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 酥 Chansu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较常用中药,原名蟾蜍眉脂,始见于"药性本草",日华子称之为蟾蜍眉酥,至"本草衍义"始有蟾酥之名。市售品分团蟾酥与片蟾酥两种。
1.中华大蟾蜍 别名:癞蛤蟆、癞疙疤。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两栖纲Amphibia,无尾目Anura,蟾蜍科Bufonidae
全形如蛙而较大,体长一般在10厘米以上。体粗壮;头宽大于长;吻端圆,吻棱显著;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距;鼓膜明显;无锄骨齿,上下颌也无齿。前肢长而粗壮,指趾略扁,指侧微有缘膜而无蹼;指长顺序为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掌突二,外侧者大。后肢粗壮而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趾侧有缘膜,蹼尚发达;内蹠突形长而大,外蹠突小而圆。
皮肤极粗糙,头顶部较平滑,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膜,其余部分满布大小不等的圆形瘰疣,排列较规则的为头后之瘰疣,斜行排列几与耳后腺平行。此外沿体侧之瘰疣排列亦较规则;胫部之瘰疣更大;个别标本有不明显之跗褶;腹面皮肤光滑,有小疣。
颜色变异很大,在生殖季节,雄性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的斑纹,雌性背面颜色较浅,瘰疣乳黄色,有时自眼后沿体侧有斜行的黑色纵纹;腹面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细花纹。
, 百拇医药 雄性较小,内侧三指有黑色婚垫。无声囊。
除在生殖季节外,多穴居在泥土中,或栖居在石下或草间,冬季多在水底泥中。能长久居住在陆地上而不到水里去生活。白天潜伏,以防止太阳的照射,减低皮肤的蒸发,只在夜间或雨后才敢出来活动。因受夜间活动的限制,只能捉到夜间活动的蜗牛、蛞蝓、蚂蚁、甲虫与蛾类等动物为食。产卵季节因地而异,在华北地区产卵季节为3~4月,成都平原多为1~2月;卵带产于静水池塘内,缠在水草上,卵带内之卵成双行排列;卵黑色。
分布很广,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均有。
2.黑眶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蟾蜍科Bufonidae
体长7~10厘米,雄性略小。头高,头宽大于长;吻端圆,吻棱明显,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距;鼓膜大;无锄骨齿,上下颌均无齿;舌后端无缺刻。头部沿吻棱、眼眶上缘、鼓膜前缘及上下颌缘均有非常明显的黑色骨质棱或黑色线。头顶部显然下凹,皮肤与头骨紧密相连。前肢细长;指趾略扁,末端色黑;指长顺序为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外掌突大,内侧者略小,均为棕色,后肢短,胫跗关节前达肩后方,左右跟部不相遇;足短于胫;趾侧有缘膜,相连成半蹼;关节下瘤不明显;内蹠突略小于外蹠突。
皮肤极粗糙,除头顶部无疣外,其余满布大小不等的圆形疣粒,疣粒上有黑点或刺;头两侧有长椭圆形的耳后腺,近脊中线由头至臀部有两纵行排列较规则的大疣粒 。体大的黑眶蟾蜍腹面满布小刺。
生活时体色变异很大,一般为黄棕色略具棕红色斑纹;腹面色浅,在胸腹部具有不规则而较显著的灰色斑纹。
, 百拇医药
雄性第一、二指基部内侧有黑色婚垫;有单咽下内声囊。
卵生。产卵季节因地而异,广州附近二月中旬以后的数周内均可发现卵带。海南岛则在十一月间产卵,在云南小勐养附近于四月末可采到各时期的蝌蚪及正在产卵的标本。卵为棕黑色。
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江西、贵州、云南等地。
以上二种原动物的检索表:
1.头部有黑色骨质棱;背部有黄棕色略具棕红色斑纹;雄性有单咽下内声囊……………………...………………………………………………………………………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1.头部无围观有质棱;背部无花斑;雄性无声囊……………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 百拇医药
因各地气候不同采收迟早亦有差异,一般以6~8月为旺季。晚上点一灯放在空地上,蟾蜍见光而来。捕到后先放在竹篓中,洗净泥土,晾干体表水分,然后用左手捉住,右手用铜镊子挤压其背上隆起的疱,将分泌浆液挤到瓷罐中,切忌放入铁器中,以免变黑。采浆后,即将动物放回。将采得的浆液立刻过80号铜筛,滤去泥土及杂质,再过120号铜筛,自筛面后刮出纯浆,放入圆模型中,晒干,即为"团蟾酥",将纯浆涂在玻璃板或竹箬上,晒干,取下即为"片酥"。
加工时勿使浆液进入眼中,以免中毒;如已入眼中,则用紫草汁洗涤,可以消肿。
[炮制]
1. 酒制:将蟾酥块捣碎,放磁盆中加入白酒浸渍(每100斤用白酒200斤),时时搅动,至全部溶化成稠膏状,取出置盘中,在通风洁净处晾干,碾为细粉即成。
, http://www.100md.com
2. 奶制:用鲜牛奶浸渍(每100斤用牛奶200斤),制法同上。
本品为蟾蜍耳后膜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收集加工而成。
[名称] 蟾酥Secretio Bufonis 别名:哈蟆浆(江苏)、哈蟆酥、光东酥(山东)、癞哈蟆浆(新疆)、疥哈蟆酥(山东、辽宁)。
[产地及销售习惯] 团蟾酥主产河北玉田、蓟县、迁安、兴隆、唐山、秦皇岛、承德,山东莒南、日照、诸城、临沂,四川南充、顺庆、涪陵,湖南常德、湘潭,此外辽宁、湖北、新疆亦产,销全国各地。片蟾酥主产江苏镇江、泰兴、苏州、吴县,浙江萧山、绍兴,主销上海。
, http://www.100md.com
含华蟾蜍毒素(Cinobufotoxin,C40H62O11N4),华蟾蜍素(Cinobufotalin,C26H36O7),华蟾蜍次素(Cinobufotalin,C26H34O6),及去乙酰基华蟾蜍素(Cinobufotalidin,C24H34O6)。此外,尚含精氨酸(Arginine)及辛二酸(Suberic acid,C8H14O4)。后者为一种有利尿作用的酸性物质。
蟾蜍皮腺中原来存在的物质为华蟾蜍毒素,在加工干燥过程中分解生成华蟾蜍素、华蟾蜍次素、去乙酰基华蟾蜍素、精氨酸、辛二酸等物质。
, http://www.100md.com
性状鉴别
1. 团蟾酥:因各地加工习惯不同,其形状亦异,一般多为扁圆形团块,饼状或棋子状(亦称棋子酥)。直径约7厘米,厚约5毫米。全体呈棕紫色、紫红色或淡棕色,表面光滑平坦。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胶质样而光亮,中间夹杂有淡黄色杂质(红黄土)。遇水即泛出白色乳状液;用锡纸包碎块少许,烧之即熔为油状。气微腥,嗅之即打喷嚏不止,味麻辣。(照片上)
, http://www.100md.com
其水溶液有显明的生物硷及皂甙反应。
以圆饼状、棕红色或紫黑色、半透明、质脆、易击碎、断面光亮如胶者为佳。
2.片蟾酥:呈不规则片状,大小不一,厚约2毫米。一面平坦而粗糙,一面具纵条纹(因涂在竹箬上,故有竹叶条纹)。质脆,易折断,断面均一。其他性质与上种相似。(照片下)
[性味] 甘辛、温。有毒。
[功用] 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 痈疽恶疮、疔毒、牙痛、咽喉肿痛等症。
[用量] 内服入丸散,随配方,外用无定量。
, 百拇医药
[禁忌] 体虚弱者忌内服。
【附】
干蟾Bufo siccus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因地区用药习惯不同,加工方法亦不同,华东、中南、华南等地多销干蟾皮,为除去内脏的干燥蟾蜍,又名蛤蟆皮、蟾蜍皮。东北、华北地区销整干蟾,为不除去内脏而直接晒干的整个蟾蜍。以个大、身干、完整者为佳。本品治小儿痨热,疳积,腹胀泄泻;外用治癰肿恶疮。
, 百拇医药
【附注】 "神农本草经"未载蟾蜍而有蝦蟇,列为下品,陶宏景认为此即蟾蜍,但"药性论"将蝦蟇与蟾蜍功效分列,陈藏器认为陶宏景之说有误,蝦蟇与蟾蜍实系二物,前者"背有黑点,身小能跳,接百虫,解作呷呷声,在陂泽间,举动极急",而后者"身大、背黑、无点、多痱磊,不能跳,不解作声,行动迟缓,在人家湿处",又称二者功能有殊。日华子云"蝦蟇冷无毒,治犬咬及热狂,贴恶疮,解烦热,……蟾凉微毒,破癥结,冶疳气、小儿面黄癖气,烧灰油调傅恶疮"。苏颂亦同意上列各说,认为蝦蟇蟾蜍二物虽同一类,而功用小别,亦当分而用之"。李时珍考证古今用药情况,认为"古方多用蝦蟇,近方多用蟾蜍,盖古人通称蟾为蝦蟇耳。今考二物功用亦不甚远,则古人所用多是蟾蜍,且今人亦只用蟾蜍有效,而蝦蟇不复入药矣"。我们认为李时珍的意见较为合情理,考之陈藏器"本草拾遗"亦称:"今药家所卖亦以蟾蜍当蝦蟇",可见蝦蟇蟾蜍虽系二物,但古方所用实际多指蟾蜍而言。
医药上所采用的蟾蜍除上述两种外,尚有亚洲蟾蜍Bufo bufo asaticus Steindacher也可采用,但以中华大蟾蜍为最佳。, http://www.100md.com
[原动物]
1.中华大蟾蜍 别名:癞蛤蟆、癞疙疤。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两栖纲Amphibia,无尾目Anura,蟾蜍科Bufonidae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
皮肤极粗糙,头顶部较平滑,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膜,其余部分满布大小不等的圆形瘰疣,排列较规则的为头后之瘰疣,斜行排列几与耳后腺平行。此外沿体侧之瘰疣排列亦较规则;胫部之瘰疣更大;个别标本有不明显之跗褶;腹面皮肤光滑,有小疣。
颜色变异很大,在生殖季节,雄性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的斑纹,雌性背面颜色较浅,瘰疣乳黄色,有时自眼后沿体侧有斜行的黑色纵纹;腹面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细花纹。
, 百拇医药 雄性较小,内侧三指有黑色婚垫。无声囊。
除在生殖季节外,多穴居在泥土中,或栖居在石下或草间,冬季多在水底泥中。能长久居住在陆地上而不到水里去生活。白天潜伏,以防止太阳的照射,减低皮肤的蒸发,只在夜间或雨后才敢出来活动。因受夜间活动的限制,只能捉到夜间活动的蜗牛、蛞蝓、蚂蚁、甲虫与蛾类等动物为食。产卵季节因地而异,在华北地区产卵季节为3~4月,成都平原多为1~2月;卵带产于静水池塘内,缠在水草上,卵带内之卵成双行排列;卵黑色。
分布很广,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均有。
2.黑眶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蟾蜍科Bufonidae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
皮肤极粗糙,除头顶部无疣外,其余满布大小不等的圆形疣粒,疣粒上有黑点或刺;头两侧有长椭圆形的耳后腺,近脊中线由头至臀部有两纵行排列较规则的大疣粒 。体大的黑眶蟾蜍腹面满布小刺。
生活时体色变异很大,一般为黄棕色略具棕红色斑纹;腹面色浅,在胸腹部具有不规则而较显著的灰色斑纹。
, 百拇医药
雄性第一、二指基部内侧有黑色婚垫;有单咽下内声囊。
卵生。产卵季节因地而异,广州附近二月中旬以后的数周内均可发现卵带。海南岛则在十一月间产卵,在云南小勐养附近于四月末可采到各时期的蝌蚪及正在产卵的标本。卵为棕黑色。
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江西、贵州、云南等地。
以上二种原动物的检索表:
1.头部有黑色骨质棱;背部有黄棕色略具棕红色斑纹;雄性有单咽下内声囊……………………...………………………………………………………………………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1.头部无围观有质棱;背部无花斑;雄性无声囊……………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 百拇医药
[采制]
因各地气候不同采收迟早亦有差异,一般以6~8月为旺季。晚上点一灯放在空地上,蟾蜍见光而来。捕到后先放在竹篓中,洗净泥土,晾干体表水分,然后用左手捉住,右手用铜镊子挤压其背上隆起的疱,将分泌浆液挤到瓷罐中,切忌放入铁器中,以免变黑。采浆后,即将动物放回。将采得的浆液立刻过80号铜筛,滤去泥土及杂质,再过120号铜筛,自筛面后刮出纯浆,放入圆模型中,晒干,即为"团蟾酥",将纯浆涂在玻璃板或竹箬上,晒干,取下即为"片酥"。
加工时勿使浆液进入眼中,以免中毒;如已入眼中,则用紫草汁洗涤,可以消肿。
[炮制]
1. 酒制:将蟾酥块捣碎,放磁盆中加入白酒浸渍(每100斤用白酒200斤),时时搅动,至全部溶化成稠膏状,取出置盘中,在通风洁净处晾干,碾为细粉即成。
, http://www.100md.com
2. 奶制:用鲜牛奶浸渍(每100斤用牛奶200斤),制法同上。
[药材及产销]
本品为蟾蜍耳后膜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收集加工而成。
[名称] 蟾酥Secretio Bufonis 别名:哈蟆浆(江苏)、哈蟆酥、光东酥(山东)、癞哈蟆浆(新疆)、疥哈蟆酥(山东、辽宁)。
[产地及销售习惯] 团蟾酥主产河北玉田、蓟县、迁安、兴隆、唐山、秦皇岛、承德,山东莒南、日照、诸城、临沂,四川南充、顺庆、涪陵,湖南常德、湘潭,此外辽宁、湖北、新疆亦产,销全国各地。片蟾酥主产江苏镇江、泰兴、苏州、吴县,浙江萧山、绍兴,主销上海。
[化学成份]
, http://www.100md.com
含华蟾蜍毒素(Cinobufotoxin,C40H62O11N4),华蟾蜍素(Cinobufotalin,C26H36O7),华蟾蜍次素(Cinobufotalin,C26H34O6),及去乙酰基华蟾蜍素(Cinobufotalidin,C24H34O6)。此外,尚含精氨酸(Arginine)及辛二酸(Suberic acid,C8H14O4)。后者为一种有利尿作用的酸性物质。
蟾蜍皮腺中原来存在的物质为华蟾蜍毒素,在加工干燥过程中分解生成华蟾蜍素、华蟾蜍次素、去乙酰基华蟾蜍素、精氨酸、辛二酸等物质。
, http://www.100md.com
[药材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
性状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 http://www.100md.com
其水溶液有显明的生物硷及皂甙反应。
以圆饼状、棕红色或紫黑色、半透明、质脆、易击碎、断面光亮如胶者为佳。
2.片蟾酥:呈不规则片状,大小不一,厚约2毫米。一面平坦而粗糙,一面具纵条纹(因涂在竹箬上,故有竹叶条纹)。质脆,易折断,断面均一。其他性质与上种相似。(照片下)
[效用]
[性味] 甘辛、温。有毒。
[功用] 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 痈疽恶疮、疔毒、牙痛、咽喉肿痛等症。
[用量] 内服入丸散,随配方,外用无定量。
, 百拇医药
[禁忌] 体虚弱者忌内服。
[附注]
【附】
[点击上图放大] |
, 百拇医药
【附注】 "神农本草经"未载蟾蜍而有蝦蟇,列为下品,陶宏景认为此即蟾蜍,但"药性论"将蝦蟇与蟾蜍功效分列,陈藏器认为陶宏景之说有误,蝦蟇与蟾蜍实系二物,前者"背有黑点,身小能跳,接百虫,解作呷呷声,在陂泽间,举动极急",而后者"身大、背黑、无点、多痱磊,不能跳,不解作声,行动迟缓,在人家湿处",又称二者功能有殊。日华子云"蝦蟇冷无毒,治犬咬及热狂,贴恶疮,解烦热,……蟾凉微毒,破癥结,冶疳气、小儿面黄癖气,烧灰油调傅恶疮"。苏颂亦同意上列各说,认为蝦蟇蟾蜍二物虽同一类,而功用小别,亦当分而用之"。李时珍考证古今用药情况,认为"古方多用蝦蟇,近方多用蟾蜍,盖古人通称蟾为蝦蟇耳。今考二物功用亦不甚远,则古人所用多是蟾蜍,且今人亦只用蟾蜍有效,而蝦蟇不复入药矣"。我们认为李时珍的意见较为合情理,考之陈藏器"本草拾遗"亦称:"今药家所卖亦以蟾蜍当蝦蟇",可见蝦蟇蟾蜍虽系二物,但古方所用实际多指蟾蜍而言。
医药上所采用的蟾蜍除上述两种外,尚有亚洲蟾蜍Bufo bufo asaticus Steindacher也可采用,但以中华大蟾蜍为最佳。,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