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要看懂
在中药处方中,经常看到药名前后写有炒、炙、先煎、后下等。有一些患者不了解这些内容,只是把药全部放在一起一煎了事。以致有些该先煎的不先煎,该后下的不后下,使得药效不能充分发挥,延误病情的治疗,因此了解中药处方中一些使用方法及其他相关内容,保证疗效达到预期目的是有益的。
“生”是指这味中药经过清洗即可使用了。
“炒”是指某种药经过清炒或加固体佐料炒到一定程度。清炒是不加辅料,一般又分炒黄、炒焦、炒炭。
“炙”是药物加液体辅料拌炒,有降低毒性、提高疗效、除臭矫味,使有效成份易于煎出等作用。
“煅”是将药物直接置于炉之上,或放在适当的容器中进行煅烧,以增加药物的收敛作用,减少副作用或改变药物的性质。
写在药名右上角的字是药物煎服方法。一般常用的有下面几种:
1.先煎:是将该药煮沸10分钟左右以后,再将其他药物加入共煮。一般常用于矿石类药物。
2.后下:在其他药物快要煎好前5分钟左右,将这味药加入共煮。主要防止挥发油损耗过多,降低药效。
3.布包煎:可以避免某些药物煎后药物混浊,也可防止其药物的煎汁有毛或有刺对咽喉的刺激。
4.另炖、另煎:适用于贵重药,为了充分煎出其有效成分,尽量减少损失,把该药单独煎煮20分钟左右,如人参、犀角等。
5.泡服:含有挥发油,并且有效成分很容易浸出,用量又少的药物,可以用开水泡后服用,如蕃泻叶等。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百拇医药
“生”是指这味中药经过清洗即可使用了。
“炒”是指某种药经过清炒或加固体佐料炒到一定程度。清炒是不加辅料,一般又分炒黄、炒焦、炒炭。
“炙”是药物加液体辅料拌炒,有降低毒性、提高疗效、除臭矫味,使有效成份易于煎出等作用。
“煅”是将药物直接置于炉之上,或放在适当的容器中进行煅烧,以增加药物的收敛作用,减少副作用或改变药物的性质。
写在药名右上角的字是药物煎服方法。一般常用的有下面几种:
1.先煎:是将该药煮沸10分钟左右以后,再将其他药物加入共煮。一般常用于矿石类药物。
2.后下:在其他药物快要煎好前5分钟左右,将这味药加入共煮。主要防止挥发油损耗过多,降低药效。
3.布包煎:可以避免某些药物煎后药物混浊,也可防止其药物的煎汁有毛或有刺对咽喉的刺激。
4.另炖、另煎:适用于贵重药,为了充分煎出其有效成分,尽量减少损失,把该药单独煎煮20分钟左右,如人参、犀角等。
5.泡服:含有挥发油,并且有效成分很容易浸出,用量又少的药物,可以用开水泡后服用,如蕃泻叶等。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