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针灸治疗 > 针灸知识
编号:10294132
头皮针治疗中风100例临床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10期
     十几年来,笔者运用头皮针治疗中风偏瘫,由于方法独特,应用方便,尤对意识障碍,应答错误,肢体、语言和脑萎缩、早、中、晚期脑梗塞的功能恢复有着较好的实际效果。今撰此文,以抛砖引玉。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住院病人,男63例,女31例。男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者50岁。女最大者75岁,最小者38岁。病程最长者4年,最短7天。高血压者78例,血压正常者22例,血压最高者20/14kpa。脑梗塞51例,脑出血6例,脑中风者43例。

    2.头部治疗穴区

    头部治疗穴区与划分,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左右两侧划一直线至耳中线,再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前至上星穴、向后至强间穴画一中分线。以百会穴前一寸处向两侧前鬓角画一斜行线,再以百会穴向后一寸再画一条斜行线至两侧后鬓角,为两条斜平行线。然后将平行线分成对等三段,即上、中、下各三分之一区,前一条平行线的上三分之一处为下肢区,下三分之一为上肢区。后平行线的上三分之一处相当于中央后回,以语言为主。下三分之一为肢体功能和大脑记忆力的恢复区。后头部以强间穴为中心,向两边旁开一寸为肢体平衡区。颞侧双耳廓尖以角孙为中心,划一条平线,再上行一寸处划一条平行线为语言区。
, http://www.100md.com
    3.操作与手法

    按照上述划分穴区,选穴时须对照不同人群头部形态以百会穴为中心准确定位。头发过长,可剪掉,方便取穴。常规消毒,选1.5寸或2寸不锈钢针。沿头皮平行线进针,开始徐缓,进入一定深度,待得气后,再行抽添迎气手法。由于大脑病灶在左,病变肢体在右,呈交叉状。采用与患肢体相反的交叉头穴使针。颞侧耳尖的角孙穴,以平行刺为主。得气后提插捻转。针感呈酸、胀、麻感。

    4.疗效标准

    痊愈:经1至2个疗程生活完全自理,肢体活动自如者。中等痊愈:经1至3个疗程,生活半自理,肢体活动有轻度障碍者。后遗症:经4个疗程,生活能基本自理,但需别人帮助者。无效:经5个疗程,仍无肢体活动为无效。

    典型病例1:李某,男,工人,61岁。1989年6月12日诊。查体:语言蹇涩,右侧肢体不遂,目光呆滞,口角流涎,舌伸出偏右,右手不能握拳,手背肿胀,面色白光白,纳呆,胃胀,乏力。Bp22/14Kpa。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取穴,选用2寸针,取前平行线,上三分之一及下三分之一。后平行线上、下三分之一处,再加百会穴透四神聪,抽添迎气,每十分钟行针一次,留针四十分钟,针感为酸、胀、麻。一个疗程十天。第一个疗程,病人患侧肢体已能下床,右手握力大增,血压降至BPl6/12Kpa。为巩固疗效,又针一疗程,病愈出院。随访2年。未再复发。
, 百拇医药
    典型病例2:董某,男68岁,1996年10月6日诊,查:左侧半身不遂,语言不清,面部浮肿,左手背浮肿,患侧下肢皆不活动,意识尚可,口角流涎,舌伸偏左,胃胀,经住院治疗20余天,病情如故,邀余针灸。用2寸不锈钢针,取前后平行线上下三分之一处,加百会穴、强间旁开1寸,沿头皮进针,得气后,再行抽添迎气,穴针深度可达1、2寸,留针四十钟。经第一个疗程,病人自己能够行走百余米,至第三个疗程已完全独立行走,病愈出院。

    5.体会

    头皮针自70年代应用以来,很快得到推广。在大量临床实践中,使许多半身不遂患者得到康复。头皮针是中西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它的理论依据是以人脑中央前后回的解剖感觉区的定位,在头皮上的相应反应,即大脑运动区发出的锥体系与锥体外系,在丘脑交叉下行至延髓控制肢体活动。中医认为中风是经络空虚,气血瘀滞,营卫之气不相顺接,元神之府的病变。头皮针的临床应用经过长期的疗效评价,认为其应用方便,效果可靠。再参以手法抽添迎气,醒脑开窍,同精导气,使病人在短时间内康复。笔者应用强间穴旁开1寸处使身体平衡,从解剖学上小脑与大脑的平衡功能是相通的,功能联系较多,故采用此方法效果较好。颞侧角孙穴上平衡线除协助肢体恢复外,还对语言障碍有治疗功能。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近年来头皮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神经性头疼、失眠、胃疼都有着积极的治疗意义。, 百拇医药(郭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