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女性保健 > 保健信息09
编号:38826
如果你明天要去妇科看病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8日 伽玛医生
     编辑:茜茜

    -----你做过妇科检查吗?是否感到不适,尴尬和恐惧?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骆月娥

    身为女性,一生中或多或少总会因为疾病,或者孕育问题。需要看妇科门诊。由于妇科诊查的特殊性,有些女性害怕迈进妇科诊室的大门,怕痛、怕羞、怕麻烦。初次受检的妇女,则往往对医生的指示不明所以,不能配合;看到医生拿起“武器”——窥阴器,更是吃惊不小,头皮发麻……

    我想,如果女性能多了解一些妇科诊查的常规过程,这样的紧张和尴尬应该是可以避免的。下面,不妨假设你明天要去看妇科疾病。让我们先来”预习”一下你会经历哪些检查.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最初的视诊

    在经过问诊和简单记录后,医生会要求你躺到检查床上。此时,你应脱去一条裤管,平躺下后,两手平放在胸部,屈膝、屈髋、两膝外展,两脚搁在检查床两边的支架上(这样的姿势在医学上叫膀胱截石位),以充分暴露外阴。这样,医生可在良好的光线下用肉眼检查你的外阴部。观察外阴部发育及阴毛多少,分布情况,外阴有无畸形、水肿、炎症、溃疡,有无皮肤、色泽变化,有无赘生物及肿瘤,并可以了解处女膜的情况及有无阴道壁膨出、子宫脱垂等。
, 百拇医药
    注意:

    1.检查前夜,你应备好第二天的着装,原则是便于穿脱。尽量换上干净衣裤,脱裤子时动作要轻,以免将裤管和积存在裤管内的皮屑、灰尘抛向正在指导你的医生。

    2.躺到检查床上之前,你应注意检查床上的臀部着床部位是否垫上了清洁垫单。有些医院可能习惯由患者自己取单并垫上,当然医生也会提醒你,这是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阴道窥器检查

    肉眼观察完毕后,接下来就是阴道窥器检查了。医生会选用大小合适于你的金属制窥阴器,轻轻地探入你的阴道。并撑开,以此观察宫颈、阴道的情况(图1)。借助窥阴器,医生可以了解到你宫颈的大小、颜色、外口形状,宫颈有无糜烂、撕裂、外翻、囊肿、息肉或肿块,阴道黏膜的颜色、皱襞多少,阴道有无出血、溃疡、肿块。以及阴道分泌物的量、性质、颜色、气味等。如果需要。此时,医生还会在局部搔刮,做一个宫颈刮片检查(用以筛查宫颈癌),或取阴道分泌物的做常规镜检(可以发现滴虫、真菌等阴道炎症),或做分泌物细菌培养(可进一步明确感染的类型)。
, 百拇医药
    注意:

    1.窥阴器检查只适合于已婚女性,如果你尚未结婚,这项检查是禁止的。如果是特殊需要,必须征得你或家长的同意。

    2.检查前夜不要用药物清洗外阴及阴道,更不要在阴道内置药,以免影响捡查结果。

    3.窥阴器进入时,你要放松用部,否则会增加放置时的阻力,以致使你感到疼痛。

    触诊检查

    接下来,医生会对你进行触诊检查,一般是双合诊或三合诊。所谓双合诊检查,即医生将一手的两指或一指放入你的阴道,另一手放在腹部,两手相向触摸、按压配合检查(图2)。这是盆腔检查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能扣清阴道、宫颈、子宫、输卵管、卵巢、子宫旁组织和韧带以及盆腔内壁情况。很多妇科肿瘤等疾患,往往就是由双合诊首先发现的。如果在被触摸时,你感到明显的疼痛,应明确地告诉医生。因为这是判断生殖器病变部位、性质的重要线索。
, http://www.100md.com
    三合诊检查,即腹部、阴道、直肠联合检查,医生一手的示(食)指放入你的阴道,中指放入直肠,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图3)。三合诗可弥补双合诊之不足;可更清楚地发现子宫后壁、子宫直肠陷窝、子宫骶骨韧带及盆腔后壁的病变。

    如果你是未婚姑娘,则双合诊、三合诗也属禁止范围,此时医生会对你做直肠一腹部诊:医生一手食指伸入你的直肠,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这种检查除运用于未婚女性外,也是阴道闭锁或阴道出血患者常需接受的检查。

    注意:

    1.检查前你要排空大小便,因为充盈的膀胱与直肠会影响双合诊、三合诊、肛一腹诊的检查结果。

    2.受检时你不要紧张,要尽量使腹壁、阴部放松,否则也会影响检查。此时,医生会与你交谈,以分散你的注意力,使腹壁松弛,达到满意的检查效果。

    至此,妇科检查就完成了,医生会在病例卡上写下检查结果。你则可穿上裤子,离开检查床。别忘了把你垫过的单子撤掉,以方便下一位患者检查。

    对了,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必须提醒你,你的“老朋友”在吗?如果在,只好等“她”离开再去妇科看病了。因为妇科检查应避免月经期,以免增加感染机会。当然,如果属阴道异常出血,则要及时检查。此时。医生会对你的外阴进行充分消毒,然后使用消毒的手套和器械进行检查。

    我们的“演习”结束了,怎么样,对明天的看病过程你心里有底了吗?

    摘自《大众健康》,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