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生命科学 > 生物发展史
编号:224083
中国传统生物学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1月19日 Tom.com
     中国传统生物学发展脉络

    中国传统的生物学与西方生物学不同,它带有更多的经验性和实用性。中国传统生物学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年)至明清(1368-1911)时期都得到了持续不断的发展。它与中国传统的医学、农学、园艺学以及训古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时期。首先中国古人是对动,植物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入和广泛的认识,出现了系统分类动,植物的观念。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农牧业、园艺和医药生产发展的需要,大大推动了对经济动植物的调查和研究。用药治病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自然界中种类繁多的动、植物、是最重要的药物资源。在先秦的著作中,已经提到了许多药用动、植物。在古代,记载药物的著作称之为"本草"。《神农本草经》,还有梁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等著作揭开了本草学研究的序幕。从此研究药用动、植物的本草学的发展,便成为中国传统生物学研究的主流。除了本草,对经济动、植物研究的成果还反映在农书(如贾思勰《齐发要术》)、记载农艺动、植物的各种专谱(如戴凯之《竹谱》)和各种地方动、植物的"志"书上,(如《南方草木状》和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等。这类著作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生物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隋唐至宋元,对药用动、植物的研究取得辉煌成果,产生了像《唐本草》、《图经本草》、《证类本草》等这样大型的综合性本草等著作。这些著作,在前人著作基础上,不仅所载药用动、植物种类大大增加。而且名称考订和形态、分类、生活习性、产地等描述,也都更加详细。这些著作的问世,不仅丰富了中国医药方面的知识,而且也将我国传统的动、植物分类学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这个时期,有关农艺动、植物的研究,也更加广泛和深入,记载某一类或某一种动物或植物的专书也大量涌现。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的动、植物分类研究发展到了高峰。出现了著录植物414种的《救荒本草》。同以往的本草不同,《救荒本草》对每种植物的描述,是来源于对每一种植物的实验研究和实际观察,并且对每一种植物都附有一幅精确的写生图。李时珍《本草纲目》是集历代药用动、植物研究之大成。它以十六部为纲,六十类为目。纲下有目,开始有明确的分类层次,吴其睿所著的《植物名实图考》不仅所载植物种类更多,而且开始有摆脱单纯实用性的框框,而向着纯粹植物学研究的方向转变。,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