羽状;与牡荆的不同为其叶下面灰白色,密被绒毛。

    生贫脊山坡、荒地或沟边路旁。
, 百拇医药
    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及四川西北部。

    

[采制]



    夏、秋两季均可采收,阴干备用。

    

[药材及产销]



    牡荆叶 全国大部分地区就地取材,自采自用。

    

[化学成份]



    黄荆叶、牡荆叶、荆条叶均含挥发油,油的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香桧烯、柠檬烯、对-聚伞花素、1,8-桉油素、β-丁香烯。黄荆尚含有牡荆素(vitexin)、东方蓼黄素(orientin)、导东方蓼黄素(isoorientin)、木犀草素-7-芍药糖甙(luteolin-7-glucoside)、四羟基单甲氧基黄酮(tetrahydroxymonomethoxyfl-avone)、艾香素(artemisetin,即5-hydroxy-3,6,7,3′,4′-pentamethyoxyflavone)、紫花牡荆素(casticin,即 vitexicarpin)、桃叶珊瑚甙(aucubin)等环烯醚萜甙类。又含草酸、酒石酸盐、5-氧基异酞酸、对-羟基苯甲酸、3,4-二羟基苯甲酸、牡荆定碱(nishindine)。牡荆叶和荆条叶成分基本类同,但牡荆叶尚含有牡荆内酯(vitexilac-tone)。
, 百拇医药
    

[药材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性状鉴别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1.牡荆叶叶片往往干缩成团,带有叶柄和嫩枝。展开后小叶片长2~8cm,宽1~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锯齿状,上、下表面近于无毛,上表面绿色,下表面浅绿色。搓碎后气清香,味淡,微苦。


    [点击上图放大]
2.黄荆叶与之相似。唯色调偏深,上表面棕黑色,下表面灰褐色,并可见灰褐色短柔毛;全缘或仅2~5疏浅齿。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3.荆条叶与前两种区别较大,即叶片分裂甚深,几可达主脉而呈羽状,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

    皆以叶片宽大,气芳香者为佳。显微鉴别

    1.牡荆叶。叶片表面观:上表皮被非腺毛、腺毛及腺鳞,脉脊上的表皮毛较密;未见气孔。表皮细胞垂周壁微弯曲;非腺毛单列,由1~5个细胞组成,壁疣不明显,长30~104~350μm;腺毛头部2~4个细胞,柄部1~3个细胞;腺鳞类圆形,头部4~8个细胞,柄部单细胞。下表皮有不定式气孔密布,毛较密,其种类及形状与上表皮毛相同。叶片横切面观:表皮细胞紧密排列,表皮上可见非腺毛、腺毛及腺鳞,下表面并具有很多向外突出的气孔。叶肉组织异面型,上面紧密排列2~3层栅栏组织细胞,下面2~3层较为疏松的海绵组织细胞,其中常可见纵横分布的细小维管束。中脉于下表面明显突出,栅栏组织于中脉处被厚角组织断开。向上弯曲的新月形外韧型维管束位于中脉基本组织中部,韧皮部外有数群维管束包围,中脉维管束上方有1~3个类圆形附属维管束。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牡荆叶表皮组织图(×333)

    1.上表皮 2.下表面 3.非腺毛

    牡荆叶横切面简图(×105)

    2.黄荆。表皮毛远较牡荆叶致密,其表面几乎全被毛茸遮盖。非腺毛长30~101~360μm,由1~5个细胞组成。栅栏及海绵组织各2~5层。

    3.荆条。表皮毛远较牡荆叶致密。非腺毛长30~90~225μm,由1~5个细胞组成,多为1~2个细胞,3~5个细胞者少见。栅栏及海绵组织各2~5层。

    理化鉴别
, 百拇医药
    1.取干燥叶片粉末1g,用石油醚脱脂,滤过,残渣加乙醇10ml。于3支试管中各加浓缩溶液2滴,分别加入1%三氯化铁、盐酸-镁粉、盐酸-锌粉试剂。分别显污绿色、橙黄色和樱红色。(检查黄酮类)

    2.薄层层析。取本品粉末1g,用氯仿回流提取。提取液滤过,浓缩至干,加入氯仿2ml,备用。点样量:0.5μl。吸附剂: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厂),110℃活化30分钟。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3:2)。展距:13.5cm。于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紫花牡荆素呈棕红色。显色剂:喷5%香草醛-浓硫酸后,紫花牡荆素呈鲜黄色,牡荆内酯呈淡紫色,很快变为蓝色,最后呈稳定的紫红色。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牡荆叶薄层层析图谱

    S:a.紫花牡荆素 b.牡荆内酯 1.黄荆叶 2.牡荆叶 3.荆条叶

    

[性味及功效]



    味苦,性凉。有解毒、除湿、止痢、止痛的功能。用于感冒、中暑、胃痛、腹痛吐泻、痈肿、癣疮及气管炎。用量3~5g。外用适量,捣敷或水煎熏洗。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 祛痰、镇静、平喘作用:黄荆、牡荆和荆条叶挥发油能使酸性粘多糖纤维裂解,痰粘度降低,增强巨细胞的吞噬功能,并对γ-球蛋白具双向调节作用,提高血浆白蛋白。有一定抗组织胺、镇静、平喘作用。油的主要成分β-丁香烯亦有明显祛痰和止咳作用,并能扩张气管和支气管平滑肌、降低血压。制成乳剂、滴丸、气雾剂治疗气管炎五千余例,总有效率达90%。

    2. 抗菌和抗溃疡作用:牡荆叶对痢疾杆菌和伤寒菌有杀灭作用,可用于胃溃疡和胃痛的治疗。

    3. 牡荆素具有体外抗癌活性、消炎作用、抗蝮蛇毒溶血作用和降压作用。

    4. 叶可制成感冒茶服用,黄荆叶水煎洗治脚癣或鲜叶捣碎涂治头癣。,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果实类 > 蔓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