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为什么能治病?
针灸能治病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针灸为什么能治病,它的作用是什么?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针灸有哪些治疗作用呢?中医认为,针灸最主要的治疗作用是“调和气血”。气在中医学中,除了代表呼吸的空气以外,更主要的是代表人体内的各种物质、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比如人体抵抗疾病的功能叫“正气”,把人体抵抗疾病的功能不足叫“气虚”。又如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叫“胃气”,把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不足叫“胃气虚”。中医认为气与血的关系是互相依赖、互相依存的,具体的说法是“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意思是说,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需要血液供给营养,才能产生各种功能,所以说“血为气之母”。但是,血液运输到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又需要心血管的动力,所以说“气为血之帅”。因此,一个人如果气血功能调和,他的身体就健康;如果气血功能失调,就要发生疾病。
调和气血的作用,现代称为“调整作用”。所谓调整作用,就是指矫正机体功能偏盛或偏衰,使之保持平衡,达到治病的目的。
, 百拇医药
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表明,针灸的这种调整作用跟一般的药物治疗作用不同。比如人中穴,当大脑机能处于高度抑制——昏迷的状态下,针刺人中穴,就能起到兴奋作用,叫做“醒神开窍”。当大脑功能处于兴奋——病人狂躁或严重失眠的状态下,针刺人中穴,就能起到抑制作用,叫做“安神”。同是一个穴位,在两种不同的疾病中,起着两种相反的作用。又比如胃痉挛的时候,胃的紧张度增高,针刺足三里能起到缓解痉挛的作用;相反,当胃的紧张度降低的时候,比如胃下垂,针灸足三里,又能使胃的紧张度增加。针灸的这种例子,真是多不胜举。所以人们认为,针灸的调整作用是“双向调整”。
针灸的这种“双向调整作用”有没有副作用呢?没有的。因为大量的临床实验和实验研究证明,针灸以后所造成的机体功能的变化,都在生理范围以内,比如在高血压情况下,针灸可以使血压降低,但是降到一定水平就不再降了;低血压的时候,针灸以后血压可以升高,但是升到一定水平就不升了。因此,人们认为针灸的双向调整作用是一种良性的双向调整作用。
, 百拇医药 针灸的这种调整作用,是不是只能用来治疗功能性的疾病呢?实际上,大量临床实验证明,针灸的这种调整作用,不仅能够治疗功能性的疾病,而且对组织器官的代谢过程和某些器质性的改变,也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比如针灸能治溃疡病、慢性胃炎、子宫下垂等等。针灸的调整作用既可以表现在局部,也可以影响全身各个生理功能系统。如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和排尿、内分泌、神经系统等,都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比如针灸对消化功能的调整,它不仅对胃、小肠、胆囊、胆道、大肠的运动功能具有调整作用,而且对胃液的分泌、小肠的消化、吸收,胆汁、胰液的分泌以及对粪便成分和肠道菌群也有影响。因此,针灸在临床上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当然,这并不是说针灸什么病都能治,比如针刺可以排除胆道结石;但是对较大的结石,针刺排石就困难了。
针灸时第二个作用是镇痛。疼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感觉,因此,目前人们对痛觉生理以及镇痛作用原理的研究,都应当看作是初步的探讨。
那么针灸为什么能止痛呢?中国古典医学认为,针灸所以能止痛,是因为针灸具有“通经脉”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气血在经脉里运行畅通无阻,没有疼痛的感觉。如果有什么原因造成经脉里的气血运行不够通畅,就会产生疼痛,叫做“不通则痛”。针灸能够止痛,是因为针灸能使经脉里的气血运行通畅,这叫做“通则不痛”。但是,造成气血运行不畅的原因很多,所以针灸在临床上治疗疼痛的方法也不一样。比如风湿性疾病,这种病是由于风、寒、湿这些外邪侵犯人体,造成气血运行不通畅,因此治疗的时候,就应该使用散风、祛寒、利湿的方法进行治疗。又比如炎症性疼痛,这是由于体内蕴热、感受时邪,也就是某种细菌感染,造成气血壅滞,治疗这种疼痛,就应该采用清热消肿的方法。所以说,针灸镇痛,不是单纯的止痛,而是消除致病原因的结果。
, http://www.100md.com
针灸的这种“通经脉”的作用,在临床上不仅用于镇痛,还可用于治疗闭经、产后奶水不足、半身不遂、局部冻伤等病。
针灸的第三种作用是增强机体防卫免疫功能,这种功能中医叫做“扶正祛邪”。扶正,是扶助正气的意思,也就是增强机体抵抗力;祛邪,是驱除致病因素,也就是消灭细菌或病毒的意思等。扶正和祛邪,是医生治疗疾病的两个途径。也就是说,医生治疗疾病可以从“扶助正气”方面入手,也可以从“驱除病邪”方面入手。或者扶正和祛邪两种方法同时并用。比如,人们得了传染病或者炎症性疾病,医生给一些抗生素,这是从“祛邪”方面进行治疗。消灭了致病的细菌,就等于扶助了人体的正气,所以叫做“祛邪扶正”。相反地,医生不给抗生素,而进行针灸,这是从扶正方面进行治疗。通过针灸来增强机体抵抗力,消灭致病的细菌,因此把这种作用叫做“扶正祛邪”。针灸的这种“扶正祛邪”作用,已被大量实验研究所证实。
实验证明,针灸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少炎性渗出物,使血管通透性降低。还证明针刺不仅可以控制、缩小炎性坏死病灶,而且可延缓或防止坏死的发生,加速肉芽组织的形成,增强细胞的修复再生和瘢痕化过程。
, http://www.100md.com
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都证明,针刺具有退热作用。在针刺治疗某些传染病或炎症性疾病的时候,由于针刺以后症状的改善,体温也可以同时恢复正常。
实验还证明,针刺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比如针刺正常人的足三里、合谷穴后,白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指数上升l~2倍,吞噬能力也相应提高。针刺后24小时达最高峰,72小时恢复正常。
针刺对抗体形成也有影响。如针刺正常人的足三里、天枢等穴位,观察针刺前后的补体效价,结果发现它的平均值针刺以后比针刺以前普遍提高。
总之,针灸对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是针灸的主要作用就是“良性双向调整作用”、“镇痛作用”和“增强机体抵抗力”三种。这就是针灸所以能够治病的原因。, http://www.100md.com
针灸有哪些治疗作用呢?中医认为,针灸最主要的治疗作用是“调和气血”。气在中医学中,除了代表呼吸的空气以外,更主要的是代表人体内的各种物质、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比如人体抵抗疾病的功能叫“正气”,把人体抵抗疾病的功能不足叫“气虚”。又如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叫“胃气”,把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不足叫“胃气虚”。中医认为气与血的关系是互相依赖、互相依存的,具体的说法是“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意思是说,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需要血液供给营养,才能产生各种功能,所以说“血为气之母”。但是,血液运输到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又需要心血管的动力,所以说“气为血之帅”。因此,一个人如果气血功能调和,他的身体就健康;如果气血功能失调,就要发生疾病。
调和气血的作用,现代称为“调整作用”。所谓调整作用,就是指矫正机体功能偏盛或偏衰,使之保持平衡,达到治病的目的。
, 百拇医药
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表明,针灸的这种调整作用跟一般的药物治疗作用不同。比如人中穴,当大脑机能处于高度抑制——昏迷的状态下,针刺人中穴,就能起到兴奋作用,叫做“醒神开窍”。当大脑功能处于兴奋——病人狂躁或严重失眠的状态下,针刺人中穴,就能起到抑制作用,叫做“安神”。同是一个穴位,在两种不同的疾病中,起着两种相反的作用。又比如胃痉挛的时候,胃的紧张度增高,针刺足三里能起到缓解痉挛的作用;相反,当胃的紧张度降低的时候,比如胃下垂,针灸足三里,又能使胃的紧张度增加。针灸的这种例子,真是多不胜举。所以人们认为,针灸的调整作用是“双向调整”。
针灸的这种“双向调整作用”有没有副作用呢?没有的。因为大量的临床实验和实验研究证明,针灸以后所造成的机体功能的变化,都在生理范围以内,比如在高血压情况下,针灸可以使血压降低,但是降到一定水平就不再降了;低血压的时候,针灸以后血压可以升高,但是升到一定水平就不升了。因此,人们认为针灸的双向调整作用是一种良性的双向调整作用。
, 百拇医药 针灸的这种调整作用,是不是只能用来治疗功能性的疾病呢?实际上,大量临床实验证明,针灸的这种调整作用,不仅能够治疗功能性的疾病,而且对组织器官的代谢过程和某些器质性的改变,也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比如针灸能治溃疡病、慢性胃炎、子宫下垂等等。针灸的调整作用既可以表现在局部,也可以影响全身各个生理功能系统。如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和排尿、内分泌、神经系统等,都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比如针灸对消化功能的调整,它不仅对胃、小肠、胆囊、胆道、大肠的运动功能具有调整作用,而且对胃液的分泌、小肠的消化、吸收,胆汁、胰液的分泌以及对粪便成分和肠道菌群也有影响。因此,针灸在临床上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当然,这并不是说针灸什么病都能治,比如针刺可以排除胆道结石;但是对较大的结石,针刺排石就困难了。
针灸时第二个作用是镇痛。疼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感觉,因此,目前人们对痛觉生理以及镇痛作用原理的研究,都应当看作是初步的探讨。
那么针灸为什么能止痛呢?中国古典医学认为,针灸所以能止痛,是因为针灸具有“通经脉”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气血在经脉里运行畅通无阻,没有疼痛的感觉。如果有什么原因造成经脉里的气血运行不够通畅,就会产生疼痛,叫做“不通则痛”。针灸能够止痛,是因为针灸能使经脉里的气血运行通畅,这叫做“通则不痛”。但是,造成气血运行不畅的原因很多,所以针灸在临床上治疗疼痛的方法也不一样。比如风湿性疾病,这种病是由于风、寒、湿这些外邪侵犯人体,造成气血运行不通畅,因此治疗的时候,就应该使用散风、祛寒、利湿的方法进行治疗。又比如炎症性疼痛,这是由于体内蕴热、感受时邪,也就是某种细菌感染,造成气血壅滞,治疗这种疼痛,就应该采用清热消肿的方法。所以说,针灸镇痛,不是单纯的止痛,而是消除致病原因的结果。
, http://www.100md.com
针灸的这种“通经脉”的作用,在临床上不仅用于镇痛,还可用于治疗闭经、产后奶水不足、半身不遂、局部冻伤等病。
针灸的第三种作用是增强机体防卫免疫功能,这种功能中医叫做“扶正祛邪”。扶正,是扶助正气的意思,也就是增强机体抵抗力;祛邪,是驱除致病因素,也就是消灭细菌或病毒的意思等。扶正和祛邪,是医生治疗疾病的两个途径。也就是说,医生治疗疾病可以从“扶助正气”方面入手,也可以从“驱除病邪”方面入手。或者扶正和祛邪两种方法同时并用。比如,人们得了传染病或者炎症性疾病,医生给一些抗生素,这是从“祛邪”方面进行治疗。消灭了致病的细菌,就等于扶助了人体的正气,所以叫做“祛邪扶正”。相反地,医生不给抗生素,而进行针灸,这是从扶正方面进行治疗。通过针灸来增强机体抵抗力,消灭致病的细菌,因此把这种作用叫做“扶正祛邪”。针灸的这种“扶正祛邪”作用,已被大量实验研究所证实。
实验证明,针灸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少炎性渗出物,使血管通透性降低。还证明针刺不仅可以控制、缩小炎性坏死病灶,而且可延缓或防止坏死的发生,加速肉芽组织的形成,增强细胞的修复再生和瘢痕化过程。
, http://www.100md.com
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都证明,针刺具有退热作用。在针刺治疗某些传染病或炎症性疾病的时候,由于针刺以后症状的改善,体温也可以同时恢复正常。
实验还证明,针刺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比如针刺正常人的足三里、合谷穴后,白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指数上升l~2倍,吞噬能力也相应提高。针刺后24小时达最高峰,72小时恢复正常。
针刺对抗体形成也有影响。如针刺正常人的足三里、天枢等穴位,观察针刺前后的补体效价,结果发现它的平均值针刺以后比针刺以前普遍提高。
总之,针灸对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是针灸的主要作用就是“良性双向调整作用”、“镇痛作用”和“增强机体抵抗力”三种。这就是针灸所以能够治病的原因。,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针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