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学术交流
编号:10294136
正负性冠状动脉重塑介入治疗有别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10期
     冠状动脉重塑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存在斑块积累和冠状动脉管腔的变化。血管内超声技术能实时显示冠状动脉的横截面图像,可帮助我们精确测量冠状动脉管腔大小及了解其内斑块性质,为深入研究冠状动脉重塑提供了可能。我们于近年研究探讨了冠状动脉重塑与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

    所谓冠状动脉重塑,是指冠状动脉管腔大小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部分冠状动脉在发生粥样硬化时,管腔代偿性增大,当斑块累积所致冠状动脉狭窄低于40%时,可有助于维持有效血供。研究者认为,这是人体的一种代偿性保护机制并命名该现象为冠状动脉重塑。以后的血管内超声研究进一步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冠状动脉管腔变化不仅可表现为管腔代偿性增大,亦可表现为管腔缩小或无变化。目前,人们对于冠状动脉重塑发生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冠状动脉对斑块负荷的反应。该反应呈动态性,与冠心病的病程和斑块组成成分有关。

    我们的研究发现:冠状动脉重塑与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有关,正性重塑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更常见;而负性重塑则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更多见。组织病理学和血管内超声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成分密切相关。以往有报道,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冠状动脉大多数由富含脂质的软斑块组成,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之一致。冠状动脉病变的成分决定了冠状动脉重塑的类型。正性重塑多见于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此时病变大多由富含脂质的软斑块组成,体积较大且相对不稳定。正性重塑作为一种保护性的代偿反应,可维持有效的管腔面积和血供。这也可部分解释,为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多发生于轻中度狭窄的病变。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斑块被纤维成分所替代并有钙盐沉积,此时病变相对稳定,但管腔失去了代偿性反应,则更多表现为负性重塑。

    冠状动脉重塑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已日益引起重视。有研究发现,正性重塑的病变,介入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国外学者在应用非支架置入性介入治疗中发现,正性重塑患者虽可获得较大的术后管腔面积,但远期需做再次血运重建术的发生率增高,可能与正性重塑冠状动脉对介入治疗损伤的反应性较高有关。由此,我们建议,对正性重塑病变的介入治疗,应选择业已证明可有效减少再狭窄的方法,如支架置入术;但与负性重塑的病变相比,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仍较高,可能与斑块体积较大和内膜过度增殖有关,辅以斑块切除术可能取得更佳的疗效。

    总之,我们的研究认为,冠状动脉重塑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关,应用血管内超声测定冠状动脉重塑可能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http://www.100md.com(杨震坤 沈卫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