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物动态 > 热点追踪
编号:33629
凝胶剂研究开发进展上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8日 三九健康网
     被2000版《中国药典》首次收载的凝胶剂应用于临床已有数年,起初多为医院制剂小量配制,由于近年来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和工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已有较多品种的凝胶剂批量生产,因此被药典收载。凝胶剂系指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的均一、混悬或乳剂型的乳胶稠厚液体或半固体。药典明确界定:“小分子无机药物凝胶剂是由分散的药物胶体小粒子以网状结构存在于液体中,具有触变性,属两相分散系统,也称混悬凝胶剂。局部用凝胶剂属单相分散系统,有水性凝胶剂与油性凝胶剂之分,水性凝胶剂的主要基质一般由水,甘油或丙二醇与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盐、西黄善胶、明胶、淀粉构成;油性凝胶剂的主要基质由液体石蜡与聚氧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硅或铝皂、锌皂构成。”随着新药和新型药用辅料的不断产生,人们对凝胶剂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一些较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制剂品种。

    新型非甾体抗炎药吡罗昔康(pir)是一种较强的PG合成酶抑制剂,口服易产生胃肠道反应,长期给药易导致悄化道出血、溃疡等。有人以高分子材料PVA1788、PVP、HPMC和月桂氮酮为基质,制备了pir的亲水性凝胶剂,并以大鼠皮为模型皮肤,采用改良Franz 扩散池分别进行药物凝胶的经皮直流电导入和超音频导入,还测定了pir从凝胶中释放的速率。结果表明,电流对pir凝胶的经皮渗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同电流密度的直流电和超音频导人对该凝胶剂的透皮速率和累积渗透量无显著差异,两种方法均可促进pir经皮渗透,因此可以改变给药途径,避免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出于同样目的,有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了pir凝胶剂在20和30毫克/公斤剂量下,10只家兔的透皮吸收过程及药物动力学。结果证实,药——时曲线符合一级房室模型特征,两组的吸收和消除参数无明显差异(P>0.O5),Cmax和AUC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增高,表明plr凝胶剂透皮性能较好。萘替芬为烯丙胺类抗真菌类药,选用卡波姆为基质,以研磨法制备成凝胶剂,具有水性凝胶的特点,无油腻性,易涂展,释药快,对皮肤及粘膜无刺激,与皮好的剂型。同样,克林霉素、双氯芬酸、替硝唑及新型非甾体抗炎药萘丁美酮(NAB)、(口+恶)丙嗪(OXP)等均被制成以卡波姆为主要基质的凝胶剂,用于不同临床目的的透皮给药,然而,此类制剂最突出的问题是促渗剂的选择,为此,多人分别进行了不同的研究,如有入考察了以月桂氮酮和薄荷脑为混合促渗剂的替硝唑凝胶的透皮吸收状况。结果证明,两种促渗剂对主药的透皮吸收有显著影响,可提高主药的吸收。还有人发现,以卡波姆、月桂氮酮为主要基质制成的氟尿嘧啶凝胶剂,有显著透皮吸收作用,能充分发挥药物的局部治疗作用,对一些皮肤疾病如疱疹、扁平疣和妇科疾病尖锐湿疣有效。另有人经过对以月桂氮酮和以乙醇为促渗剂的丁卡因凝胶剂进行研究后认为,前者可使丁卡因透皮速率提高,但滞后时间延长,对在体麻醉效果不佳;单用乙醇不延长滞后时间,使在体麻醉起效时间缩短,因而得出以乙醇为促渗剂的丁卡因凝胶局麻效果最好的结论。,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