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蚀治疗肝脏肿瘤后的炎症反应
美国学者报道,对于无法切除的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蚀(RFA)治疗较之冷冻治疗不会未出现以细胞因子增多为特点的全身炎性反应。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外科系的Scott R. Schell博士指出,RFA治疗正在逐步开展,其预后较好、并发症少于冷冻疗法。
研究人员选取因具有无法切除的原发或转移性肝脏肿瘤而接受RFA治疗的17例年龄为40至85岁(平均64.2岁)的患者(11例男性,6例女性)进行研究,RFA治疗的平均肝脏体积为35.3%±3.6%(SEM)(平均36.8%)。研究人员于麻醉诱导至RFA后48小时检测患者血浆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IL]-1β、IL-1ra、IL-6、IL-8、IL-10、p55和p75)。在基线、RFA后24小时和48小时,检测全血的体外细胞因子产生。
结果发现,RFA不会明显改变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的产生。通过内毒素体外刺激全血发现,虽然RFA后24至48小时的刺激性肿瘤坏死因子α产生轻度降低,但治疗后的细胞内免疫功能保持完好。
研究人员指出,1例患者在RFA治疗30天后发生静脉曲张出血、肝衰并导致死亡。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心动过速或低血压。3例患者在术后48小时内出现发热(38.5°C)。血浆细胞因子与术后并发症无相关性。
Schell博士认为,接受RFA治疗的患者不出现冷冻治疗诱导的“冷休克”现象。因此,RFA消蚀与冷冻治疗具有根本差异,它不刺激枯否细胞和其它肝脏巨噬细胞产生促炎细胞因子。, 百拇医药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外科系的Scott R. Schell博士指出,RFA治疗正在逐步开展,其预后较好、并发症少于冷冻疗法。
研究人员选取因具有无法切除的原发或转移性肝脏肿瘤而接受RFA治疗的17例年龄为40至85岁(平均64.2岁)的患者(11例男性,6例女性)进行研究,RFA治疗的平均肝脏体积为35.3%±3.6%(SEM)(平均36.8%)。研究人员于麻醉诱导至RFA后48小时检测患者血浆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IL]-1β、IL-1ra、IL-6、IL-8、IL-10、p55和p75)。在基线、RFA后24小时和48小时,检测全血的体外细胞因子产生。
结果发现,RFA不会明显改变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的产生。通过内毒素体外刺激全血发现,虽然RFA后24至48小时的刺激性肿瘤坏死因子α产生轻度降低,但治疗后的细胞内免疫功能保持完好。
研究人员指出,1例患者在RFA治疗30天后发生静脉曲张出血、肝衰并导致死亡。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心动过速或低血压。3例患者在术后48小时内出现发热(38.5°C)。血浆细胞因子与术后并发症无相关性。
Schell博士认为,接受RFA治疗的患者不出现冷冻治疗诱导的“冷休克”现象。因此,RFA消蚀与冷冻治疗具有根本差异,它不刺激枯否细胞和其它肝脏巨噬细胞产生促炎细胞因子。,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