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信息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非典型性肺炎 > 特别报道
编号:10184759
为你点亮心烛 中医心理学专家汪卫东谈心理干预在SARS防治中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60期
     记者:目前在SARS防治中,心理干预被摆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这在以往我们对传染病的治疗中是鲜见的。为什么?

    汪卫东: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从患者和医护人员两方面来看。从北京新增确诊SARS病例态势来看,从4月中下旬开始到5月中旬的高峰期,SARS患者与医护人员都经历了近一个月的三高压力(即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医务人员高感染率)。

    首先是患者,从4月中下旬开始,各种媒体对SARS进行了铺天盖地的宣传,这在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公众教育的作用,使更多的人了解了SARS,但从另一方面,也给SARS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中的很多人处在紧张、恐惧、焦虑甚至抑郁的状态当中,不少患者出现了典型的心理症状甚或精神症状,有的患者出现了情绪激越和对抗行为,甚至有人出现了自杀倾向,从而使原发SARS病更加缠绵难愈。到了5月中旬以后,随着一部分轻型患者相继出院,留下来的是一些较重或危重的患者,他们在这种极不安全的病房中生活和隔离的时间更长(因为医护人员毕竟有全副隔离防护的服装防护),产生抑郁的情况可能更加普遍。治疗的效果如何,何时才能出院与亲人团聚,在这种环境中住院会不会产生二次感染,出院后会不会被亲人遗弃或遭到周围人们的歧视,出院后自己的身体还能不能正常从事工作、回归正常的生活等等,这些心理问题都亟待解决。
, 百拇医药
    同时,医护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也同样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在我们医院为第一支医疗队送行时,那种气氛甚至可以用“生离死别”来形容,医护人员在这种氛围下开展工作时的心态也就可想而知,这种负面的情绪也会对治疗的效果和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记者:心理干预在这次对SARS的治疗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汪卫东:心病必须心药医。根据心理医学与心身医学的基本原理,心理治疗有助于帮助提高免疫力,增加抵抗力,有助于原发病的治疗与康复。因此我们抗SARS医疗队在所辖病区积极开展中医药治疗的同时,推出了心理治疗,形成了一整套综合的治疗与康复手段,从总体效果来看,非常受患者的欢迎。而通过心理疏导,我们也极大地鼓舞了医护人员的士气,稳定了他们的情绪,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现实,更加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对病人的救治中去,出色地打赢这场战役。

    记者:能不能请您更具体地谈一谈心理疏导在医护人员防护和治疗中的意义?
, 百拇医药
    汪卫东:我认为,心理疏导对医护人员防护和治疗的顺利开展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所接触的队员的实际情况,有以下情况需要对进入医疗队的队员进行咨询或集体授课。

    首先是进入医疗队前的心理准备。第一,要对SARS传染性很强、病情变化急速、死亡率较高的性质有一个足够的认识。既不能重视不够,麻痹大意,造成防护不当,也不能盲目恐慌,忧心忡忡,过度防护。到目前为止,我们对病毒的传播途径依然不十分清楚,有的人一味地强调防护,似乎防护得越严实越好,希望通过防护来拒病毒于身体之外,却未能从人体自身免疫力的角度、心理调节的重要性来考虑问题。中医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是值得人们思索的。这些人被一种非理性的判断思维无形地支配着治疗与防护过程,因而只考虑保护自己,而不是科学地防护,理性地防护,以致在一些医疗队中一度存在着过度防护的现象。由于这种消极的认识过程,导致少数医护人员不是积极主动地对病人进行救护和治疗,认真地分析和研究病情变化,而是在医疗队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天天消耗时间,这对医疗与护理工作以及对患者的病情恢复都是极为不利的。二是对医疗队的硬件设施不够与后勤保障方面的供应不足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没有做好打硬仗、打苦仗、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因此医务人员要学会积极面对现实,调整心态,沉着应战。后勤保障方面与一线人员要互相理解,相互支持,多一份宽容,多一份鼓励,多一份关爱,少一点埋怨,要有“同生死,共患难”、“休戚与共”的集体主义精神。
, http://www.100md.com
    其次在进入医疗队以后,在与以往的病房管理模式截然不同的情况下,心理疏导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渡过以下难关。

    一、在“SARS”门诊与病房工作的时间过长,与外界隔离,好像孤独无援,再加之心身疲惫,情绪易激动。

    二、担心防护不可靠,恐惧心理加重。

    三、一进“SARS”病房,爆满的住院率与垂危的病人,似乎人立即面临生与死的选择一样,心理素质较差的医务人员难以抵挡这种不良暗示给人造成的不良影响。

    四、上呼吸机时,面对病人在死亡线上挣扎,手忙脚乱,更易进一步引起恐慌。

    五、面临自己从未经历的风浪,进入隔离病房后穿着全副武装的隔离服装,包括防护镜,一种莫可名状的恐慌心理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因此在看问题时会无意中放大不良后果,仿佛进SARS病房就要感染,感染就一定发病,发病就一定死亡。其实,要正确看待感染问题、感染与发病问题、发病与死亡问题,理性地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当一个问题没有被完全认识时,千万不能轻信一种观点。
, http://www.100md.com
    六、医护人员家庭生活实际困难未能引起社会的重视。医护人员在帮助病人,谁来帮助医护人员?由于种种原因,社会舆论在抗SARS之前对医护人员是不利的,而在这个时候,一味地让医护人员奉献,心理上未能找到平衡,至少不可能每个人都平衡。虽然在社会上也常常出现“医务人员是新世纪最可爱的人”这样的横幅,但实际情况却差得很远,在许多医护人员的驻地,连卫生员、保安见到医护人员都避之唯恐不及。

    七、长期的隔离,失去了与社会的交流,容易引起普遍的情绪低落。

    八、由于治疗过程中一味地追求防护,未能考虑防护过程中的实际过程,如戴口罩过厚、时间过长引起呼吸困难,造成胸闷、憋气、心慌、气短等缺氧症状;防护太过,时间太长,会引起出汗多,由于连喝水的时间可能都没有,进一步使机体内部处于缺水状态,同时,治疗过程中连上厕所都非常困难,排泄减少,体内代谢物聚集等等,都会使工作人员生理平衡与心理平衡同时被打破,生理失衡与心理失调的互相影响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 百拇医药
    九、女性医护人员月经期的烦躁与上述心理胶着在一起,构成恶性循环。

    十、年轻的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体力的考验与相关的经历,心理脆弱本身也是问题。

    这些复杂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容易造成群体心理不稳定,也影响个体心身健康,最终会影响医疗效果。在我们一些医疗队中,常常有一些队员出现不明原因的低热,往往误认为是SARS或感冒,但经过心理疏导和适当休息,不用药自然而愈,可能恰是精神紧张造成的结果。

    记者:目前许多一线的医护人员即将后撤,他们此时的心态与初来时有何不同?这种改变会对SARS的治疗和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带来哪些影响?您有哪些建议?

    汪卫东:由于北京的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加之“仗”打了一个多月,很大一部分医护人员即将后撤或已经后撤,这对保护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是十分有利的,也有助于一旦疫情出现反复,将有更多的体力得到恢复的医护人员再次走向前线。就医护人员本身而言,从初来的紧张与焦虑状态完全解放出来了,必然被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心情所陶醉,特别是到目前为止,北京的医护人员几乎实现了“0”感染,这当然是好事。但是,这种心态很容易产生麻痹思想,给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带来松懈情绪,这样既影响医疗质量,也影响自身防护;另一方面,对后撤人员而言,由于麻痹与松懈情绪,容易引起队员从心理上摆脱隔离状态,队员聚堆,豪饮庆贺,都容易发生,这会给个体防护带来危险,从而起不到隔离作用,也给隔离防护的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更不利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再返战场。这应该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因为我们的战争尚未结束,歼灭战还在进行,死灰容易复燃,心态必须调整。

    我的建议是四句话:“放松身心要适度,隔离防护要重视,做好总结找经验,观察疫情保精力。”, http://www.100md.com(新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