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新闻 > 行业动态
编号:6456
“核酸”风波始末
http://www.100md.com 2001年3月4日
     “核酸”风波始末

    2000年,可以说是“核酸保健品”的元年。在短短半年内,“珍奥核酸”席卷全国,开出上千家专卖点。天赐良机是“人类基因组计划”,2000年6月26日,历时10年,耗资30亿美元,由包括中国在内的6个国家、1000余位顶尖科学家参与的这项划时代工程完工,围绕这一工程的报道,使“基因”一词深入人心。诸多科学家阐述这一划时代工程的意义时,提供给公众这样一项共识:所有的疾病,直接间接都与基因受损有关。这样,人类即能通过“修补”基因的办法,治疗人类的顽症、绝症。

    “远景”很快在中国保健品行业见到了叮当作响的金子。“核酸保健品”宣传材料中称:“一切疾病都与基因受损有关”,“核酸是基因的载体,是支配生命的根本物质”,因此“补充核酸,即可增强基因自主修复能力”。

    所有“核酸保健品”在卫生部获准的“保健作用”仅为“免疫调节”,但实际宣传远远超出了卫生部规定的22种保健功能,成了可以临床使用的“万应灵丹”。“生命核酸”的适用人群被扩大到所有人,“长生不老”的标签被贴了上去。
, 百拇医药
    1998年4月,大连珍奥核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大连开发区建成了它的一期工程,计划总投资2.5亿元。据称,其到2000年,年生产能力可超过60亿元。同时其产品被列入“98年国家级火炬计划”,“确定为全国基因工程重大成果转化项目”。3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被拉入了“珍奥”的营销队伍。但令人惊异的是专利发明人吴文国只是大连医科大学的德育副教授。

    今年1月5日,国外某网站发表系列署名文章:《核酸是个大骗》。1月13日,新华社驻伦敦记者又采访了国际上一些生物学专家和营养学专家,发出电讯称直接服用核酸对人体健康没有用处。这一报道先后被全国几十家媒体转载。紧接着,我国“人类基因组计划”项目负责人杨焕明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说:人体不需要补充外源核酸,直接服用核酸产品对改善健康并没有帮助。“所谓核酸食品在营养价值上和米粉没有太大的差别。”杨此言一出,四座皆惊,很多人感到迷惑。核酸营养品这一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面临绝境。

    短短几天内,又有人出马迎战杨焕明。2月11日,“全国核酸类物质功能与应用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主办者是设在华东理工大学的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工业生化专业委员会,该委员会副主任乔宾福在发言中指责杨焕明是“外行,不懂核酸”。又称国内外最新的理论和科学实验,都证明“核酸无需体外补充”的观点是不完整的,错误的。
, 百拇医药
    2月22日,卫生部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就“中国核酸类物质应用与健康相关产业发展”举行了听证会。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就某一产品举行的听证会,全国20多位专家参会,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华医学会等7个协会和学会莅临,40多家媒体旁听。

    经过近4个小时的听证,有报道称20多位专家达成了共识:核酸类物质包括核酸、核苷、核苷酸可作为条件型必需营养素。膳食结构不科学、日常饮食不规律且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及肝脏合成代谢功能虚弱的亚健康人群,以及人体在快速成长阶段和术后、感染等状况下需要外源性补充,然后再合成为人体自身所需的核酸。外源性核酸主要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人体吸收外源性核酸后不会引发人体的基因突变。

    专家同时提醒,根据国外试验研究及文献报道,成年人每天核酸补充量不宜超过2克,特别是痛风病患者或有痛风病家族史的人不宜口服补充富含核酸类食物及相关产品。

    在广告中使用38位研究核酸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姓名和头像的核酸企业受到包括专家在内的批评。

    宗和

    文汇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