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化验诊断 > 常见检查
编号:36108
黄疸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8日 伽玛医生
     当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并引起巩膜、粘膜或皮肤的黄染时,称为黄疸。

    引起黄疸的原因很多,临床上常作如下分类:

    (1)溶血性黄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的溶血现象,如误输异型血、疟疾、败血症、自家免疫性溶血性黄疸、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某些药物或毒素中毒(如磺胺类、苯、铅、磷、蛇毒素、毒蕈毒素)等。

    (2)肝细胞性黄疸。见于各种肝脏疾病引起的肝细胞功能不良、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以及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毒蕈中毒、化学物品中毒等均可能因肝细胞受损害引起黄疸。

    (3)阻塞性黄疸。由胆汁排泄障碍,胆汁反流到体循环而致的黄疸称为阻塞性黄疸。根据阻塞的部位,可分为肝外阻塞和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两种。肝外阻塞性黄疸有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总管炎和胆总管癌、肝癌、胰头癌等;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则常见于肝内胆小管性肝炎、药物性黄疸(如由氯丙嗪、甲基睾丸素及口服避孕药所致)、原发性胆汁肝硬化及妊娠复发性黄疸等。

    必须指出,上述分类只是人为的,上述3种黄疸,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存在。如恶性疟疾一方面因损害肝细胞而产生肝细胞性黄疸,另一方面可引起红细胞的大量破坏而出现溶血性黄疸;又如长期阻塞性黄疸,可导致肝细胞受损而兼有肝细胞性黄疽;而肝细胞性黄疸,如存在肝内梗阻因素,也可以表现为阻塞性黄疸。

    黄疸病因的鉴别首先应根据黄疽的颜色及发生的迟速及病史综合判断。轻度溶血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多呈金黄色或橘黄色;慢性阻塞性黄疸程度较重时多呈暗绿色。传染性肝炎黄疸的出现多较缓慢;溶血性黄疸多呈急性经过;肝癌黄疸多逐渐发生;总胆管结石的黄疸波动较大;胰头癌引起的黄疸为进行性加深;胰头癌或肝癌如未经治疗多近期内死亡;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则可持续数年之久。

    尿与粪的颜色有助于黄疸病因的诊断。尿色如浓茶样见于早期黄疸型肝炎、阻塞性黄疸、药原性肝病等;皮肤有明显黄疸而尿色正常、粪色加深者,可能为溶血性黄疸;陶土样大便见于癌肿性黄疸,亦遇见于重症传染性肝炎;结石性黄疸可有陶土色与正常大便交替的现象;壶腹癌与胰头癌可有黑粪。

    黄疸伴急性贫血见于各种溶血性黄疸;伴明显的消瘦与衰竭状态以癌性黄疸可能性最大;伴持续腹痛可能为肿瘤;伴阵发性绞痛提示胆结石;伴肝区隐痛、钝痛多为病毒性肝炎。

    实验室检查有助于黄疸病因的诊断。血清胆红质定性试验,溶血性黄疸呈间接反应,肝细胞性黄疸呈直接反应或双相反应,阻塞性黄疸呈立即直接反应。溶血性黄疸尿、粪内胆素原明显增加,阻塞性黄疸明显减少或缺如,肝细胞性黄疸尿内尿胆素原增加,粪内粪胆素元正常或略低。

    转氨酶对鉴别肝细胞性和阻塞性黄疸有一定价值。转氨酶升高反映肝细胞损害,见于肝炎、肝硬化、药原性肝病等,而胆道梗阻时转氨酶一般不会升高。

    同位素扫描对肝癌和其他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此外,B型超声波、X线检查、腹腔镜检查以及十二指肠引流等,对黄疸的鉴别各有一定意义,可酌情选用。

    摘自《常见病自诊自疗手册》,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其它 > 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