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代本草学发展
继《本草经》之后,南北朝(六世纪初)时的《本草经集注》是另一部重要本草专著。此书是合《本草经》与陶宏景的《名医别录》两书加了注释而成的。书中载药达730种,首先把无机药物列入“玉石部”中,所载化学知识较先前更为丰富。例如,《本草经》只简单地指出石灰在山谷里,此书则详述为“近山生石,青白色,作灶烧竟,以水沃之,则热蒸而解”。更可注意者,书中根据煅烧时是否发生紫青色焰来鉴别消石之真伪,与后世火焰分析所用的原理多相映合。
在唐代,本草学获得进一步发展。公元659年(唐代宗显庆二年)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也叫《唐本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典,由集体写作而成,载药844种,并附有图谱。在其对109种无机药的陈述中,包括不少新的化学内容。例如,书中说硇砂除作药用外,还可作金属焊接剂,即所谓“汗药”。又指出把光明盐(一种食盐)、硇砂和赤铜屑混合起来长期放置,可以制得绿色的铜盐。按此三物混合时长期受空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可以生成绿色的含结晶水的氯化铜。书中又载有制银屑法,是把银片与水银先制成汞齐,再合硝石及盐,研为粉,更烧去水银,洗去盐份,就成极细的银粉了。
到了两宋时代,封建经济又有相当大的发展,农业、矿冶和日用品手工业都较前代发达。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又为科学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物质条件,因此宋代本草学也取得超越前代的成就。元佑年间(1086-1093)医药学家唐慎微等人编成《证类本草》一书。当此书成为宋政府颁布的药典后,大观二年(1108)改称《大观本草》。后在政和年间又经修补,即成今传本。现存本书最早的刻本是金代泰和年(1204年)刻本。本书载药增至1746种,包括无机药253种。新增的无机药中,值得注意的是水银粉等,关于无名异(软锰矿)、不灰木(石绵)、草节铅(方铅矿)、密佗僧等的性质以及绿矾石的鉴别法方面,都有不少无机化学知识,其中鉴别绿矾石是用加热后分解并氧化成赤色的氧化铁,可以说是一种初步的定性分析方法。, http://www.100md.com
在唐代,本草学获得进一步发展。公元659年(唐代宗显庆二年)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也叫《唐本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典,由集体写作而成,载药844种,并附有图谱。在其对109种无机药的陈述中,包括不少新的化学内容。例如,书中说硇砂除作药用外,还可作金属焊接剂,即所谓“汗药”。又指出把光明盐(一种食盐)、硇砂和赤铜屑混合起来长期放置,可以制得绿色的铜盐。按此三物混合时长期受空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可以生成绿色的含结晶水的氯化铜。书中又载有制银屑法,是把银片与水银先制成汞齐,再合硝石及盐,研为粉,更烧去水银,洗去盐份,就成极细的银粉了。
到了两宋时代,封建经济又有相当大的发展,农业、矿冶和日用品手工业都较前代发达。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又为科学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物质条件,因此宋代本草学也取得超越前代的成就。元佑年间(1086-1093)医药学家唐慎微等人编成《证类本草》一书。当此书成为宋政府颁布的药典后,大观二年(1108)改称《大观本草》。后在政和年间又经修补,即成今传本。现存本书最早的刻本是金代泰和年(1204年)刻本。本书载药增至1746种,包括无机药253种。新增的无机药中,值得注意的是水银粉等,关于无名异(软锰矿)、不灰木(石绵)、草节铅(方铅矿)、密佗僧等的性质以及绿矾石的鉴别法方面,都有不少无机化学知识,其中鉴别绿矾石是用加热后分解并氧化成赤色的氧化铁,可以说是一种初步的定性分析方法。,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