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医文化
编号:10174091
群星璀璨话新安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36期
     程国彭——《医学心悟》医界津梁患者慈航

    程国彭,字钟龄,号恒阳子,歙县人。清·康熙、雍正年间人,约生于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卒年未详。程氏为佛教徒,晚年在歙县普陀寺修行,法号普明子。

    程国彭曾攻举子业,聪颖博学,名闻桑梓。因家贫体弱,每罹疾患则久久不愈,遂辍学在家休养。其间涉猎医籍,有感岐黄之术博大精深、济世救人,于是沉潜于医学。23岁时悬壶,审证周详,用药精当,名闻遐迩,求诊者日众。

    程氏一生诊务极其繁忙,然而于古代医著研读不敢稍懈。每当前人之说与临床实际不相符时,即苦思冥想,忽有顿悟,随即笔录之。如此30年不稍懈怠。五旬之后,程氏学验俱丰,于是总结归纳心得体会,反复修改增删,由学生吴体仁协助抄编,撰成《医学心悟》一书。其晚年,又把在普陀寺诊治外科病的经验,结合参考《外科旨要》,约以十法,写成《外科十法》一卷。后人将此附于《医学心悟》书末。
, 百拇医药
    《医学心悟》全书五卷,首次刊刻于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卷一为总论,除叙望、闻、问、切四诊外,在治法方面的发展令人瞩目。程氏在归纳总结前人五法、六法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提出著名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八法”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医生的实践,这是程氏对祖国医学的伟大贡献。卷二为伤寒部分,细致辨析了六经证治。卷三、卷四以内科病为主,包括五官科疾患共76种常见病、多发病。卷五为妇科,介绍了四十余种妇科疾患的诊治。卷六即为《外科十法》,包括外科、皮肤科等45种病的辨证施治。

    《医学心悟》不仅以首创“八法”而著称于世,所载诸多验方,三百多年来也历试不爽。著名的验方有启膈散、治痢散、止嗽散、消瘰丸等。陆以湉的《冷庐医话》、聂云台的《温热标准捷效》以及唐容川等医家医著,或记载运用《医学心悟》效方的验案,或高度评价了程氏所拟方剂的高效。即使在今天,研究、运用程氏方剂的临床报道亦每每见诸各家医学杂志。程钟龄苦心孤诣撰著的《医学心悟》,用以入门,不失法度,用于临床,多有实效,诚为医界津梁,患者慈航。
, 百拇医药
    吴谦——编撰传世医著《医宗金鉴》

    吴谦,字六吉,歙县人。清·康熙、乾隆年间人,生卒不详。

    吴谦博学多才,熟读古今医籍,临床经验丰富,且谦虚好学。早年行医曾遇一骨折病人久治不愈,深感歉疚。后闻一位民间医生治愈其疾,吴谦多次翻山越岭到五十多里外登门求教,学到那位医生的整骨手法及药方。此后,他又先后师事十多位民间伤科医生,博采各家之长,练就纯熟的整骨复位、牵引固定的骨伤科技法。吴谦对《伤寒论》、《金匮要略》做过深入研究,集历代抄本、诸家之注,删去伪讹,剔除附会,发其微旨,撰成《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其中,对《伤寒论·厥阴篇》的见解尤为独到。

    吴谦由于医学理论渊博,医术高超,与张璐、喻嘉言并列清初三大名医,官至太医院判。乾隆元年,清高宗弘历敕令以吴谦为首,编撰一部较系统的医学著作,令吴谦与刘裕铎为总修官。吴谦拿出多年来整理、编著的资料作为初稿,供大家扩充修正,又广泛在民间征集医学秘籍和经验良方,慎重研究补正,去伪存真,执简驭繁,再分门别类入编书稿,终于在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编著成图文并茂、方论齐备、易教易学的《医宗金鉴》。三百年来,该书一直是学习中医的必读医著之一。
, 百拇医药
    吴澄——《不居集》创“理脾阴”与“外损说”

    吴澄,字鉴泉,号师朗,歙县人。清·康熙、乾隆年间人,生卒不详。

    吴澄家学渊源,习儒精《易》,因屡试不第,弃儒学医。遂穷研岐黄典籍,而以《易经》统之,苦读十年后出道,学验俱富,沉疴经手,往往立愈。

    吴氏“目击心伤”于当时“治虚损者少,做虚损者多,死于病者寡,死于药者众”的情况,遂专攻虚损,著成《不居集》一书,书名取自《易经》“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之意。一则示虚损属不居之证,非居于热、居于寒、居于补、居于散者可疗;二则示习者应不居一家之说,不执一家之偏,“随机活用,因证施治”。

    《不居集》共五十卷,分上下两集,分别论述内损、外损,是阐述虚劳理论及治法的专著。吴氏重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并在此基础上倡言“理脾阴”,补东垣之不逮,而与叶天士“养胃阴”说相得益彰。他认为:“古方理脾健胃,多偏补胃中之阴,而不及脾中之阴”,“古人多以参芪术草培补中宫”而“虚损之人多为阴火所烁,津液不足,筋脉皮骨无所养,而精神亦渐羸弱,百症丛生矣。”他自制中和理阴汤、补脾阴正方、资成汤、理脾益营汤等九个效方,主要选用人参、山药、玉竹、扁豆、莲肉、茯苓、甘草、荷叶、白芍、紫河车、老米等。孟河费绳甫先生高度评价其“理脾阴”说:“东垣虽重脾胃,但偏于阳,近代吴师朗《不居集》补脾阴之法,实补东垣之未备。”
, 百拇医药
    吴氏首创“外损说”是对东垣学说的发展。他指出:“内伤之类外感者,东垣既已发明于前矣,而外感之类内伤者,何自古迄今竟无有详辨者焉!此亦虚损门中一大缺略也。”他总结数十年临证经验,提出六淫可致外损:“外损一症,即六淫中之类虚损者也,凡病在人,有不因伤而受病于外者,则无非外感之证,若缠绵日久,变成外损。”其病机为:“本虚之人,感受风寒,妄用汗、吐、下,重者当时变证,轻者元气暗耗,若真元不足,用药太过,或元所中馁,不能送邪外出者;若感受疫疠,治疗无法,拖延而真气大伤者;不善调摄,反复外感者,以及医者外感内伤辨治不明,虚虚实实皆为外损之因。”其治则,他主张驱邪勿伤正,扶正以祛邪。若虚实并见则攻补兼施,处处以正气为重,回护元气。其治法,吴氏倡“托法”:“内伤重而外感轻,宜用补托之法”,即兼补而托;“内伤轻而外感重,宜用解托之法”,即兼攻而托。吴氏还自制十三方,用以杜绝外损之源。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吴氏的预防医学思想。他鉴于外感内伤均能致人虚损,提出:“与其病后能服药,不知病前能自防,凡事欲则立,则又何病之有哉?若能保养于平日,自然获勿药之喜矣。”

    除《不居集》外,吴氏还著有《伤寒证治明条》、《推拿神书》、《易医会参》、《师朗医案》等。, http://www.100md.com(李佛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