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信息
编号:39017
孩子跌跤之后....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8日 伽玛医生
     张立功

    年幼的孩子不小心跌一跤是常事,但父母对这类事情的处理却各不相同,由此产生的教育效果截然不同。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常见的处理方式并略作分析。

    A惊呼“不得了”,条件反射似的跑过去拉起孩子,心疼不已,左察右看,哄个不停。

    B拉起孩子,看看没什么事,嘱咐孩子不哭,然后做自己的事。

    C“又没摔伤,根本不疼,哭什么。”“再哭,妈妈不喜欢你了。”或“再哭,大灰狼来了。”

    D“让妈妈揉揉,不哭,妈妈给你买果冻。”

    E幸灾乐祸状:“早就告诉你走路要小心,不听我的话,活该。”

    F“都怪这砖头,让妈妈打砖头。”

    G“宝宝勇敢,自己站起来。”“疼吗?不太疼,就忍住,太疼,你就哭一会儿,妈妈不说你。”

    H寻问情况,适当安抚,然后问“宝宝为什么会跌跟头?”引导孩子归因为自己不小心,教育孩子注意走、跑、跳的姿势,并作示范,有的还要求孩子移开障碍物,不让别的小朋友吃亏。

    现在来简要分析这几种做法的利弊:

    A典型的溺爱行为。父母的焦虑、紧张、过分呵护只能助长孩子的哭闹行为和恐惧情绪,因为幼儿的情绪受事情本身的严重程度和父母的态度所决定,这样做极易使孩子形成依赖、娇气、胆小、敏感等不良性格特征。

    B冷漠型。虽然可以淡化跌跤的影响,但由摔跤所产生的挫折感、疼痛感、委屈感都得不到排解,这样的态度经历多了,孩子也会对别人冷漠。

    C撒谎加恐吓。也许能止住孩子的哭声,却给孩子作了“撒谎”的示范,并使孩子产生“恐惧”的阴影,压抑自己的不良情绪。

    D在疼爱孩子的同时,却给孩子轻易许诺,虽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但孩子可能学会用夸大事实、耍赖甚至“装病”的办法要挟大人满足自己的无理要求。

    E孩子更加委屈,觉得大人太“狠心”,可能会变得沉默,不敢撒娇,也变得压抑,不近人情。

    F孩子会获得心里平衡,但幼小的心灵会滋生推诿心理,凡事会自我辩解,把责任推给别人或其他客观原因,不能自己对自己负责。

    G既鼓励又理解和宽容,能满足孩子跌跤后的心理需要,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具有一定的教育效果。

    H不失为比较理想的处理方式,能总结教训,教给孩子避免挫折的方法,也能使孩子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关心别人。

    跌跤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挫折,生活中类似这样的挫折很多,它为我们进行“挫折教育”提供了若干契机。一般地,处理这样的事件能做到以下几点就是比较科学的:一是满足孩子受挫后产生的关心、理解、宽容、鼓励的心理需要,平衡孩子的心理。二是帮助孩子总结经验教训,从挫折中学会思考、学会归因。三是指导孩子学会应付挫折,学会避免挫折。如上述的G和H模式。遗憾的是许多父母只能采取A——F类型的处理方式,不仅失去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契机,久而久之还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跌跤事小,但家庭教育就是在这样的小事中进行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特点。愿天下的父母们能做个有心人,克服随意性,把每一件生活中的小事都变成教育子女的大事。

    摘自《大众心理学》,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