虻 虫Mangchong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原名蜚虻,"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市售品有大小两种。
[原昆虫]
复带虻 别名:虻虫、瞎蠓。
Tabanus bivittatus Matsumura--双翅目Diptera,虻科Tabanidae
[点击上图放大] |
雄虻体长11~12.5毫米。复眼被有纤细的灰色短毛;上部2/3的小眼面较大。头顶被有短毛。亚胝黄灰色。唇基灰色,有黄灰色绒毛。触角与雌虻的相似,但稍狭细。下颚须第2节浅黄色,卵形,被有白色长毛并杂有黑色短毛。中胸背板灰色,被有黄色长毛和褐黄色竖毛;侧板及腹板有稠密的黄灰色毛。翅与雌虻的相似;平衡棒黄褐色。足黄色;前足胫节端部及中、后足胫节黑色;跗节端部均为褐色。腹部暗褐黄色;第1~4背板两侧有大的黄色斑点。每一背板被有稠密的黄色并杂有黑色的短毛。腹面暗灰色,第1~4腹板两侧有大的黄色斑点。
复带虻的一生包括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成虫活动时期在夏季6~8月。雌虻吸食牛、马、驴等家畜血液,有时也叮咬人吸血。雄虻不吸血,只吸食植物汁液,平常居于草丛及树林中。成虫在白日活动,喜强烈日光,阴雨天气不活动。它的活动力很强,能飞到很远的地方寻找动物吸血。雌虻交配、吸血后,飞到稻田、池塘、河流等处在稻叶或窄长叶杂草上产卵,第一卵块有卵300~500粒。幼虫生活在水中或湿泥里,以昆虫幼虫和小甲壳动物或软体动物为食料。幼虫长大后向岸堤爬动,以后在岸堤的土下过冬。过冬后幼虫自2~3月开始活动,至5月化蛹,6月羽化成虫。一年大约发生一代。
分布于黑龙江、河北、江苏、浙江、陕西等地。
[采制]
一般在6~8月间捕捉,捕捉时应带手套,为了防止虻虫腹部所吸牛血流出而减低质量,可用手捏住头部,捏死后,晒干即成。
[炮制]
拣净杂质,用文火微炒,取出除去足、翅即成。
[药材及产销]
本品为干燥的雌虻成虫。
[名称] 虻虫Tabanus 别名:牛苍蝇(浙江)、牛虻、土虻虫(山东)、瞎蠓(黑龙江)。
[产地及销售习惯] 主产于安徽蚌埠、六安,江苏泰州、崑山、常熟、南通,山东沾化,河南南阳、信阳,陕西安康、商雒,新疆沙湾、乌苏,河北黄骅、隆化,山西阳高;此外,四川、浙江、湖北、广东、黑龙江、甘肃等地均产,一般均自产自销。
[化学成份]
含有蛋白质、胱氨酸、胆固醇及钙、镁、磷、铁、铜等24种无机元素。
[药材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性状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以个大、去头、腹部不破者为佳。
[效用]
[性味] 苦、微寒。有毒。
[功用] 破瘀血、消癥结、通经堕胎。
[主治] 经闭癥瘕、蓄血等症。
[用量] 1.6g~3.2g。
[禁忌] 体虚弱、无瘀积及孕妇禁用。
[附注]
[点击上图放大] |
苍蝇、蜜蜂外形均与虻虫相似,应注意鉴别。
虻虫之原昆虫有2~3种,但绝大多数为复带虻,又由于雄虻不吸血,所以从牛体采到的均为雌虻。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