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222913
21世纪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1月10日 北京金瀚方医药研究中心
     一、传统医药学与中医中药

    自从200万年前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之后,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繁衍后代,在与自然界斗争过程中就开始伴随出现了一系列的寻医求药的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长期积累,这些宝贵经验通过言传身教、不断总结整理,逐步提升,才形成了现在的传统医学。

    传统医药学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对整个人类的繁衍昌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而言,西洋医学的传入都只不过是近二、三百年的事情,在那之前主要靠的就是传统医学。对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中华民族来说,中医中药更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中医中药之所以在中国及世界华人文化圈系里根深蒂固,经历千百年而不衰就是这个道理。

    传统医学的存在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发展程度和西洋医学的发达与否。例如:位于欧洲的经济强大的德国采用植物疗法具有很长的历史,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取得了很多成果;而经济发达的日本,这些年传统的汉方药市场发展得很快;最近,经济强大的美国,通过对现代医学的反省,对植物制剂的关心也开始高涨,正在修订对植物药的限制,并将拨出巨额款项成立研究中心,加强对中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总之,传统医学近年来逐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新认可,要求对传统医学进行重新评价的呼声正在日益高涨。
, http://www.100md.com
    二、新药研究开发与传统中药、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

    (一)创新药物研究形势严峻

    我国自1993年开始实行化合物专利后,创新药物的研究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国家为了推动创新药物研究,出台了许多激励政策和措施。但要收到实效还需待以时日。实践证明,简单效仿西方发达国家研究开发创新药物的经验,限于国情等种种条件,一时难以收到重大成效。人们开始反思如何根据国情,发挥自己的传统药物优势,走出一条有中国自己特色的道路。

    (二)从中药天然药物出发研究开发创新药物是一条必由之路

    世界各国的实践早已证明,天然传统药物历来就是创新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源泉。一些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如麻黄素、紫杉醇等本身已经开发成为新药;一些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则作为先导化合物,经过结构修饰或结构改造,发展成为重要的合成药物。在某些疾病治疗领域,至今天然药物还没有适当的合成药物可以代替。在中国,结合千百年传统医学的宝贵经验,从中药、天然药物出发研究开发创新药物将被证明是一条捷径。创新药物的研究与中药现代化工作结合起来,必将形成中国特色。
, 百拇医药
    (三)从天然传统药物出发研究开发创新药物的基本经验

    从天然传统药物出发研究开发创新药物的主要经验是:

    1.发现新活性化合物/活性部位是研究开发一类/二类创新药物的前提。没有发现(discovery)就谈不上研究(research)和开发(development)。

    2.在众多活性中找出最本质的作用。供试对象药效明确,且可在实验动物身上进行表达。

    3.关键是要在生命科学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新的、可以简便用于指导目标活性物质分离追踪的生物活性筛选体系。

    1)尽量采用活性指导下的导向分离方法(bioactivity-guidedisolation),注意按“等剂量不等强度”原则,比较并选择最强活性馏份进行追踪,使“物质分离”与“活性分离”同步进行,以求尽快追踪分离到目标活性物质;
, http://www.100md.com
    2)不断研究改进新的微量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方法及结构测试技术,发展天然产物结构改造及全合成工作。

    3)尽量拓宽研究对象,不断开拓新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海洋生物资源,不仅注意研究中药,还要注意研究民族药、民间药等。

    4)注意充分吸取和发挥中国传统医药优势及中医临床实践经验,提高发现活性化合物及研究开发创新药物的命中率。

    (四)我国现今在中药、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很少进行活性成分研究 一些研究者只是单纯进行化学研究,满足于发现一些新化合物发表文章,对活性则极不重视。很少有人进行活性成分研究。为了能够发现新的化合物或新的结构,一些人对有临床多年经验积累的中药或民间药兴趣不大,宁可去研究寻找那些新的植物资源,而不管它是否有活性或是否有临床经验。
, 百拇医药
    2.活性成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不当 所谓“活性成分研究”,多半只是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在测定结构之后,再送至有关活性筛选部门进行活性筛选。碰着算,碰不着拉倒,收效甚微。较少有人采用活性指导下的导向分离(Bioactivity-guidedisolation)方法,因此那些含量甚微、又难于分离的活性成分在分离途中可能丢失,丢失了也难于察觉。

    3.化学家与生物学家相互脱节 生物学家尽管不断宣布在身体机能、细胞或基因调控方面有新的发现,但未能投入实际应用,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灵敏、简便、可靠的活性筛选体系。故化学家即使想进行活性成分研究,也常常无法进行。

    4.未能充分重视中医药的传统经验 中药多以汤剂形式应用。但是水溶性成分过去很少成为化学研究者的工作对象。迄今,多沿用西方做法,将中药当作一般的植物药进行研究。但实际上中药很少单用,多为组方用药。中药的疗效主要是方剂的药效。但中药方剂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化学家很少涉足,甚至望而生畏,不敢或不想涉足。
, http://www.100md.com
    生体内环境(如pH,肠内菌丛、酶等)对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的影响常被忽视。故采用常规方法得到的成分很可能只是一般化学成分,或可能只是活性成分的前体药物。

    5.多采用西医哲学思想研究中药,故成效不大 西医多强调对症的、局部的治疗,强调外因的作用,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单一靶点的作用,希望药到病除、立竿见影,采用的多是攻击性或排除性的方法。而中医则强调治本或者标本兼治,强调对整体的作用,强调通过中药方剂中多种成分对身体的多向调节作用达到调动机体内因、调整机体平衡、祛病养生的目的。因此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时如果选用的是体现西医哲学思想的活性筛选模型,用作阳性对照的又是那些符合西医对症治疗观点、作用剧烈的西药时,则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常常令人感到失望。在研究常用中药、尤其中药中的上品或其制剂时,这种情况更为多见。

    由于对中医关于中药功能、主治叙述中采用的深奥难懂的哲学用语理解不一,建立的动物模型或活性筛选体系往往不能正确表达中药及复方制剂的临床效果,故所得“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不被中医认可,或者认为不能真正体现中医用药的精髓。另外,只用单一活性筛选体系追踪分离得到的活性物质也很难合理说明“具有适应多样性”的中药及方剂的真正作用物质基础。现在提倡采用多指标活性筛选体系进行方剂作用物质基础的研究,但实行起来则存在许多困难。
, 百拇医药
    6.研究得到的部分成果未能进一步提高或推广应用 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得到的活性成分,往往未能做进一步的结构修饰或者结构改造,并就结构-活性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创新药物的贡献作用不大。

    研究成果未能更好地用于指导中药制剂的标准化、规范化,对推动中药现代化起的作用不大。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理清思路、寻求发展

    (一)二十一世纪为中药天然药物的发展迎来了良好的机遇

    随着二十一世纪全球进入老龄化社会,疾病谱和医疗模式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加上合成药物带来的药害以及中药、天然药物等传统药物疗法在世界各地开展后取得的明显成效,都为中药天然药物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现在全世界对传统医学都开始进行重新评价和重新认识。对天然药物“维护健康”或者“预防及治疗”都报有很大的期待。可以认为,对将要进入高龄化社会的21世纪来说,作用缓和、具有适应多样性的中药(汉方药)制剂将是对慢性病特别是多脏器疾病的老年患者最理想的药物。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21世纪将是中药制剂的时代.
, http://www.100md.com
    (二)中药制剂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注意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现实:只批准有210个汉方药制剂的日本,处方主要来自我国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料的75%又由我国输入,但在国际市场的覆盖率达到了80%。而拥有约4000种中药制剂的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覆盖率仅为3-5%。这种巨大的反差值得我们深思。

    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1.中药的生产工艺过程虽有一定进步,但离现代医药工业优质化生产过程(GMP)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2.中药原料来自自然,又多为人工分散采收、加工,受天气、地域差别及人为影响因素很大,原料、半成品及最终产品质量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还有一段很大差距,缺乏严格的质量监控标准和良好的监控方法,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稳定性;
, http://www.100md.com
    3.中药产品的疗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从整体上应当予以肯定。但是由于缺乏采用现代药物临床研究常用的“随机分组”、“对照”、“双盲”、“多点观察”等科学实验方法获得的科学数据说明,难于为现代医学工作者及各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所信服;

    4.对中药产品适应症、功效与用途等的中医理论的深奥说明很少用现代医学理论做出科学的表达,难于为现代医学工作者、各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患者所理解、掌握和接受,因而直接阻碍了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

    (三)中医中药研究的发展目标,建议:

    1.采用现代科学方法进一步阐明和表达中医中药的深奥理论,做到能为世界医学工作者所认识、理解、接受,正式登堂入室,进入世界科学殿堂;

    2.中药现代化的初级目标是:将国内已经批准、上市的中药(含复方)制剂尽可能按照国际规范化要求,分期分批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并能为世界各国药品行政主管部门正式批准,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
, 百拇医药
    3.中药现代化的高级目标是:将推动中药现代化工作与创新药物研究开发结合起来,在中医临床经验基础上,对传统中药(含复方制剂)采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发掘、整理、提高,搞请中药(含复方制剂)治疗疾病的作用物质基础及作用原理,为发扬祖国医药遗产、研究开发新药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四)中药(制剂)的初步现代化宜适当借鉴日本对汉方药规范化、标准化的成功经验

    日本从1960年起大约用了15年时间完成了汉方药制剂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过程。结果大大提高了汉方药制剂的质量。汉方药制剂的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生产金额开始迅速增加。应用汉方药治疗的医生人数从1980年的28.0%增加到了1993年的76.8%。汉方药制剂也从原来的《一般用汉方药制剂》发展到《医疗用汉方制剂》,并允许在《国民健康保险》中支付有关费用。汉方药开始大规模进入国际医药市场。其基本经验是:

    1.政府排除众议,承认汉方药制剂的组方合理性和疗效,但只限于张仲景时代的210种中药经典方剂。
, http://www.100md.com
    2.作为内服制剂,原则上只承认浸膏制剂,并提出了“标准汤剂”的概念。要求制定标准汤剂的化学基准与生物学基准。

    3.要求提供中间体(浸膏)及成品(最终制剂)的生产工艺过程细节以及在化学、生物学上与标准汤剂具有同一性的研究资料,确保在化学(指标成分)及生物学(药理作用)上与标准汤剂具有同一性。

    4.由政府出面组织研究班,实行“官、产、学结合”,选择典型的汉方药制剂,从保证稳定的质量要求出发,研究对生产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控研究,总结经验,在厚生省指导监修下,由日本汉方生药协会先后在1975年自主制定了?一般用医薬品漢方処方手册?,1980年自主制定了「医療用漢方浸膏製剤GMP」(简称漢方GMP)。

    5.政府颁布法令,要求各生产厂家必须参照有关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进行重新研究,重新申报,求得审查批准。结果用了15年时间,初步实现了汉方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 百拇医药
    当然,日本在发展汉方药方面也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例如:认可的汉方药制剂数目太少;汉方药制剂的用量比中国的用量少得多,其正确性也值得商榷;特别是汉方药的应用脱离汉方医学理论,按照西洋医学方法论使用的情况十分普遍,这对正确发挥汉方药制剂的作用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日本从1991年开始对代表性的8个汉方药制剂的临床效果进行多点、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但由于在选择病例时并未考虑到“证”的差别,故结果并不太理想。日本汉方医学界的有识之士已经指出了这个问题。另外,汉方药原料的优质、稳定供应也经常受到中国中药材生产情况的影响。

    中医药学、汉方医药学及韩医学均起源于中国的传统医学体系,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共同走过了这一段发展过程。今后,在可能条件下宜由三方共同组成合作委员会,协调中药(汉方药及韩药)的研究发展事宜,共同为人类健康做出较大的贡献。

    (五)从中药及天然药物中研究开发创新药物宜借鉴欧洲的经验欧洲在这一方面的基本经验是:
, 百拇医药
    1.在研究开发新药品种方面,既尊重传统经验,又不拘泥于传统经验。不像日本那样只停留在承认张仲景时代的210种经典汉方制剂水平上,不再往前发展。

    2.既注意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又不受美国等西方国家关于“创新药物”只限于纯化合物的概念,提出了植物疗法(Phytotherapy)与药物疗法(Pharmacotherapy)的概念。

    植物疗法的代表性产品在欧洲有银杏叶制剂(Tebonin,Tanakan等)、大蒜制剂等;国内则可举出地奥心血康等。

    四、中药复方研究与中药现代化

    (一)开展中药复方活性成分研究的意义

    1.中药多系按照中医理论组方用药,复方是中药的精髓,最能体现中医用药特色。

, 百拇医药     2.有利于阐明中药复方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原理,发扬光大中医中药,并能提高中药(含复方制剂)的质量,使之规范化、标准化,便于推向国际市场;

    3.有可能在充分利用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积累基础上,为研究开发创新药物提供一条崭新的途径。

    (二)复方研究对象的选择原则

    1.疗效确切、且可用现代药理学模型进行正确表达;

    2.尽可能选择经典处方;

    3.所选复方应尽可能用于常见病、多发病或疑难病的治疗;

    4.方中药味不多,品种不易混杂;

    (三)中药复方活性成分研究的程序设计
, 百拇医药
    1.选择适宜方剂作为研究对象。

    2.按照标准处方,选购标准药材,做成标准汤剂或其冷冻干燥粉末。

    3.采用现代药理学手段正确表达和确认上述标准汤剂或冷冻干燥粉末的临床治疗作用效果。

    4.建立与上述药理学模型相平行、简便、可靠、灵敏的多指标活性筛选体系。

    5.采用多指标活性筛选体系进行活性成分的导向分离(bioactivity-guidedisolation),用现代化学、波谱学手段测定活性成分的结构。

    6.测定复方及组成中药中上述活性成分的含量,探讨活性成分来自哪种中药或来自整个中药复方?

    7.在等剂量条件下,比较整个中药复方及其组成中药中某个目标活性成分的活性强度,探讨复方的组方原理。
, 百拇医药
    (四)在中药复方活性成分研究基础上开发新药的几种可能途径

    1.目标活性化合物单体或其混合物直接开发成一/二类新药;

    2.目标活性化合物作为先导化合物,在进行适当的结构修饰或结构改造后发展成为一类新药;

    3.原有中药复方在活性成分研究基础上改进工艺,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规范化、标准化,成为标准化制剂应用,相当于二类新药;

    4.原有复方在上述活性成分研究基础上,经改进组合成新的复方,并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做成新的标准化制剂,也相当于二类新药;前两种情况,用作药物疗法(Pharmacotherapy);后两种情况用作植物疗法(Phytotherapy)。

    五、总结

    1.中药只有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才能发扬光大 中医中药学确实是一个伟大宝库,是世界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但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同时也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许多地方还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地步,也还有一些糟粕。这些都影响着中医中药进一步发扬光大、走向国际世界。我们只能采用科学的态度,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做出科学的解释和阐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样才能使之发扬光大,为世界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 http://www.100md.com
    2.中药的功效评价只能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过去,对中医中药的功效评价,主要是根据千百年来的临床实践经验。今天对中药新药的申报审批也只能根据它的临床效果,但是应当是采用科学观察方法(如:双盲、对照、多点观察等)评价出的效果。一个中药新药(包括复方),只要临床效果确切就应当承认它,而不要因为用现成的中医理论无法做出圆满的解释就否定它。在这里我们当然只能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中药制剂怎样才能真正走向国际医药主流市场 中药制剂要想真正走向国际市场,必须为外部世界能够理解、接受,并能取得国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如FDA等)的审查批准。有关中药制剂的适应症、主治、用途等说明应能为西方医学工作者所能理解,提供的试验数据等研究资料应能与国际规范化要求接轨,使国际社会确信我们所提供的中药复方制剂确实做到了“安全、有效、可控、稳定”,并要符合作为商品必须具备的要求。

    4.中药制剂作为商品生产首先应当强调共性 中医辩证论治的原则非常重要。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强调个性,其正确性毋庸怀疑。效果也肯定会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汤剂是个非常好的剂型。但是作为商品生产、销售则不宜过分强调个性,只可能更多地强调共性。不然就难以发展成为商品,更不可能走出国门。如早期张仲景时代的中药经典方,主药突出,方味简单,三、五味药就解决问题,也比较实用。但发展到后期,特别是进入宫廷之后,由于医疗对象是皇宫贵族,用药时尽量求全,结果方味越来越多,过于复杂,主药不突出,解决什么主要矛盾也不清楚。难于深入研究,更难于推广。建议应当朔本求源,查明中药复方的发展、演变过程,搞清其中的奥秘。

    5.不拘一格、多方探索 对中医中药的研究不要拘泥于一种模式,更不要用一种模式来统帅一切。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尤应注意贯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鼓励人们多方探索,同时又要组织不同观点和学派平等交流,求同存异。让事实来回答问题,让历史来做结论。,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