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全草类 > 三白草
编号:235617
三白草
http://www.100md.com 葫芦网中草药专业资讯网
     [别名]

    水荖、水荖叶(台湾),水木通《纲目拾遗》,五路白、白水鸡《福建民间草药》,白花照水莲《福建中草药》,天性草《中草药治肿瘤资料选编》,田三白、白黄脚《闽东本草》,白面姑(广西),三点白、白叶莲(江西)。

    [命名解释]

    由于叶子类似荖叶(蒟酱 ,嚼槟榔的香料植物),且又生长在水边,故名水荖叶。

    [来源]

    为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三白草 Saururus chinensis (Lour.)Baill.的地上部分及根。

    [形态特征]

    多年生湿生草本,高达1m。地下茎有须状小根;茎直立,粗壮,无毛。单叶互生,纸质,密生腺点;叶柄长1~3cm,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略抱茎;叶片阔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4cm,宽3~7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心形,略呈耳状或稍偏斜,全缘,两面无毛;花序下的2~3片叶常于夏初变为白色,呈花瓣状。总状花序生于茎上端与叶对生,长10~20cm,白色;总花梗及花柄被毛;苞片近匙形或倒披针形,长约2mm;花两性,无花被;雄蕊6枚,花药长圆形,略短于花丝;雌蕊1,由4心皮组成,子房圆形,柱头4,向外反曲。蒴果近球形,直径约3mm,表面多疣状凸起,成熟后顶端开裂。种子多数,圆形。花期5~8月,果期6~9月。
, http://www.100md.com
    三白草

    三白草--生境

    [生境分布]

    生于沟边、池塘边等近水处。全省各地均分布或少数栽培。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荫,凡塘边、沟边、溪边等浅水处或低洼地均可栽培。一般用分株繁殖,生长期间,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注意清除杂草。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以夏秋季为宜,收取地上部分或根,洗净,晒干。

    [化学成分]

    三白草叶含槲皮素(quercetin)、槲皮苷(quercitrin)、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槲皮素-3-L阿拉伯糖苷(quercetin-3-L-arabinoside)、金丝桃苷(hyperin)及芸香苷(rutin)。茎。叶均含可水解鞣质。金草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甲基正壬基甲酮(methyl-n-nonyiketone)。
, 百拇医药
    [药理作用]

    中枢抑制和抗精神病作用:从同属植物美洲三白草Saururus cernuus中提得的一种双木脂素类化合物MNS-A(manassantin A),具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腹腔注射于小鼠,可引起自发活动减少并延长苯巴比妥的睡眠时间。实验证明,MNS-A具有明显的抗精神病作用活性,在许多抗精神病实验指标上,与氟听啶醇相似,如可阻断由苯异丙胺引起的刻板症(stereotypy),强度也与后者相似。但也有许多不同于氟派啶醇的特点,如MNS-A并无抗肾上腺素能或抗胆硷能效应;MNS-A并不影响大鼠尾状核内多巴胺引起的腺背酸环化酶活性改变,而氟派啶醇和氯丙臻均可抑制该酶的合成;当剂量达到LD50时,氟派啶醇引起实验动物的僵住症(catalepsy)和上睑下垂,而MNS-A则否;MNS-A可引起剂量依赖性的体温下降,而氟派啶醇则否。实验表明,MNS-A易从不同给药途径吸收。

    [性味功能]
, 百拇医药
    味甘、辛,性寒。归脾、肾、胆、膀胱经。

    1.《新修本草》"味甘、辛,寒。有小毒。"

    2.《药性考》:"辛,寒。"

    3.《湖南药物志》:"苦,平。无毒。"

    4.《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性寒,味甘,有小毒。"

    5.《福建药物志》:"苦、辛,凉。"

    [主治]

    清热利水,解毒消肿。主治热淋,血淋,水肿,脚气,黄疸,痢疾,带下,痈肿疮毒,湿疹,蛇咬伤。

    1.《新修本草》:"主水肿,脚气,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积聚,消疗肿。"
, 百拇医药
    2.《本草拮遗》:"捣绞汁服,令人吐逆,除胸膈热痰,亦主疟及小儿痞满。"

    3.《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及妇人调经多用之。"

    4.《岭南采药录》:"治淋浊,利小便,消热毒。"

    5.《广西中药志》:"治妇人白带及痧气。"

    6.《本草推陈》:"治黄疸。"

    7.《湖南药物志》:"治痢疾,痈毒,蛇咬。"

    8.《广西本草选编》:"去腐生肌。"

    9.《安徽中草药》:"清热解毒,利尿,通乳,祛风利湿,降血压。"

    10.《福建药物志》:"主治黄疽,脚气,尿道炎,肾炎,扁桃体炎,痈肿疔疖,乳腺炎。"
, 百拇医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鲜品适量。外用: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或捣汁涂。

    [附方]

    1. 治尿路感染(热淋),血淋:三白草15g,车前草、鸭跖草、白茅根各30g。煎服。

    2. 治细菌性痢疾:三白草、马齿苋各30g。煎服。(1~2方出自《安徽中草药》)

    3. 治妇女湿热白带:鲜三白草150~180g(干品减半)。水煎,冲甜酒酿汁,每日2次,空腹分服。忌食酸辣、芥菜。(《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4. 治赤白带下:三白草、水芹、鸡冠花各15g。煎服。

    5. 治痈疖初起:三白草15g,鱼腥草30g,煎服另取三白草叶加桐油适量,捣烂外敷。
, 百拇医药
    6. 治下肢流火(丹毒):三白草15g丹皮、生地、黄柏各9g。煎服。(4~6方出自《安徽中草药》)

    7. 治下肢溃疡:三白草鲜叶腌酸梅捣烂外敷。《广西本草选编》

    8. 治绣球风:鲜三白草捣汁洗患部。《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9. 治蛇咬:三白草茎叶捣烂,外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10. 治乳汁分泌不足:三白草30g,猪蹄2只。水煮至肉烂,喝汤食肉。

    11. 治高血压:三白草15~30g。煎服。(10~11方出自《安徽中草药》)

    [附注]

    1. 脾胃虚寒者慎服。
, 百拇医药
    《本草汇言》:"此乃流利消荡之剂,寒而有毒,如脾虚久病,胃寒少食者,宜审用之。"

    [药论]

    论三白草有"善降"、"善通"的功效特点倪朱谟:"三白草,利水除湿,化痰逐疟之药也。此药性味苦寒善降,故《唐本草》称治水肿、脚气可知矣。陈氏方又言捣汁服,可吐痰疟,散胸中热涎,则辛寒又善涌也。总疗湿、热、痰三证;在下者降而抑之,故水肿脚气除;在上者涌而散之,故痰疟胸涎退。"《本草汇言》

    [参考资料]

    1. 《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

    2. 《中华本草.上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