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不仅人类有,许多脊椎动物甚至昆虫都有。蛾类昆虫分泌的性激素是外激素,雌激素是从雌蛾腹部的节膜内腺体分泌出来的。数量虽微,但对同种雄蛾却有强烈的吸引力,可以把几十米、几百米甚至几千米以外的雄蛾引诱过来进行交配。蜜蜂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或者说是一个王国,蜂王是雌性的,它分泌的性激素能引诱许多雄峰到高空进行交配,只有身强力壮的雄蜂才能得到这种机会,从而保证种群下一代的优势。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雌性松树锯蝇关在笼子内,数小时后,蜂拥过来的雄性锯蝇居然爬满了笼子上下,数了一数,竟有11000多只。一些脊椎动物如钝吻鳄和麝也是靠激素的气味来吸引雄性个体的。
生物进化到人类,雌激素已不是外激素,而是内分泌腺——卵巢分泌的内激素,直接到血液里面。人的雌激素包括雌二醇、雌三醇和雌酮。除卵巢外,肾上腺亦能分泌少量的雌激素,故男性血液内亦有雌激素,只是含量甚微罢了。
女性到了青春发育期,卵巢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支配与调节下,迅速成熟并分泌大量雌激素,此时开始有了月经。雌激素进而促进女性附性器官的生长发育,包括输卵管、子宫、阴道、阴道的腺体、阴蒂等,同时又使女性出现并保持女性的第二性征:体态丰腴、乳房隆起、臀部浑圆、肩窄臀宽、嗓音尖细。假若女孩在青春发育期之前切除卵巢,则附性器官不能成熟,第二性征也不出现。若在成年后切除卵巢,则不能生育,月经消失,附性器官渐趋退化,乳房也将萎缩。
雌激素与女性美密切相关。女性皮肤白皙、光润、细腻,特别是青春期的少女,唇若涂朱,肤如凝脂,如花似玉,焕发着青春的光彩,这除了种族、遗传、水土、气候、营养等因素之外,与体内雌激素的分泌有重要关系。
雌激素与情欲更是密切相关。男女在孩提时期,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起嬉戏玩耍,单纯而又幼稚。到了青春发育期,由于性激素的分泌,男女青年变得泾渭分明,羞怯相向,而内心却产生爱慕之情,有着追求异性的欲念。那种朝暮相随、剪不断、理还乱的绵绵情丝,那种“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离情别绪,即源于此。有人说爱情是文学的永恒的主题,描写爱情的小说戏剧,有不少千古绝唱,如《红楼梦》、《西厢记》、《少年维特之烦恼》等。然而,我们若从医学科学的角度去冷静地想一想,这些爱情的基础,不仍旧是男女的性激素在驱动吗?
人的一生可以概括为生一长一壮一老一已,在这生命的链条中,有一个特殊的时期叫更年期。男女皆有更年期,但以女性的表现较为明显。女性更年期的病理生理基础就是卵巢功能的衰退,雌激素分泌锐减。这样一来,体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平衡被打破了,要建立雌激素低下的新的平衡,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激素剧烈变更的过渡时期,原先很有规律的月经周期紊乱了,经期或延长或缩短,经血或过多或过少,经过或长或短的“乱经”之后,经血减少,周期延长,最后完全停止,称为“断经”。在更年期,植物神经的抑制功能减弱,引起血管不稳定地收缩与舒张,以致出现阵发性潮热。热的感觉涌向脖子和脸上,使面部发红、出汗。每阵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每天发作数次或数十次。同时还出现失眠、多梦、头晕、目眩、腰酸、背痛、膝软、乏力、心悸、烦躁不安、猜疑、优郁、愤懑、绝望,有时无端地会哭上一场,搅得人心不安。这就是医学上说的“更年期综合征”。
我国妇女的更年期大约介于45~55岁之间。由于雌激素的锐减,更年期后的女性渐渐失去姣好的容颜,皮肤变得干燥、粗糙、松弛,皱纹和老年班愈来愈多,眼神失去光彩,声音变得苍老,体态日趋臃肿,步履日渐蹒跚,性功能也渐渐减退。同时一些疾病也接踵而来,首当其冲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和骨质疏松症。
医学家早就观察到,在生育期(50岁之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女性比男性低1/4~1/3。而到50岁之后,男女之间的这种差别便减小了,渐趋相等。女性在更年期之后动脉硬化迅速赶上男性,其原因就在于雌激素的锐减。因为雌激素有降低血浆胆固醇和B-脂蛋白的作用,同时又提高磷脂与胆固醇的比率。提高这个比率就不易使血脂在动脉血管壁沉积,即不易发生冠心病和脑血栓。
最近的研究结果指出,雌激素中的雌二醇能活跃细胞浆内中性胆固醇酯酶,扫除淤积在细胞内的胆固醇。雌二醇还有促进高密度脂蛋白(HDL)增加的作用,HDL能从细胞表面除去低密度脂蛋白(LDL)。众所周知,LDL含量过高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
服用雌激素能预防冠心病。1919年哈佛大学医学研究所调查了48470位绝经10年以上的妇女,发现经常服用雌激素的妇女与不服用的相比,罹患冠心病的机率要小得多,只有后者的1/2。
对已患冠心病的妇女,服用雌激素又可降低病死率。有学者观察了2268名妇女10年来的病历,发现患心肌梗塞的妇女中,服用雌激素的只有3%的病人死去,而从不服用雌激素的患者中,则有40%的病人死去。
雌激素与人体钙代谢也有密切关系,它不仅有助于钙的吸收,而且可以减少钙从肾脏的排泄。更年期之后,由于雌激素锐减,使钙的吸收减少,排泄增加,继之血钙降低,骨骼脱钙,发生骨质疏松症。1994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骨质疏松防治会议估计,55岁以上妇女中有1/3罹患本病,原因就是体内缺乏雌激素(男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缺乏睾丸酮)。骨质疏松症患者容易发生骨折,常见的有股骨颈、脊椎和桡骨远端骨折,而且骨折后又不易愈合。骨质疏松症还可引起驼背,使身高降低。60岁时身高比40岁时矮4厘米,70岁时降低9厘米。
由以上可知,雌激素的威力是巨大的,在女性的一生中都少不了它。在更年期之后,由于卵巢功能衰竭,雌激素甚少,故应该补充一些雌激素,这叫做“雌激素替代疗法”(ERT),已在国外广泛应用,由于能有效地防治冠心病和骨质疏松症,故被评为美国的十大科技成果之一。应用的方法有口服、注射、经皮涂抹,经阴道放栓等。据第六届国际绝经会议提出的标准,雌激素加孕激素口服剂型最为方便。用小剂量雌激素加孕激素连续口服,从40岁以后就可开始,作为“围绝经期”激素补充,效果最为理想。
《婚育与健康》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雌性松树锯蝇关在笼子内,数小时后,蜂拥过来的雄性锯蝇居然爬满了笼子上下,数了一数,竟有11000多只。一些脊椎动物如钝吻鳄和麝也是靠激素的气味来吸引雄性个体的。
生物进化到人类,雌激素已不是外激素,而是内分泌腺——卵巢分泌的内激素,直接到血液里面。人的雌激素包括雌二醇、雌三醇和雌酮。除卵巢外,肾上腺亦能分泌少量的雌激素,故男性血液内亦有雌激素,只是含量甚微罢了。
女性到了青春发育期,卵巢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支配与调节下,迅速成熟并分泌大量雌激素,此时开始有了月经。雌激素进而促进女性附性器官的生长发育,包括输卵管、子宫、阴道、阴道的腺体、阴蒂等,同时又使女性出现并保持女性的第二性征:体态丰腴、乳房隆起、臀部浑圆、肩窄臀宽、嗓音尖细。假若女孩在青春发育期之前切除卵巢,则附性器官不能成熟,第二性征也不出现。若在成年后切除卵巢,则不能生育,月经消失,附性器官渐趋退化,乳房也将萎缩。
雌激素与女性美密切相关。女性皮肤白皙、光润、细腻,特别是青春期的少女,唇若涂朱,肤如凝脂,如花似玉,焕发着青春的光彩,这除了种族、遗传、水土、气候、营养等因素之外,与体内雌激素的分泌有重要关系。
雌激素与情欲更是密切相关。男女在孩提时期,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起嬉戏玩耍,单纯而又幼稚。到了青春发育期,由于性激素的分泌,男女青年变得泾渭分明,羞怯相向,而内心却产生爱慕之情,有着追求异性的欲念。那种朝暮相随、剪不断、理还乱的绵绵情丝,那种“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离情别绪,即源于此。有人说爱情是文学的永恒的主题,描写爱情的小说戏剧,有不少千古绝唱,如《红楼梦》、《西厢记》、《少年维特之烦恼》等。然而,我们若从医学科学的角度去冷静地想一想,这些爱情的基础,不仍旧是男女的性激素在驱动吗?
人的一生可以概括为生一长一壮一老一已,在这生命的链条中,有一个特殊的时期叫更年期。男女皆有更年期,但以女性的表现较为明显。女性更年期的病理生理基础就是卵巢功能的衰退,雌激素分泌锐减。这样一来,体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平衡被打破了,要建立雌激素低下的新的平衡,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激素剧烈变更的过渡时期,原先很有规律的月经周期紊乱了,经期或延长或缩短,经血或过多或过少,经过或长或短的“乱经”之后,经血减少,周期延长,最后完全停止,称为“断经”。在更年期,植物神经的抑制功能减弱,引起血管不稳定地收缩与舒张,以致出现阵发性潮热。热的感觉涌向脖子和脸上,使面部发红、出汗。每阵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每天发作数次或数十次。同时还出现失眠、多梦、头晕、目眩、腰酸、背痛、膝软、乏力、心悸、烦躁不安、猜疑、优郁、愤懑、绝望,有时无端地会哭上一场,搅得人心不安。这就是医学上说的“更年期综合征”。
我国妇女的更年期大约介于45~55岁之间。由于雌激素的锐减,更年期后的女性渐渐失去姣好的容颜,皮肤变得干燥、粗糙、松弛,皱纹和老年班愈来愈多,眼神失去光彩,声音变得苍老,体态日趋臃肿,步履日渐蹒跚,性功能也渐渐减退。同时一些疾病也接踵而来,首当其冲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和骨质疏松症。
医学家早就观察到,在生育期(50岁之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女性比男性低1/4~1/3。而到50岁之后,男女之间的这种差别便减小了,渐趋相等。女性在更年期之后动脉硬化迅速赶上男性,其原因就在于雌激素的锐减。因为雌激素有降低血浆胆固醇和B-脂蛋白的作用,同时又提高磷脂与胆固醇的比率。提高这个比率就不易使血脂在动脉血管壁沉积,即不易发生冠心病和脑血栓。
最近的研究结果指出,雌激素中的雌二醇能活跃细胞浆内中性胆固醇酯酶,扫除淤积在细胞内的胆固醇。雌二醇还有促进高密度脂蛋白(HDL)增加的作用,HDL能从细胞表面除去低密度脂蛋白(LDL)。众所周知,LDL含量过高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
服用雌激素能预防冠心病。1919年哈佛大学医学研究所调查了48470位绝经10年以上的妇女,发现经常服用雌激素的妇女与不服用的相比,罹患冠心病的机率要小得多,只有后者的1/2。
对已患冠心病的妇女,服用雌激素又可降低病死率。有学者观察了2268名妇女10年来的病历,发现患心肌梗塞的妇女中,服用雌激素的只有3%的病人死去,而从不服用雌激素的患者中,则有40%的病人死去。
雌激素与人体钙代谢也有密切关系,它不仅有助于钙的吸收,而且可以减少钙从肾脏的排泄。更年期之后,由于雌激素锐减,使钙的吸收减少,排泄增加,继之血钙降低,骨骼脱钙,发生骨质疏松症。1994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骨质疏松防治会议估计,55岁以上妇女中有1/3罹患本病,原因就是体内缺乏雌激素(男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缺乏睾丸酮)。骨质疏松症患者容易发生骨折,常见的有股骨颈、脊椎和桡骨远端骨折,而且骨折后又不易愈合。骨质疏松症还可引起驼背,使身高降低。60岁时身高比40岁时矮4厘米,70岁时降低9厘米。
由以上可知,雌激素的威力是巨大的,在女性的一生中都少不了它。在更年期之后,由于卵巢功能衰竭,雌激素甚少,故应该补充一些雌激素,这叫做“雌激素替代疗法”(ERT),已在国外广泛应用,由于能有效地防治冠心病和骨质疏松症,故被评为美国的十大科技成果之一。应用的方法有口服、注射、经皮涂抹,经阴道放栓等。据第六届国际绝经会议提出的标准,雌激素加孕激素口服剂型最为方便。用小剂量雌激素加孕激素连续口服,从40岁以后就可开始,作为“围绝经期”激素补充,效果最为理想。
《婚育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