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上海医院重临床轻管理的倾向明显
最近,一项在上海医院管理层中展开的调查显示:88.6%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医院的管理现状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被调查的管理者尽管都认同行政和业务双肩挑的干部属于复合型人才、有利于临床和管理工作的结合,可是也承认这种普遍做法实际上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调查结果分析表明:上海市医院管理者存在“重临床、轻管理”的倾向,建立新的人才培养、引进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势在必行。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选取了53家区县、市级医院的544名管理者进行了此番调查。入选医院中,区县综合性医院31家、市级综合性医院12家、专科医院10家。被调查者中院长等高层管理者为30.7%,院办主任、医务处长等中层管理者38.6%,临床科主任为30.7%,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为13.8%。74.1%的管理者毕业于医学专业,5.1%毕业于卫生管理专业、5.9%毕业于工商管理专业。
调查表明:管理者们不愿将医院管理不尽人意的现象归咎于自身。他们认为沪上医院管理中最突出的三个问题依次为:考核和激励机制有待改革、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模式、管理干部选拔和任命体制缺陷。
上海医院的管理水平为何不高?调查认为:主要是由于目前医学院校培养的卫生管理人才大多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对医院的了解、缺乏对卫生市场的把握。后天的培训不足也是一个因素。调查显示:仅有35.8%的管理者接受过相关在职培训,这一比例在市级医院中不到一半,在区级医院中更少于三成。
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上海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提升,出色的医院管理者不仅是一名学者,还应该具备良好的经营管理综合素质。专业人士开出初步“处方”:医院应该尽快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使用、激励、流动和绩效评价体系。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医院管理学会院办管理学组主任委员黄波表示:目前医院管理者职业化发展中应当充分体现“个体化”和“分步走”的特征。“个体化”指具有医学背景的MBA、EMBA,以及经过系统管理专业培训的医学专家可以成为医院的高层管理者;具有相关执业资格、根据需要具备或不具备医学背景的人才可以成为医院中层的管理者;经过系统管理专业培训的医学专家可以成为临床科室的管理者。“分步走”是指一方面在完善学历教育课程的同时,系统地建立起执业资格认证体系,加强医院管理者的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另一方面从建立规范的培训项目着手,对不同的在职对象开展职业培训。
新华网, 百拇医药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选取了53家区县、市级医院的544名管理者进行了此番调查。入选医院中,区县综合性医院31家、市级综合性医院12家、专科医院10家。被调查者中院长等高层管理者为30.7%,院办主任、医务处长等中层管理者38.6%,临床科主任为30.7%,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为13.8%。74.1%的管理者毕业于医学专业,5.1%毕业于卫生管理专业、5.9%毕业于工商管理专业。
调查表明:管理者们不愿将医院管理不尽人意的现象归咎于自身。他们认为沪上医院管理中最突出的三个问题依次为:考核和激励机制有待改革、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模式、管理干部选拔和任命体制缺陷。
上海医院的管理水平为何不高?调查认为:主要是由于目前医学院校培养的卫生管理人才大多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对医院的了解、缺乏对卫生市场的把握。后天的培训不足也是一个因素。调查显示:仅有35.8%的管理者接受过相关在职培训,这一比例在市级医院中不到一半,在区级医院中更少于三成。
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上海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提升,出色的医院管理者不仅是一名学者,还应该具备良好的经营管理综合素质。专业人士开出初步“处方”:医院应该尽快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使用、激励、流动和绩效评价体系。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医院管理学会院办管理学组主任委员黄波表示:目前医院管理者职业化发展中应当充分体现“个体化”和“分步走”的特征。“个体化”指具有医学背景的MBA、EMBA,以及经过系统管理专业培训的医学专家可以成为医院的高层管理者;具有相关执业资格、根据需要具备或不具备医学背景的人才可以成为医院中层的管理者;经过系统管理专业培训的医学专家可以成为临床科室的管理者。“分步走”是指一方面在完善学历教育课程的同时,系统地建立起执业资格认证体系,加强医院管理者的执业资格准入管理;另一方面从建立规范的培训项目着手,对不同的在职对象开展职业培训。
新华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