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物大全 > 果品类 > 青梅(乌梅)
编号:235649
乌梅
http://www.100md.com 葫芦网中草药专业资讯网
     [别名]

    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

    [来源]

    为蔷薇科樱桃属植物梅 Armeniaca mume Sieb. [Prunus mume Sieb. et Zucc.]的果实。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约10公尺,树皮灰棕色,小枝细长,先端刺状。单叶互生;叶柄长达1.5cm,被短柔毛;托叶早落;叶片椭圆状宽卵形,长5~9cm,宽3~4.5cm,先端长渐尖,呈尾状,基部宽楔形,边缘密生细锯齿,幼时两面被毛,老时近光滑。春季先叶开花,有香气,1~3朵簇生于二年生侧枝叶腋,花梗甚短,萼下有棕色膜质小鳞片;花冠白色或淡红色,直径约2cm;花瓣5,平展,宽倒卵形;雄蕊多数。核果球形,直径约2.5cm,熟后黄色,核有凹点。
, 百拇医药
    [生境分布]

    多为栽培。

    [栽培要点]

    喜温暖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富含腐植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好。

    [采集加工]

    栽后6~7年,3~6月果青黄色时采收,用火炕焙2~3昼夜可干,再闷2~3天,使色变黑即得。

    [炮制]

    1. 乌梅肉:

    将原药材洗净闷润,待肉绵软,略晾,砸开,剥取净肉。

    2. 乌梅炭:
, 百拇医药
    将原药材洗净晒干,放锅内炒至表面焦黑色,皮肉鼓起粘质变干时,取出晾凉。

    [化学成分]

    未成熟的果实含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β-谷甾醇、蜡醇、三帖成分等。种子含氰苷类:苦杏仁苷,此外尚含脂防油。花含挥发油,油中含苯甲醛、苯甲酸等。

    [药理作用]

    1. 乌梅对豚鼠的蛋白质过敏性及组织胺休克,具有对抗作用,对组织胺性哮喘则无对抗作用。

    2. 本品对离体动物肠管则有抑制作用。

    3. 抑菌:

    乌梅制剂在体外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百日咳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类白喉杆菌、脑膜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人型结核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须疮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芽胞癣菌均有抑制作用。
, 百拇医药
    4. 乌梅对蛔虫有兴奋、刺激蛔虫后退作用,对胆囊有轻度收缩作用。

    [性味功能]

    酸、涩,温。敛肺涩肠,生津止渴,驱蛔止痢。

    [主治]

    肺虚久咳,口干烦渴,胆道蛔虫,胆囊炎,细菌性痢疾,慢性腹泻,月经过多,癌瘤,牛皮癣;外用治疮疡久不收口,鸡眼。

    [用法用量]

    用量3~9克;外用适量,烧成炭研细粉外敷,乌梅肉湿润后捣烂涂患处。

    [附方]

    1. 胆道蛔虫病:

    (1)乌梅45克,黄连(或黄柏)9~12克,木香、川椒各6~9克,大黄、干姜各9克,细辛1.8~3克,使君子12~15克,槟榔12克,苦楝根皮15克。水煎服,每日1剂。病情重者可服2剂,分4~6次服。(2)乌梅、苦楝皮、白芍各9克,枳壳6克,柴胡4.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空腹服。便秘加大黄、芒硝;呕吐加黄连、生姜,舌苔白腻加川椒,腹痛剧烈配合注射阿托品。
, 百拇医药
    2. 急性细菌性痢疾:

    乌梅熬成10%乌梅汤,并加入少许红糖。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次,7天为一个疗程。

    3. 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感染:

    乌梅、五味子各30克、红木香(长梗南五味子)15克。水煎2次,得400毫升,分2次服。

    4. 鼻瘜肉:

    乌梅肉炭、硼砂各9克,冰片1克,共研细末,撒患处,或用香油调搽。

    5. 阴茎癌,宫颈癌:

    乌梅27个,囱水1000毫升。放于砂锅或搪瓷缸内,煮沸后小火持续20分钟左右,放置24小时过滤备用。每服3毫升,每日6次,饭前、饭后各服1次。可同时外用做搽剂。服药期间禁吃红糖、白酒、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 百拇医药
    6. 牛皮癣:

    乌梅2500克,水煎,去核。浓缩成膏为500克。每服9克(半汤匙),加糖适量,开水冲服或直接吞服,每日3次。

    7. 鸡眼、脚垫:

    乌梅30克,食盐9克,醋15毫升,温开水50毫升。先将食盐溶在温开水中,放入乌梅浸24小时(新鲜乌梅可浸12小时),然后将乌梅核去掉,取乌梅肉加醋捣成泥状,即可外用。涂药前,患处用温开水浸泡,用刀刮去表面角质层。每日换药1次,连续3~4次。

    [附注]

    [参考资料]

    1. 《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