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237849
2002年临床医学进展回顾——毒瘾医学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2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3年第1期
     杨国栋,男,1938年出生,籍贯泰州市。浙江医科大学毕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宁波戒毒研究中心主任,宁波市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所所长,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主编,《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从事莨菪类药和戒毒研究40余年。

    一. 吸毒的流行病学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毒品以海洛因为主。90年代中期以来,冰毒、摇头丸等苯丙胺类兴奋剂(ATS)从无到有,迅速蔓延,已播及全国31个省市。2000年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已达86万,10年间增长了11.3倍。2001年1-10月间,公安部抓获的吸毒者就达90.1万人,吸食的各类毒品中,海洛因占83%。最近刘志民等发表的一项随机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国6个地区1103名治疗的吸毒者的平均年龄为29.k±5.9岁,其中女性吸毒者占39.2%,无业吸毒者占44.6%。主要毒品是海洛因(曾用过占98.2%),以烫吸(占53.7%)和注射(占47.5%)为主。吸毒对家庭经济和婚姻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戒毒后回到社会,自感最大苦恼的前5位因素分别是心理上摆脱不掉“毒瘾”、得不到家庭的理解和帮助、毒友引诱、没有工作和社会歧视。
, http://www.100md.com
    毒品问题近20年巳变成“全球化”问题。我国毒潮犹如脱缰野马,狂妄不羁,巨额利润引诱毒品走私集团挺而走险。公安部《毒品犯罪发展趋势与遏制对策》课题研究组认为,我国毒品泛滥尚未越过高峰,就总体而言,至2010年我国还难从根本上消除毒品祸害。禁毒斗争难以在短期内取得决定性胜利。

    目前吸毒具有如下特点:毒品已扩散到社会各个阶层,个体经营者和低文化者比例较大;各年龄组均波及,呈低龄化趋势;妇女比重日趋增加;一开始便滥用强作用毒品,并采取危险的静脉给药;同时滥用多种毒品的现象较普遍,严重损害健康;吸毒者心理脆弱,脱毒后复吸率高;吸毒者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二. 毒瘾医学研究进展

    我国近10年毒瘾医学发展迅速。国外有学者认为,吸毒是一种脑病,近来有学者又以吸毒成瘾与高血压、哮喘、2型糖尿病三个公认的慢性病相比,在遗传性、个人责任、反复发作、治疗反应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药物依赖是一种需要医药治疗的慢性疾病,这些观点耐人寻味。药物依赖研究的热点和进展主要有:阿片受体及其亚型的发现和成功地克隆及基因打靶技术;新的内源性阿片肽和抗阿片肽的发现;从受体介导的神经信号传递途径和调控机制入手,部分揭示了阿片类易成瘾的分子机制;蛋白激酶、谷氨酸、多巴胺转运蛋白在成瘾中作用的研究;学习和记忆过程在药物精神依赖中的影响;物质依赖有关的中枢位点和神经投射回路,从早期的蓝斑核研究到近几年中脑边缘、腹侧被盖区和其他脑区的研究;急性强化效应涉及中枢奖赏通路的分子基础;觅药行为动物模型研究和标准化探索,为复吸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脑成像技术(PET、MRI)被用于观察成瘾过程中脑内受体和递质的动态变化,揭示高级神经活动的脑内通路和定位,促进传统心理学长足进步;成瘾药物急性期兴奋奖赏通路,长期使用则损害这一系统,并激活脑的应激系统,导致脑功能紊乱;应激与许多神经心理疾病有关,长期应激使糖素增加,损害海马记忆系统,促进神经元凋亡,导致认知能力下降。
, 百拇医药
    遗传因素与药物依赖有一定关系。我们实验室已完成10例海洛因依赖者和其正常同胞对照者的第9、10、11、19、20、21、22号染色体,以短串联重复序列为遗传标记的基因扫描分析,结果发现,9号染色体上存在海洛因依赖的易感基因。选择性地研究有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能初步确定海洛因依赖易感的遗传风险。吸毒仅发生在一些易感者,与神经系统具有高度可塑性有关,基因组的决定因素受个体的影响巨大。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SLE)是1982年由Wokers等首次发现的,我国陆兵勋等在2001年报告了28例。HSLE有如下特点:(1)有烫吸海洛因史;(2)都有戒毒史,17例在戒毒过程中发病,8例在戒毒后1~2个月发病,2例在戒毒后4个月发病;(3)多数患者急性起病,以小脑受损为首发症状,如小脑性共济失调(25例),构音障碍(22例);(4)锥体束受损常见,感觉正常;(5)脑脊液正常;(6)头部CT和MRI示大脑、小脑白质广泛对称性受累;(7)主要病理改变为脑白质海绵状空泡变性。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海洛因成分不纯有关,也可能与戒毒过程中某些因素影响了阿片受体构型有关。
, 百拇医药
    在临床脱毒方法改进方面,徐国柱报告,在2001年进行大样本丁丙诺啡舌下含片用于海洛因依赖脱毒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其控制戒断症状与美沙酮相当,并发现用药量要足够。丁丙诺啡第1~3日剂量6~16 mg/日,从2~3日起逐渐减量,10~14天为一疗程。国外有学者认为每日丁丙诺啡8 mg与美沙酮60 mg等效。

    复吸是吸毒的重要特征,也是治疗难点,高复吸率是毒瘾医学面临的最大挑战。预防复吸在于完善后续的康复和回归社会,找出其危险因素,如迁徙性戒断症状、某些条件刺激、不良的社会环境及人际关系等,使病人掌握应付的方法。结合药物与心理、社会、行为治疗,达到全面康复。

    三. 毒蕈碱受体:治疗药物依赖的新靶点 近10年宁波戒毒研究中心采用东莨菪碱为9000余例次海洛因成瘾者成功脱毒,并对治疗的药理学基础进行了研究。该中心用抗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抗M受体)的东莨菪碱拮抗吗啡依赖大鼠,他们给大鼠鞘内注射M受体激动剂,产生类似的阿片戒断症状,并且用阿片受体拮抗剂激发的戒断症状进行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外周给药或鞘内注射M受体拮抗剂东莨菪碱能明显减轻各种吗啡戒断症状。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以β-actin mRNA为内标,检测吗啡依赖大鼠脊髓和脑干的前脑啡肽原(PPE)和前强啡肽原(PPO)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东莨菪碱在吗啡戒断反应时,增加PPE和PPD基因表达,这可能是有效控制吗啡戒断症状的机制之一。在猕猴建立吗啡静脉自身给药以及反映恢复行为的模型上,可观察到不同浓度的东莨菪碱急性处理,可以减弱程序控制下的吗啡静脉自身给药行为,不仅表现为总用量和反应速率的降低,而且还可延迟自身给药行为的启动,同时对自身给药的行为模式有较大的影响。小剂量东莨菪碱可使急促的用药行为变缓慢,大剂量(0.75 mg/kg)几乎可以完全阻断动物的踏板反应。表明东莨菪碱急性处理可延迟淬灭后踏板反应的恢复,慢性处理可降低动物的踏板反应率及总的强化次数。提示东莨菪碱对复吸行为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百拇医药
    最近Basike等撰文为毒蕈碱受体参与阿片奖赏机制的调控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明。作者使用基因打靶技术造成M5受体缺陷小鼠,发现M5受体基因缺失的小鼠吗啡奖赏效应位置偏爱行为大大地减弱,吗啡的镇痛效应以及对吗啡镇痛耐受的发生没有丝毫影响,推测M5受体可能作为阿片成瘾新的治疗靶点。该发现是基于以下事实,即M5受体mRNA是黑质和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神经元中唯一的M受体mRNA,而从VTA到伏隔核Nac的多巴胺投射是目前公认的介导自然和药物奖赏的重要神经通路。阿片通过VTA调节该通路的多巴胺神经元活动是其奖赏效应和戒断症状的主要机制。奖赏效应也是由于基底前脑多巴胺大量释放的结果。下丘脑电刺激奖赏主要通过胆碱能系统激活VTA的多巴胺神经元,桥脑被盖背外侧LDT胆碱能神经元是VTA主要兴奋性传入,电刺激LDT激发NAc快速的多巴胺释放,伴随数分钟后多巴胺长时间的释放,而后者在M5缺失小鼠中看不到,与东莨菪碱微注射入VTA类似。

    东莨菪碱的药用在西方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当时只有草药如莨菪、颠茄、曼陀罗。这些草药的主要有效生物碱是东莨菪碱、阿托品、天仙子胺,这些都是M受体拮抗剂。从19世纪初的文献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医师已知道用莨菪治疗阿片相关疾病。Fekter1922在书中提到曼陀罗的适应证包括阿片癖;Niederkorn(1905)也提到颠茄是阿片的解毒剂。当今的东莨菪碱戒毒,就是吸取了中药洋金花静脉复合麻醉的经验。
, 百拇医药
    四. 有关毒瘾医学的几个概念 毒品、吸毒和戒毒及毒瘾医学 毒品是指被滥用的有依赖性或成瘾性的物质或药物。这种使用与医疗目的无关,其结果使滥用者对该物质产生依赖,迫使他们无止境地追求用药,即强制性觅药行为,由此造成健康损害,并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甚至政治问题。1983年版《现代汉语大词典》的释义:毒品,指作为嗜好品的鸦片、吗啡、海洛因等。我国法津对“毒品”的定义,在《关于禁毒的决定》1990年是指阿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1997年全国人大修订的新刑法第357条又补充了甲基苯丙胺冰毒。

    从上述概念可见毒品有三要素,即依赖性、危害性、非法性。烟酒目前是依赖性非毒品物质,即所谓合法毒品。吸毒(吸食毒品)就是药物滥用,既通俗、准确,又将危害寓于其中。戒毒是指脱毒治疗全过程,包括脱毒、康复和回归社会,毒瘾医学就是基于上述概念。

    药物依赖(addiction)、药物(或物质)滥用(drug or substance abuse)显然是外来词,非专业人员难于掌握。Addiction按汉语习惯包涵有毒品成瘾,即毒瘾之意,与dependency依赖性不同。为了便于沟通和检索,毒瘾医学也暂用Addiction Medicine。最终如何英文定义,有待名词专家定夺。, http://www.100md.com(宁波戒毒研究中心 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