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中药药市 > 河北安国药市
编号:10174120
千年药都写华章——《安国中医药志》读后感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37期
     一部洋洋百余万言的《安国中医药志》(以下简称《药志》),集安国千余年药文化,“厚积”而“博发”。当她摆在我的案头,观其装帧之精美,卷帜之浩繁,内容之详尽,编排之得体,语言之精练,不由得拍案称奇。一气将其读完,一股汹涌的情感在胸中撞击,不吐不快。

    一、《药志》再现了安国药业繁衍发展的历史真实

    1.她记载了安国药市源远流长的历史。通过大量考证记述了安国药市起源于宋代药王庙香火会,兴于明代,盛于清代,衰微于民国中期军阀盘剥及外寇入侵的史实,并以大量的药王庙碑铭、题记相佐证,为后世研究安国药业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2.她记载了安国药市独具特色的经营形式。从清代及以前的生、熟药经营,贸易方法,结账方式,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计划经济下的经营方法,改革开放后的药材经营,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药交会期间的药材贸易等,均做了认真记述。历史资料弥足珍贵。其中关于经营规制一目记述了民国及以前安国药市庙会交易从开盘、皮规称制到结算、银色等一系列情况,对研究历史上安国药市的营运情况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 http://www.100md.com
    3.她向世人展示了安国药市巨大的辐射力。《药志》写道:“明代,药市成为大江南北发兑药材之总汇。清代乾隆帝后各地药商陆续组成帮口,号称十三称,五大会,帮商住地商户1600余家,涉及全国各地。清末,药市辐射范围进一部扩大,南关药市独甲直省,东购辽沈,西接川陕,南交云贵,北来塞外,云屯物集以通有无而广懋迁。光绪32年京广铁路修通后,更有俄国、印度、日本、越南、朝鲜等国的客商也不远万里来安国贸易,可见清朝末年安国药市的影响已不仅限于国内。民国初年,安国药市持续繁荣,《药志》在药材庙会节内记述了民国十六年(1927)庙会交易的繁荣情况:“庙期参加交易的药商共计2096家,包括十三帮商户1610家,7395人,本地药行486家,5342人。外来载药的大小车辆络绎于途,绵延数里,大街小巷药积如山,盈庭满院。药材输入输出之总额达数千万元以上。1937年“七·七”事变后,安国药市萧条了,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药市始终未能恢复到历史上曾有的规模。但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安国药都的地位一直没有动摇过,自1956年~1966年11年间,国家在安国组织不同类型的药材交流会22届(春、冬各一次),全国各省区、省、地级医药供销单位共赴安国商讨中药材供销中货源的均衡事宜,依然为调剂市场余缺、促进祖国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安国药业继承历史传统,异军突起,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大小药材购销、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从事中药材经营的安国药商足迹遍及国内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1995年东方药城建成后,更吸引了全国各省区众多的药材商户在安国开栈或办厂。自1980年恢复药材交流大会后,每届庙会均吸引全国各地规模药材企业及外国客商到会洽谈业务,国内外新闻媒体对安国药材交流会均给予广泛报道,更增加了安国作为中华药都的知名度。
, 百拇医药
    4.她记述了药业做为龙头经济对域内经济强大的拉动作用。药业经济作为安国的主导产业古往今来对安国的经济繁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做买卖将本逐利,讲的是经济效益,长途贩运或市场上的吞吐富了经营者;二是药材流通过程中的各种加工提高了药材商品的附加值,从而使得大批劳动力有了谋生之道;三是繁荣的药材经销、加工业带动了相关众多的服务行业,正所谓一业兴带来百业兴;四是依托中药大市场安国的中药材种植近水楼台兴旺数百载,给了更多人参与的机会。可以说由于有了药材贸易这一龙头经济,使得安国形成了人人参与、户户受益且历久不衰的局面。其普及程度在众多地方龙头经济中鲜有其匹。仅就中药材种植而言,1990年~2000年的10年间大多年份均保持在8万亩以上,1999年全市药材栽培面积103036亩,总产28245970kg,产值达7000余万元,人均收入200元。药业对于安国经济、对于人们的钱袋子起着何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5.她客观记录了药业兴衰的历史原因。安国药市历数百载而不衰,在今天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能迅速崛起并走向辉煌,与安国人民及历代当政者将其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而倍加呵护分不开,官府重视是一方面的原因,另有更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从业者对安国药市信誉所付出的一份真诚。市场秩序井然,购销畅旺药业持久不衰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清道光初年安国之药商富贾组织起民间管理药市的组织“安客堂”,旨在“安客”,为外地客商提供交易与生活、娱乐便利,约束本地人的欺客行为,使外地客商有宾至如归之感;各帮商也制定各自的帮规、帮约,以买卖公平、货真价实为经营宗旨;药市经纪人介绍生意谨遵公平、公正的原则,一手托两家促成公平交易,不兜售假药、不吃价,为双方的钱货负责到底,大有一诺千金之风。改革开放药市再度兴起后,安国市委(县委)、市政府(县政府)以振兴药业为己任,定出了“科技兴药,以药兴市”的战略目标,大力转变政府职能,变管理型为服务型,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全面改善安国药市的软硬投资环境,利用科学手段对药材进行质量检测,对假冒伪劣药材及缺斤短两、欺行霸市现象进行严肃查处,保证了药市的文明和高效运营。安国《药志》所反映出来的领导重视、从业人员守信敬业是事业辉煌的保证。这一经验对各药材专业市场均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http://www.100md.com
    二、《药志》丰富了中华医药的文献宝库

    《药志》全书共分为10编,分别是药业起源与药王庙、药材贸易、地产中药材、中药材加工、中药材鉴别、中医与方剂、药膳与药物保健、药文化、人物、药业管理。它囊括了安国药业的方方面面,有安国中药贸易及与之相辅相承的中药材种植、采收、中药材加工、中药材鉴别、药业管理等中药业的全部内涵,更有因药业发达派生出来的药膳、药物保健等丰富多彩的药文化相关内容。可以说此志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安国药业全书。仅就其记述内容而言,它是存史的志书,也可视为一部药业规范操作的工具书,对安国药业乃至全国各药市的规范操作均有积极的借鉴作用。这里提出几点,略作剖析:

    1.图文并茂、记载详尽的地产中药材编。此编共分中药材种植概况、中草药栽培及野生中草药三章,其中概况一章写了分布、品种、面积与产量、栽培管理技术,可视为本编总论,将安国中草药栽培的历史、品种的渐次增加、主要栽培品种的分布及安国药农在中草药栽培中所摸索出的一套因地制宜、因品种而异的栽培技术进行了全面记述,附录记载了安国的药材种植试验场在引进、推广外地种植品种和驯化野生品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记载了试验场引种、驯化成功的200余个品种的名录。第二章、第三章分别是栽培品种和野生品种的个论,第二章详细记载栽培品种184种,就原植物而言其原产地分布在祖国各地,但志中所记载的栽培方法则绝对是经过安国移植或驯化成功的技术资料,对安国药农有指导作用,对其它地区的引种和驯化亦有借鉴作用。
, 百拇医药
    2.颇具学术价值的中药材加工编和中药材鉴别编。中药材加工编的第一、二章以总论的形式记述了安国药市古往今来加工业的概况,加工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第三章以个论的形式分别记述安国药市流传至今的切制、修治、炮制方法,从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品种既合于药典规范又有安国独特的传统炮制工艺,是以安国炮制工艺为基础、引证国家药典进行改进的一套完整工艺,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新一代药都药师遵古不泥古、接受科学、勇于实践创新的精神风貌。中药材鉴别编分贵重药材和普通药材两部分分别记述安国药市经营者们鉴别药材的方法,其中以记述经验鉴别的方法为主。这种方法可能没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鉴别来的精确,但它反映了药市现阶段现代高科技仪器尚未普及的现实,考其所载之鉴别方法,不失为简便易行、准确可靠的经验之谈,极具推广价值。

    3.别具特色的药文化编。《药志》仅药文化编占了16万字的篇幅,内容涉及药市习俗、民间传说故事、诗词歌赋、药联谜语、戏曲著述等六章,每章、节、目均与安国药业联系得丝丝入扣。如此之大的信息量、文字量,不禁使人啧啧称奇。本编多角度、全方位反映了渗透于安国人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浓厚的药文化氛围,这与安国千年药文化深深植根于民是密不可分的。此一编的发掘整理不仅是安国人的骄傲,也为中华药文化的宝库增色不少。

    安国市委书记曹汝涛在为该书写的序言中写道:此书独占建国后安国文化史上的三个第一,我觉得它还占了全国中药专业市场撰写药志的第一。我对编纂者们对中药事业的一片拳拳之心深表赞许。, http://www.100md.com(李文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