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经典著作 > 概述
编号:10226066
南宋验方书《叶氏录验方》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96期
     南宋验方书《叶氏录验方》系现存抄本。此次因科技部课题资助,得以重新与读者见面。兹简介之。

    一、作者与成书

    此书为抄本,前无序言,首为目录,分上、中、下卷。后附跋文二则,有关此书作者与成书的信息,主要源于此。跋文一为作者叶大廉所作,一为李景和所作。据叶氏跋文得知,作者叶大廉,南宋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官大社令。因为官职,游居他乡。叶氏少好藏书,于医药方书尤为留意,经积年传录搜集方书,卷帙甚富。叶氏虽然遍寻效验医方,但并不轻易用之,未确定疗效之方,更不敢冒然传之他人。可见叶大廉并不通晓医药,但他心怀仁慈,希望这些效验医方能广布于民,施救于病患,遂聘请二位医师,对所录方药加以校正,分门别类,予以梓行。由叶氏跋文得知作者简况一二,并据跋文所记确定此书成书年代应为南宋淳熙13年(公元1186年)。

    从跋文二可看出,李景和系与叶氏有交往的医生,而且曾任霅婺二地之狱医。叶氏曾以此书赠予李氏,并告知集此书之不苟。李氏归去之后,遂试用其中方药,并述书中伤寒解肌汤、补心气七宝丹等皆有效。当时正值时疫流行,李氏辄以伤寒解肌汤治之,动则以数十斤计,病囚居民,无不立愈,故慨然命名此方神捷解肌汤,并为此书再撰跋文。据此跋文所记,在南宋嘉泰4年(公元1204年)此书当有刻本行世。
, 百拇医药
    本书主要收录诸风、伤寒、气、补益、痼冷、积热、痰饮咳嗽、泄痢、妇人、小儿、杂病、眼目、治咽喉啮、疮肿、伤折等病症。书后载香谱与备急方。全书方药囊括内外妇儿五官诸科病症,皆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二、方药来源

    此书收集方药518首。作者利用为官之便,多方搜集方药。所录方药,简约注明来源,笔者略作统计,全书方药注明来源者达一百余家。其中不少系一人提供数首方药,也有方药几经数人相传,方得于作者之手。提供方药人士或为政府供职人员,或为医生,或为出家之人。或有家传秘方者,贡献出来,以为济世救人。作者虽名不见经传,非为历史上产生影响的著名医家,也不是正史上留有传记的达观显贵,但这不妨碍作者为普通庶民尽力,作者在大多数方药之后注出来源,聘请精通医药的医生审核厘定,是对使用者负责,诚待读者。而不是欺世盗名,将它们俱归于个人名下,炫耀于世。

    全书没有高深的理论阐述,方药主要以适应症、组成、炮制以及丸散膏丹的制备方法为主,均条理清楚,文字通俗易懂。粗通文字者,即可根据书中所述,自己制备,尤为适宜平民百姓患病之用。山乡僻壤,面对急症,不致于束手无措。作者良苦用心于此可鉴,这也是今天仍然值得可取之处。
, 百拇医药
    三、方剂特点

    1.重视药物炮制与药效的关系

    不同药物有不同炮制方法,也就相应的有不同的药理作用。本书药物炮制即如是,既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又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

    如赚气元,主治小儿腹胀如鼓,气急满闷。方用萝卜子半两,木香一分。萝卜子消积除胀,行气化痰;木香理气止痛。萝卜子,用巴豆一分拍破,同炒黑色,去巴豆不用,只用萝卜子。巴豆泻下去积,药性之猛,即使不通医者,也知晓一二,常用作痛泻下之形容。巴豆与萝卜子同炒,萝卜子消积除胀之力增强;去巴豆不用,药力虽强但不至过猛损正,于小儿病症颇为适当。

    金铃子元,其中川楝子,用巴豆掺麸同炒,麸焦为度,去巴豆不用。经过此番炮制,减低川楝子苦寒之性,加强川楝子行气止痛之效。
, 百拇医药
    2.详述药物服法及其加减变通

    服用方法对于方剂的药效也是很有影响的。《叶氏录验方》的一些方剂在这方面也有成功之笔。如铁刷疮药,治一切疮疡疥痨等。药物调制好后,先煎葱盐汤,洗去旧硬疮皮,挹干,搽药。葱盐汤清洗疮口,实际上就是对疮面的清理消毒。当时来说,煎沸的葱盐汤,是颇为理想的消毒剂,也符合现在的医学科学原理。祛除旧硬疮皮,充分暴露疮面,使外用药物尽可能范围广地与疮面接触,从而更多吸收药物,发挥疗效。若为疥疮,“火边抓损通身,搽擦令内热止”,也正是取其充分与药物接触,并使周身皮肤发热,血运加强,有助药物渗入,发挥效用。以辨证为据,以主方为基础,灵活加减,为活用方剂精彩之处,令后学不无启悟。吕真人养脏汤系治疗脏腑滑泄下痢、肠风下血之方。根据痢疾偏重不同,增加不同药物,使方药针对主要病症病机,功力甚为加强。泄泻,暴下赤白脓痢只用淡水煎;血痢便血加当归、地榆少许;肠滑夜起,腹内虚鸣,加附子少许;脱肛坠下、肛门疼痛加川芎少许,其药渣可再煎服。虽增加药物仅在一、二之间,然对整个方剂功效及其力度的影响不可低估,加之则有点睛之效,缺之则如兵失主将。方药的主要加减,历来为医家注重,在此书中,也可见一斑。
, 百拇医药
    3.夹叙医案,以助方药之理解使用

    方书载病案,后世多有之。但宋朝医方书有较完整医案者不为多见,本书夹叙医案数则,颇为珍贵。它不仅告知人们方剂的组成、炮制与服法,更重要的是为读者演示了它的实际应用境况,由事实传递信息,生动形象,对方剂不易产生理解上的偏差,易为后人接受、仿效,加以应用。方药借助病案说明其效用,无疑最具说服力。遗憾的是,早期医著,尤其那些在历史上影响很大的医学巨著,如《内经》、《伤寒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等,流传下来的医案甚少,宋代逐渐有一些医案出现在医著之中,但为数有限。本书记载的医案共有五则,也是不多,但它们对方药的解疑释惑,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笔者认为,倘若《内经》、《伤寒论》这样的经典医著,当初若能保存下来一些医案,说明其中的医理观点或方药的功用主治。对今天人们经文的理解可能就更到位,不至于诸家各持己见,莫衷其是。

    本书引载医学古籍甚少,举出书名者仅有《素问》、《本事方》、《全生指迷》三种,方中曾提及孙真人,故该书接受了一些孙思邈的影响。全文皆为方药记载,纯属验方汇集,故书冠其名,颇与实相符。宋代《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均为朝廷医官在大量征集方药基础上编撰而成,得到朝廷支持,雕刻印刷,广布颁行,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相当大。本书系个人所为,虽亦得周围同道志士相助,毕竟力量有限,即使刊行,其影响较上二方书亦为不及,这一点从其后世流传不广即可证明。然而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现代临床难得的方药参考书,尤其对基层临床具有实用借鉴价值。本书成书于南宋,作者的文字记述带有很浓的南方色彩,因此它对于南宋时期民间医药状况的研究,亦为一份弥足珍贵的史料。, http://www.100md.com(万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