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医学史 > 中医中药
编号:6160
医学史话:中医外科史话
http://www.100md.com 2001年2月28日 中国医药博览
     《中国医药报》宿健桃 贾欣珠

    中医外科学是祖国医学中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

    原始社会,在劳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创伤,于是产生了包扎伤口、拔去体内导物、压迫止血等最早的外科治疗方法。这些就是外科的起源。商代开始有了外科病名的记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有“疾耳、疾齿、疾舌……”等记述。《山海经·东山经》云:“高氏之山,……其下多箴石。”郭璞注曰:“砭针,汉痈肿者。”由此看来,砭针为最早的手术器械。周代,外科成为独立专科,《周礼·天官篇》中指出,疡医主治肿疡、溃疡、金疮。

    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外科学已逐步形成。《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部医学文献,其中记载了创伤、冻疮、肿瘤等多种外科病。当时系统的理论著作《内经》中的《灵枢·痈疽篇》记载了外科病名17种,对痈疽的病因病理已有相当的认识。有的篇章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说疽,说明当时外科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较大提高。
, http://www.100md.com
    汉代,我国最著名的外科学家华佗,用麻沸散麻醉后,施行死骨剔出术和部腹术,这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张仲景的著作《金匮要略》对后世的外科发展有很大影响,一些方药至今仍在临床应用。

    晋代,成书于公元499年的《刘涓子鬼遗方》,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学专著,主要内容有痈疽的鉴别诊断,总结了许多治疗金疮、痈疽、皮肤病的经验,有外治法处方140个。葛洪对外科有较大贡献,他在《肘后备急方》中总结了许多有科学价值的经验,如:用海藻治疗瘿疾、用疯狗脑敷治狂犬咬伤等。

    隋代,外科学进一步发展,巢元方等编写的《诸病源候论》中有不少外科内容,记载了40多种皮肤病,对病因的认识显示出一定科学水平,对一些手术也有记载。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记载有很多脏器疗法,其中以葱管作导尿器械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导尿术的记载。王焘的《外台秘要》载有不少外科方剂,是外科方药的重要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宋代,外科发展得较快,在病因病理上重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治疗上注重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圣济总录》提出“五善七恶”。《太平圣惠方》指出应鉴别“五善七恶”,总结了内消、托里等内治方法。陈自明的《外科精要》载有托里排脓的多个方药,至今仍在临床应用。

    元代的外科著作,有朱震亨的《外科精要发挥》、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等。齐德之的《外科精义》总结了元以前各种方书的经验,认为外科病是阴阳不和,气血凝滞所致,治疗疮疡应辨别阴阳虚实,采取内外结合的方法,在临床上有指导意义。《世医得效方》为创伤外科专著,在整骨方面有精确的记述,对麻醉药的组成、适应症、剂量均有具体说明。

    明代,中医外科学获得大发展。薛己的《外科枢要》,第一次详细记述了新生儿破伤风的诊治和预防。汪机的《外科理例》提出了“治外必本诸内”的思想,创制了玉真散治疗破伤风。《外科正宗》为陈实功所著,该书细载病名,各附治法,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善于应用手术及腐蚀药,是一部代表明以前外科学成就的重要文献。
, 百拇医药
    清代,祁广生的《外科大成》、陈士铎的《外科秘录》、顾世澄的《疡医大全》以及《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等均有丰富的内容。王洪绪所著的《外科全生集》创立了以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公开家传秘方阳和汤、醒消丸、小金丹、犀黄丸等,至今仍在临床上应用。高锦庭的《疡科心得集》应用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等治疗疔疮,疗效显著。

    近代,张山雷的《疡科纲要》立论简明,辨证用药颇有特色,对外科发展一定影响。

    今天,中医外科学和祖国医学其他学科一样,有了更新的发展,大量的中医外科专著的出版,使中医外科学的理论和经验得到较快的普及与提高。我们相信中医外科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多成就,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慢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或关节病 > 大骨节病(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