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 蚕 Jiangcan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为家蚕的幼虫感染白僵菌(Batrytis bassiana Bals)而发病致死的僵化全虫。
[原昆虫]
家蚕蛾 别名:家蚕(昆虫名称)。
Bombyx mori L.--鳞翅目Lepidoptera,蚕蛾科Bombycidae
[点击上图放大] |
蚕蛾成虫自茧内羽化,不取食即交配产卵。幼虫自卵孵化取食嫩桑叶,经过五龄长成即吐丝。蚕沙系幼虫取食桑叶后排出的粪粒,带暗绿色,有六稜角,干燥后成坚硬固体。
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等地。
[原植物]
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 (Bals.) Vuill. (Batrytis bassinana Bala.)--丛生菌科Moniliaceae
分生孢子无色球形,有少数呈短椭圆形,直径2~3微米,多数积集呈纯白色。得到水分之后容易发芽,当时全形膨大,伸出1~2根发芽管。发芽管充分分枝,成为无色且到处有隔膜的菌丝。在菌丝上着生多数圆筒形的孢子,两端圆,长径6~10微米,短径2~2.5微米。圆筒形孢子离开菌丝之后,伸长2~3倍,生3~4个横隔,一端或二端发芽,形成第二孢子。菌丝在蚕幼虫的尸体上充分分枝,伸出担子梗,再经过数次分枝,着生无数的担子柄,担子柄的顶端,生细的小枝,在其尖端形成分生孢子。
[点击上图放大] |
僵蚕的发生,主要由于外界环境潮湿。往年我国蚕区,没有推行"高温、干燥、薄饲多回育"的快速养蚕法之前,蚕室内湿度,往往是饱和状态,容易发生僵病,自从用火力补温排湿之后,僵病的发生显著减少,不过在夏秋期连续阴雨,夜间郁热无风,或在室外结露,室温降低,呈多湿状态时,本病的发生亦多。惟有用火力加温,保持蚕室干燥,尤以夏秋期加强通风换气,促使蚕座清洁干燥,僵蚕便少发生或不发生。
我国僵蚕发生地区,一般在长江下游,太湖区域一带,池沼比较多,每年雨水亦多,湿气重,如江苏吴江县震泽,浙江湖州、嘉兴等地区,僵病比较猖獗。广东省珠江流域一带,在高温多湿地区,发生亦最多。四川省多雾地区,如乐山等县养蚕比较密集,僵病发生亦不少。只有在北方各省,气候干燥,僵病很少发生。
[采制]
养蚕时自然病死的僵蚕或人工培植的僵蚕,加石灰吸取水分后,晒干,或微火焙干。
[炮制]
拣净杂质,筛去灰土,先将麸皮洒于锅内,加热,俟烟冒出时,倒入僵蚕,炒至黄色(每僵蚕100斤用麸皮10斤),取出,筛去麸皮即可。
[药材及产销]
本品为干燥的病蚕全体。
[名称] 僵蚕Bombyx batryticatus 别名:姜虫(江苏、浙江、贵州、四川)、僵虫、白僵虫(四川)。
[产地及销售习惯] 主产于浙江吴兴、海宁、嘉善,四川三台、南充等地。销全国。近年来为了保证蚕丝业的发展,在非蚕丝生产区进行人工培植药用僵蚕,供应全国。
[化学成份]
含脂肪及蛋白质,据报告此蛋白质有刺激肾上腺皮质作用。
[药材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性状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以色白、肥壮、干燥坚脆、折断面黑褐色、有光泽者为佳。
[效用]
[性味] 咸辛、平。
[功用] 祛风热、镇惊、化痰。
[主治] 惊痫,中风抽搐,头痛,咽喉肿痛,失音,丹毒,风痰瘰疬等症。
[用量] 6.5g~13g。
[禁忌] 凡血虚而无痰热者不宜。
[附注]
【附】
[点击上图放大] |
[点击上图放大] |
【附注】 目前培植僵蚕的方法,系将四眠期至五龄的蚕,接种白僵菌后,喂以较湿的桑叶,以增加湿度,并保持室温在24~26℃左右,促进菌的芽胞发育,一天以后蚕即食欲不振。至体表有黑斑点时,可降低湿度,约10~15日后,由于菌丝在体内大量繁殖,且分泌草酸钙积聚于病蚕组织内,致命蚕体僵化。再进行加工处理,即为药用僵蚕。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