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人类健康仍将面临严峻挑战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月15日
南方网讯:踏入新世纪的大门,人类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渴望。由于20世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医药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健康长寿的生活已不再是人类遥不可及的梦想。
回顾20世纪,我们有理由为医学科学取得的巨大成就而骄傲:接种疫苗的发明,使我们不再对天花病毒、小儿麻痹、白喉等感到恐惧,也不用担心小小的肺炎双球菌会夺去孩子嫩稚的生命;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的应用,使我们拥有了对付许多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强有力的武器;公共卫生的改善和防疫措施的加强,人们的饮水更洁净、食品更安全、母婴保健更科学,居住更舒适,使人类预期寿命从本世纪初的45岁一下提高到现在的76岁。如今现代医学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显微外科手术已经可以实施修补肉眼看不见的血管神经等细微组织结构;像肝、肾、心脏等重要的人体器官,现在可以“以旧换新”,移植成活,甚至人工培育器官组织已取得了成功;癌症的治疗,可以采取高度精确特异的生物导弹疗法攻击预定目标;刚刚完成的基因图谱的解码,为人类展示了未来医学革命性的曙光,一些遗传性疾病、癌症的诊断和治疗等有望依赖基因疗法得以攻克等等……
, 百拇医药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医学的进步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人类要活得更健康、更长寿,还有相当的路程要走。现代的“文明生活方式”、新老疾病的复活和产生、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等,仍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医学科学的成就也远远没有达到人类所企盼的水平。比如,人类目前仍然受困于传染病的威胁,彻底控制、消灭传染病的目标还为期尚远,就连流感,医学界殚精竭虑与之周旋了多少个世纪,至今不仅未能言胜,反被变化多端的流感病毒弄得手足无措;结核病、疟疾和众多寄生虫病等“古老”的常见病也未得到根本遏制,竟死灰复燃地肆虐一些贫穷地区;生活水平提高、追求物质享受,缺乏运动,使得一些非传染性疾病正向我们猛烈扑来,像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等等,今天我们仍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根治方法;对“世纪之魔”的癌症、艾滋病,科学家虽倾尽全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要根治这类疾病,尚需假以时日;近年涌现出的“疯牛病”、“二恶英污染”以及不久前再次爆发于非洲的“埃博拉病毒”等,更无时不在地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现代医学似乎陷入了这样的怪圈:先进的诊疗设备越来越多、新药发明层出不穷,病人在治疗上的费用越来越高,但对一般常见疾病的治疗,期望达到的预期效果也常不尽人意。甚至有的疾病不仅未得到有效防治,反而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有专家也承认,如今在消耗医疗资源上与取得的实际成效确不相匹配,浪费已经越来越大。
这说明,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医药新技术、新产品尽管层出不穷,但疾病的困扰仍是驱之不去,旧病的卷土重来和新病的滋生蔓延,使人类所面对的形势日益严峻。所以,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疾病”和“难治病”,我们决不能放马南山,刀枪入库,放松公共卫生和防疫措施,反之应该百倍警惕,积极应付所有危害健康的致病因素的挑战。同时,人类在与疾病斗争时也需要有一种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因为,许多疾病的出现和蔓延与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及人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直接相关。而对某些疾病的遏制及对病源的清除,亦非一国一地力所能及,需要全球和国家间的协同努力。但就现状而言,人们这方面的意识还相当薄弱,行动上更显得迟滞无力,这也许是比疾病本身更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http://www.100md.com
回顾20世纪,我们有理由为医学科学取得的巨大成就而骄傲:接种疫苗的发明,使我们不再对天花病毒、小儿麻痹、白喉等感到恐惧,也不用担心小小的肺炎双球菌会夺去孩子嫩稚的生命;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的应用,使我们拥有了对付许多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强有力的武器;公共卫生的改善和防疫措施的加强,人们的饮水更洁净、食品更安全、母婴保健更科学,居住更舒适,使人类预期寿命从本世纪初的45岁一下提高到现在的76岁。如今现代医学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显微外科手术已经可以实施修补肉眼看不见的血管神经等细微组织结构;像肝、肾、心脏等重要的人体器官,现在可以“以旧换新”,移植成活,甚至人工培育器官组织已取得了成功;癌症的治疗,可以采取高度精确特异的生物导弹疗法攻击预定目标;刚刚完成的基因图谱的解码,为人类展示了未来医学革命性的曙光,一些遗传性疾病、癌症的诊断和治疗等有望依赖基因疗法得以攻克等等……
, 百拇医药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医学的进步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人类要活得更健康、更长寿,还有相当的路程要走。现代的“文明生活方式”、新老疾病的复活和产生、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等,仍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医学科学的成就也远远没有达到人类所企盼的水平。比如,人类目前仍然受困于传染病的威胁,彻底控制、消灭传染病的目标还为期尚远,就连流感,医学界殚精竭虑与之周旋了多少个世纪,至今不仅未能言胜,反被变化多端的流感病毒弄得手足无措;结核病、疟疾和众多寄生虫病等“古老”的常见病也未得到根本遏制,竟死灰复燃地肆虐一些贫穷地区;生活水平提高、追求物质享受,缺乏运动,使得一些非传染性疾病正向我们猛烈扑来,像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等等,今天我们仍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根治方法;对“世纪之魔”的癌症、艾滋病,科学家虽倾尽全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要根治这类疾病,尚需假以时日;近年涌现出的“疯牛病”、“二恶英污染”以及不久前再次爆发于非洲的“埃博拉病毒”等,更无时不在地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现代医学似乎陷入了这样的怪圈:先进的诊疗设备越来越多、新药发明层出不穷,病人在治疗上的费用越来越高,但对一般常见疾病的治疗,期望达到的预期效果也常不尽人意。甚至有的疾病不仅未得到有效防治,反而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有专家也承认,如今在消耗医疗资源上与取得的实际成效确不相匹配,浪费已经越来越大。
这说明,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医药新技术、新产品尽管层出不穷,但疾病的困扰仍是驱之不去,旧病的卷土重来和新病的滋生蔓延,使人类所面对的形势日益严峻。所以,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疾病”和“难治病”,我们决不能放马南山,刀枪入库,放松公共卫生和防疫措施,反之应该百倍警惕,积极应付所有危害健康的致病因素的挑战。同时,人类在与疾病斗争时也需要有一种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因为,许多疾病的出现和蔓延与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及人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直接相关。而对某些疾病的遏制及对病源的清除,亦非一国一地力所能及,需要全球和国家间的协同努力。但就现状而言,人们这方面的意识还相当薄弱,行动上更显得迟滞无力,这也许是比疾病本身更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