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历史 > 现代卷
编号:10543236
现代卷目录--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确立
http://www.100md.com 《中医历史》
第一节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确立,一、中医理论各专题内容的探讨,(一)阴阳学说,(二)五行学说,(三)藏象学说,(四)辨证
    
第一节 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确立

    


    

一、 中医理论各专题内容的探讨

    (一) 阴阳学说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医界对阴阳学说的渊源、基本内容、性质、作用与地位等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研究。

    例如任应秋在《阴阳五行》一书中,提出了阴阳学说“两体合一”、“动静升降”、“始终嗣续”、“两极反复”四大规律,以阐明阴阳的奥义。在各种中医理论的教材和专著中,阴阳学说的基本观点被归纳为:自然界一切事物均可被分为阴阳两大类,是万事万物的根本。阴和阳又是无限可分的。阴阳之间存在着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阴和阳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八十年代以后,学术界进一步从多学科来论证阴阳学说的科学性。如许多学者从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的角度来分析阴阳的对立、依存、消长、转化。

    九十年代以来,应用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来研究阴阳五行学说的热潮已逐渐降温,代之而兴的是以阴阳五行学说来说明医学和易理的关系。“医易同源
    lang=EN-US>-太极”,太极图的模式被认为可追溯中医阴阳学说、健康和疾病观的源起。虽然阴阳学说的科学性在现代不断被从各个角度加以证实,但近年来也有人认为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束缚了中医学在现代的发展,以致许多带有先进科学性质的医理,不是被排除在外,便是被改造得面目全非,而融合在阴阳五行学说之中了。
    style="mso-spacerun: yes">



    

(二)五行学说

    
五十年代以来,在关于五行学说争论的过程中,对五行的来源及发展研究得比较明晰。继承整理并挖掘五行学说的内涵,探讨它的理论和实用价值,是五、六十年代相关研究的主要方面。但在
    lang=EN-US>1966年“文革”开始后,这方面的研究中断了数年。

    七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有关五行的讨论增多。除讨论五行学说的内容、五行在中医临床上的实用性、形成历史等内容之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66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