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泌尿外科 > 肾脏 > 肾脏知识
编号:37838
成功实施首例肾脏移植手术的于惠元
http://www.100md.com 伽玛医生
     在世界即将跨入21世纪、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我国第一个肾移植研究的诞生地——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实现了同种异体肾移植突破2000例的新纪录,全国肾移植手术也已逾2万例,居亚洲各国之首。在这值得庆贺的日子里,人们由衷地怀念我国已故著名泌尿外科专家、成功实施中国第一例肾移植手术的于惠元教授。

    于惠元,1926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48年毕业于盛京医学院。生前曾任北京友谊医院外科副主任、泌尿外科主任,并且是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常务委员、生物工程学会人工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美透析学会会员。

    我国对肾脏移植的研究起步于60年代末。当时国际上肾移植累积已有4000多例,而我国在这一领域还是空白。我国每年因肾脏疾病造成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多达15万以上。仅北京每年就有1000多人被各种肾脏疾病夺去宝贵的生命。“西方人能做的手术,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做成!”在这一信念激励下,在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教授倡导和支持下,北京友谊医院的于惠元教授和侯宗昌教授创建了国内第一个肾移植研究室,开始进行肾脏配型、免疫研究和动物试验。1972年,于惠元、侯宗昌教授与广州中山医院的梅骅教授合作,成功实施了我国第一例亲属肾移植手术,开创了我国器官移植领域的新纪元。

    肾移植后的第一道难关就是手术后出现的排异反应。由于人体自身具有免疫机能,对任何外来植入物都加以排斥,致使植入的器官无法存活。为了克服排异反应,肾移植后不得不采用大剂量的免疫抑制剂,这又使病人的机体处于抵抗力极低的状态,极易并发严重感染。为了攻克排斥反应、移植后并发感染等难关,友谊医院泌尿外科在于惠元带领下,在国内率先开始使用以环孢素为核心的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并创造性地将中药冬虫夏草应用到肾移植术后的治疗中,使移植肾一年成活率由1980年以前的40%提高到1985年的75%。在该院接受肾移植的患者,术后生存最长的已达22年。

    于惠元不仅在医术方面造诣精深,而且对病人满腔热忱。在他救治的患者中,有一位名叫俞纯立的知识分子,1980年俞纯立因尿毒症接受了肾移植手术。他永远不会忘记,接受肾移植术后第9天,在坐火车途中,他突然出现剧烈腹痛,继而无尿。陪同他的于惠元教授当即准确地判断为术后输尿管与膀胱吻合处断裂。因火车上不具备手术条件,于惠元果断地采取了腹腔引流,把导尿管插入患者腹腔,用嘴将漏入腹腔的尿液吸出来。俞纯立当时感动得泪流满面。

    于惠元一生从事泌尿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他对挤压综合症、急性、慢性肾功能不全、人工肾透析等都做了系统研究,发表了大量专著和论文,多次获得卫生部、北京市的奖励,1987年被授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90年8月27日,于惠元在应邀赴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归国途中,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今天,他创建的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已成为全国泌尿外科及肾移植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亦是亚洲最大的肾移植中心,实施肾移植例次居全国之首,移植肾一年存活率已达90%以上。

    摘自健康报,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肾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