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医文化
编号:10117761
万年利济在人间——读《医学源流论》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1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84期
     解放初,县图书馆广泛征集线装书,医学书籍以陈修园徐灵胎的著作最多。1966年,是时破四旧刚结束,笔者有幸见到造反派搜来的线装医书,亦以陈、徐之书为多,借一斑窥全豹,可知陈、徐二之书在民间流传之广。对于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徐延柞评价说:“凡新出书多矣,其立意每不肯教病家,先生之书则专教病家者也,此其所以可贵也”(《书慎疾刍言后》)。徐延祚所言极是,《医学源流论》在教病家方面端的是内容丰富,用心良苦。

    《医学源流论》中《单方论》、《制药论》、《人参论》、《煎药法论》、《服药法论》、《伤风难治论》、《愈病有日期论》、《治人必考其验否论》、《防微论》、《轻药愈病论》、《涉猎医书害人论》、《病家论》、《医者误人无罪论》等皆浅显明白,文字通俗易懂,即使有所针砭,也委婉曲折,语言和善,一读便知是有教育病家之意的。如书中告诫人们单方总在民间流传,因其取效甚捷,易诱人使用,可看不到它有“专而无制,偏而不醇,有利必有害”的一面,难免误事。药要加工炮制,这道理易懂,但徐氏提醒病家,有医生专求怪僻之物以神其说,切莫上当,这让人想起鲁迅先生曾指出的所谓名医,竟令病人找“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对的,结子的平地木”为药引(《呐喊·自序》,便是明显的例子。针对人间误传人参有起死回生之功,服参而死,死而无憾,病家为求一参而倾家荡产,医家投其所好而滥用人参的现实,一篇《人参论》足以醒世。书中还有很多篇章告诫人们要有病早治,无病要防,既病便应严格选择医生,如无把握,宁可自己对症用点轻药,以免遭庸医之手。一旦选准医生,就应相信,并认真治疗,不可操之过急,需知愈病有一定时日,频频更医,朝方夕改,难免每况愈下。还有煎药法、服药法,事关疗效,都应知晓。尤其需要提出的是全书殿后的两篇文章,乃专为病家而作,徐氏不辞烦琐又将病人易误的方方面面来了个总结性的论述,更可见其关爱病家的殷殷情深。
, http://www.100md.com
    除上述专论外,散布全书的片言只语,也可见徐氏关注病家的美意。如“人之一身,无处不宜谨护,而药不可轻试也”(《元气存亡论》)。“不可道听途说,闻某方可以治某病,不论其因之异同,症之出入,而冒昧施治”(《执方治病论》)。“精之为物,欲动则生,不动则不生,能自然不动的则有益,强制则有害,过用则衰竭,任其自然而无所勉强,则保精之法也”(《肾藏精论》)。为了教育病家,徐氏为文时还别具匠心,如通过对俗医、庸医的针砭,使病家明白良医的标准。叹息“名医难为”,是希望得到病人及其家属的理解与合作,病至危笃,九死一生,对名医期望值不能太高,如有一线希望,医生背城借一是有风险的,病家及旁观者要支持医生大胆治疗,不要总以成败论是非(《名医不可为论》)。此外,书中尚有连篇而论的,如《治病不必顾忌论》、《病深非浅药能治论》、《愈病有日期论》,前后呼应,旨在指导医家的临床,也是给病家不少启示的文章。治病不必顾忌,有是病用是药,医家当惟病是求,该汗则汗,该下则下,病家不可喜补畏攻,心怀疑惑,致使坐失良机,疾病不愈。何况在病深的情况下非浅药能治,医家明白此理,理应广求治法;病家明白此理,当不至屡易医家,因为病既深,是不可毕其工于一役的,应当有方有守,使疾病渐祛,元气渐复,需知愈病有日期也。

    徐氏著书为病家竟如此认真,究其原因,一则胸怀济世救人之志,半生攻苦,希望一展抱负者在此。第二是时代使然,是时疾病繁多,邪说流行,医者多郢书燕说之徒,且有以医为射利之具者,难免误伤人命,不得不发为文章,亟欲唤起病家的注意。第三医疗活动是医、病两家的事,病家是不可忽视的,即就喜用大温大补的风气而言,不动员民众,仅靠医生之力是难以扭转的。徐氏的心血没有白费,他的著作能深入寻常百姓家,就是最好的说明。他去世后,后人曾撰一联:“魄返九原,满腹经纶埋地下;书传四海,万年利济在人间”,低徊吟味,真令人感慨不已。, 百拇医药(朱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