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临床进展 > Circulation > 正文
编号:5129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就诊时间:与种族、性别和社会经济特点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2000年12月17日 医学空间
     背景:尽管立刻治疗是急性心肌梗塞治疗的基础,但早先的研究显示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在症状发生6小时后到达医院,确定这些由于贻误而处于高危的患者非常有意义,但是仍不能全面描述易感因素的特点。@0/$'6, 百拇医药

    方法和结果:分析来源于协作心血管计划的资料,其中包括1994年一月至1996年二月之间住院、年龄 >65岁、确诊的AMI患者,确定这些“贻误就诊”逐步回归检验患者特点与“贻误就诊”的相关性。@0/$'6, 百拇医药

    102 339名受试者有29.4% 贻误就诊,贻误就诊重要的预报因子包括糖尿病 和心绞痛病史而有心肌梗塞史 、血管成形术史 、进行过旁路手术史@0/$'6, 百拇医药

    和曾有心脏停搏 则预报就诊较及时。另外,最初就诊于诊所和白天出现症状预报贻误就诊。 最后,在以种族-性别-社会经济状况交互作用的8个水平分析后,发现女性、黑人和贫困也是贻误就诊的危险因素。@0/$'6, 百拇医药

    结论:贻误就诊是享受医疗保险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普遍问题。其相关因素不仅是临床和后勤的问题,也包括种族、性别和社会经济特点等。为使AMI能尽快得到治疗,致力于指导那些具有会贻误就诊危险因素的患者。@0/$'6, 百拇医药

    关键词:心肌梗塞 性别 危险因素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肌疾病 >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