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237856
动物实验表明双歧杆菌对结肠炎肠道黏膜有保护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2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3年第1期
     随着对炎性肠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肠道微生态与免疫系统的密切关系也日益受到重视。我们所做的动物实验表明,双歧杆菌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肠道黏膜具有保护作用,且提前应用保护效果更好。双歧杆菌对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可能涉及对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的抑制。

    我们给予雄性BALB/c小鼠7%DSS自由饮用10天,制成类似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的小鼠DSS结肠炎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①空白组;②提前10天给予双歧杆菌(PreBif)的DSS暴露治疗组;③DSS饮用同时开始给药治疗组,其中根据不同药物又分4组:DSS+生理盐水(NS)灌胃组,DSS+强的松(pred)治疗组,DSS+双歧杆菌(Bif)治疗组,DSS+强的松/双歧杆菌联合治疗组。主要评价指标为:一般情况体重、结肠长度、大体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病变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活性。

    结果显示,PreBif组小鼠体重、结肠长度均高于DSS+NS组(P<0.05);PreBif组小鼠的大体评分、病理评分和MPO活性均显著低于DSS+NS组(P<0.01);DSS+Bif组小鼠的体重、结肠长度均大于DSS+NS组(P<0.05);DSS+Bif组小鼠的大体评分、病理评分和MPO活性均低于DSS+NS组(P<0.05)。与DSS+NS组小鼠相比,PreBif组和DSS+Bif组小鼠的NF-κB活性显著下降(P<0.01)。

    双歧杆菌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在于,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致病菌生长,降低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脂多糖(LPS)含量,从而抑制NF-κB的激活,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编者注:该论文获第二届全国消化中青年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三等奖), http://www.100md.com(北京协和医院 李月 钱家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