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临床 > 中医伤寒 > 经方研究文集
编号:77752
麻杏甘石汤现代应用与药理研究(刘松林)
http://www.100md.com 《中医伤寒》
    1) 内科 呼吸系统:陈氏<1>等应用麻杏石甘汤加羌活、板蓝根、荆芥、薄荷、前胡、牛蒡子煎服治疗风热型感冒152例,日服2剂,连服2天,结果痊愈141例,无效11例。衡氏<2>等用本方加味以解表、清热、平喘、利尿,治疗流感,疗效显著。贾氏<3>用本方加味治疗肺心病(肺肾气虚外感偏热型)58例,经观察,本方对心动过速、肺型P波、顺钟向转位、左室流出道宽度、左室内径以及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都具有显著的疗效,表明本方具有改善呼吸功能、调节酸碱平衡和缓解心脏病变等作用。消化系统:李氏<4>等采用本方煎剂直肠点滴或保留灌肠,宣肺清热以调腑气,治疗慢性结肠炎4例,全部有效。泌尿系统:李氏<5>以本方煎剂治疗膀胱炎35例,血尿者加白茅根,脓尿者加蒲公英、连翘,经治疗全部治愈,其中5天痊愈者15例,6天痊愈者14例,7天痊愈者6例。安氏<6>用本方加车前子等治疗热淋39例,结果痊愈31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9%。马氏<7>用本方加桔梗、前胡、白果治愈1例咳嗽时小便失禁、难以忍受者,服2剂病减,再服3剂痊愈。

    2) 儿科 肺炎:林氏<8>用宣肺清热法为主,以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肺炎300例,在退热、平喘、止咳、消罗音等方面均较西药组为快。陈氏<9>用肺热宁(麻杏石甘汤加大黄、黄芩、桑白皮)治疗肺炎62例,其中14岁以下者25例,总有效率达96.7%。文氏<10>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嗜酸细胞增多性肺炎26例,痊愈6例,有效17例,无效3例。刘氏<11>用小儿清热消炎糖浆治疗小儿肺炎,临床观察352例,总有效率为88.9%。气管炎和哮喘:许氏<12>以本方加味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62例,拟方为:麻黄2g、杏仁4g、生石膏9g、黄芩5g、甘草3g、车前子5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频服。年龄6个月以下者用量酌减,西药激素及对症处理。结果:用药3天后,显效(喘憋症状缓解,缺氧及右心衰竭体征基本消失,肺部听诊、叩诊正常)47例;有效(喘憋症状缓解,缺氧及右心衰竭体征减轻,听诊喘鸣音、细湿罗音减少)12例;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3例。庞氏<13>用本方合小陷胸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50例,治疗组治愈37例,好转7例,无效6例,治愈率74%,有效率88%;而对照组分别为26、5、19例,52%、62%。王氏<14>治疗小儿哮喘248例,治愈215例,占86.69%;好转28例,占11.29%,无效5例,占2.02%。夏氏<15>报道用本方加苡仁、前胡、山药治疗小儿尿频(尿检均阴性)36例,结果全部治愈,其中服1剂见效者5例,2剂见效者9例,3剂见效者16例,4剂见效者4例,5剂见效者2例。此外,徐氏<16>用本方合生脉散加味治疗顿咳(百日咳)、王氏<17>用本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林氏<18>用本方治疗夏季热,均收到较好的效果。
, 百拇医药
    3) 五官科 胡氏<19>用本方加玄参、牛蒡子、天竺黄治愈1例经大剂量抗生素、激素、氨茶碱、麻黄素治疗,疗效不佳的喉头水肿患者,收效较捷。汪氏<20>用本方加味治愈3例咽喉病,辨证为热壅肺胃、搏结咽喉;热毒壅肺、阻遏声门;邪热闭肺,痰郁声门。李氏<21>用本方化裁治疗小儿痉挛性喉炎10例,结果全部患儿服药2—4剂均告痊愈,平均治疗3天,随访1周正常。汤氏<22>等以本方加青黛、知母煎服,3—5天为1疗程,治疗口疳(口疮)52例,治疗结果:显效40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2%。邹氏<23>采用本方加大黄、生地、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治疗酒齄鼻39例,每日1剂,水煎3次,前两煎混合,早晚分服,第3煎浸洗鼻部5分钟。2周为1疗程,可酌情使用1—3疗程。结果35例显效(鼻部红赤、皮肤增厚、丘疱疹等症状基本消失),4例无效。

    4) 皮肤病 王氏<24>等用本方治疗风疹块(风热型)158例,取得满意疗效。张氏<25>用本方加味治疗荨麻疹10余例,效果明显,一般3剂药后症状缓解,4—6剂药后痊愈,最重者12剂治愈。吴氏<26>用本方加味治疗急性荨麻疹亦收良效。此外王氏<27>用本方治疗急性荨麻疹、玫瑰糠疹、皮肤瘙痒症、幼儿风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疗效均满意。
, 百拇医药
    5) 肛肠、外科 王氏<27>以本方为基本方,辨证加味治疗痔疮120例,包括炎性混合痔45例、内痔嵌顿3例、内痔脱出便血21例、炎性外痔23例、血栓外痔19例、静脉曲张性外痔3例、肛旁脓肿(初期)2例、痔疮后尿潴留4例。水煎内服,如遇外痔发炎肿痛、内痔脱出嵌顿或肛旁脓肿初期,取本方水煎后,二分之一乘热熏洗坐浴。结果:临床治愈91例,有效27例,无效2例。汪氏<28>报道内服本方、外用滑枯硼黄散治疗痔疮水肿共60例,全部病例肛门水肿及主症在2—10天内消退,为施行手术创造了条件(本组属单纯痔嵌顿水肿15例、内外痔及混合痔水肿30例,术后水肿8例)。牛氏<29>用本方煎服治疗内痔脱垂嵌顿40例,疗效观察:40例中,服药6小时内肿消痛止者9例,24—48小时内者27例,48小时以上者4例。日本山本氏<30>亦报道本方对渗出性炎症有良效,痔核和静脉炎经服本方20分钟后疼痛停止,水肿减轻。杨氏<31>报道用本方加黄芪、白术、防风、银花治疗疖病25例,结果服药2—10剂治愈者22例,无效3例,治愈率达88%。

    6) 证治规律 艾氏<32>等搜集了古今使用麻杏石甘汤的医案共367例,并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本方的证治规律:①男女均可发病,以男性居多;各个年龄组均可发病,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春冬两季多见。②其诊断指标是:发热、咳喘、鼻煽、口干渴、烦躁、便燥、尿赤、舌红、苔黄或黄腻、薄黄或黄白、脉数、浮、滑、弦;诊断参考指标为:呼吸短促、咽喉肿痛、麻疹隐现,痰黄稠,舌绛,脉细,小儿指纹青紫。③其病因多由感受外邪所致;基本病机为热邪壅肺,肺失肃降;证候特点多为热证、实证。④给药途径为水煎口服;临床用药常据症加减。⑤广泛用于多种疾病,较集中应用于感冒、肺炎、支气管炎、麻疹等。⑥其病程较短,疗程亦较短,疗效较佳,一般2—4剂即可痊愈;个别需要善后者,均用养阴润肺,行气健脾之品。
, http://www.100md.com
    (4)医案选

    1)腺病毒肺炎 闻某某,男,3个月,因高烧无汗而烦已五天,于1960年4月27日住某医院。住院检查摘要:肺部叩诊有浊音,听诊有水泡音。血化验:白细胞总数14100/立方毫米,中性46%,淋巴54%,体温40℃以上,肝脏肿大,呈堵塞性呼吸,二度缺氧,神识昏迷,时而抽风。病程与治疗:曾予冬眠合剂、冰袋、氧气吸入等治疗。29日请蒲老会诊,患儿仍高烧不退,灼热无汗,喘急气促,胸高膈煽,昏迷抽风,唇绀面赤,舌红苔白,脉浮数,此由风温犯肺,卫气郁闭。未出三日,急宜解表,宜凉解之剂以解表开闭,并结合毛地黄化,补充血浆、输液及氧气吸入等措施。处方:麻黄五分,杏仁一钱,生石膏三钱,甘草五分,前胡五分,桔梗五分,僵蚕一钱,牛蒡子一钱,竹叶一钱,葱白二寸速服二剂。

    复诊:患儿虽然仍高烧昏迷,喘急、气促,但周身皮肤微润,抽风减少,舌仍红,苔转微黄,脉尚微数,用原方减去桔梗、葱白,加钩藤一钱以熄风,莱菔子一钱,炒苏子八分以降气,进一剂。
, 百拇医药
    三诊:热渐平,喘渐平,神识昏迷亦渐清醒,已不抽风,唯咳嗽痰多,舌红减,苔亦稍退,脉不浮而数,为表邪已解,肺闭已开,但痰尚甚,继以泄热降气化痰之剂。处方:桑皮一钱五分,杏仁一钱,炒苏子八分,前胡八分,莱菔子一钱,厚朴五分,化橘红五分,茯苓一钱,甘草三分,苇根三钱,二剂。

    四诊:患儿热已退,喘亦不作,神清面荣,诸证基本解除,唯余轻度咳嗽,乃以调和肺胃之品二剂,调理而愈。

    按:高烧抽风,昏迷喘促,是小儿肺炎未见好转。究其病机,全由表邪郁闭,卫气不通,肺气不开,以致神昏,并非病邪已犯心营,故用麻杏石甘汤加味直解其表,宣肺开闭,边进三剂始获表解闭开。凡六淫外邪,表闭证多见此候,若不详审,误作邪入心营,进清营、清宫者有之,进牛黄、至宝者有之,则诛伐无过,徒伤正气,表闭终不解除,而成内闭之危,临床者宜慎思之。此案于会诊时,因患儿高烧喘急,昏迷抽风,曾结合西医紧急处理(输液,输氧,药物洋地黄等),为中医治疗创造有利条件。(《蒲辅周医案》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1年10月第1版)
, 百拇医药
    2)咳喘 胡某某,女,39岁,农民,1993年10月16日初诊。因咳嗽气喘,吐痰白粘或黄,痰量多而来诊。患者自幼咳嗽吐痰,反复发作未能根治,冬重于夏。近几年发则咳嗽并作,呼吸气促,夜间不能平卧,3天前因感冒而发作。查:双肺哮鸣音,呼吸音粗糙,心脏无异常。苔黄少津,脉数。X线透视:双肺透光度略增强,肺纹理粗乱。血WBC12.4×109/L,N:80%,L:20%。以邪热郁肺论治。方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味:生石膏30g,麻黄10g,杏仁10g,甘草6g,浙贝10g,黄芩10g。每日1剂,水煎服,共服6剂,咳止喘平而愈。

    按:咳、喘多见于现代医学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本病患者咯气喘,喉中痰鸣,吐之不利,口干咽燥,药苔白少津或黄,脉数等为辨证的要点,反映出痰热壅肺,宣降失常之病机,故药到而病除。(《国医论坛》1996;11(2):20)

    <按语> 麻杏甘石汤原治汗下后,邪热壅肺之喘,其有清热宣肺平喘之功。后世医家广泛用以治疗风热型感冒、肺炎、支气管炎、结肠炎、痔疮、咽喉炎、麻疹、遗尿等疾病。如治疗的肺炎、支气管炎等病,是直承《伤寒》之旨,以肺热炽盛为要。至于其他疾患,则缘于肺之联属功能:其一、肺与大肠为表里,邪热壅肺,势必影响及大肠功能,故肠疾痔疮等而证见肺热者,必然此清则彼清;又肺合皮毛,热邪壅肺,伤其所合,而出现多种皮肤病,故清肃其肺,则肤疾何存,乃理之自然也。其二、肺主气,合自然之气与水谷之气而化生宗气,《灵枢·客邪篇》说:“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行呼吸焉”,因此本方对热邪犯肺,上薰于喉咙诸疾,多有巧手。其三、肺为水之上源,若肺被热壅,水道失调,而致小便不利、肿满诸证者,清宣肺热,即所以通调水道。是以察本脏之虚实,兼顾其相互影响,则诸般诊难,尚可了然于胸。
, http://www.100md.com
    <现代研究>

    1)清热解毒作用 张氏<33>在温病学理论指导下,采用肺炎双球菌作为造模因素,以气管内接种法,初步建立了家兔“邪热壅肺证”(即麻杏石甘汤证)动物模型,填补了麻杏石甘汤研究中“药”与“证”结合的空白,实验结果,模型动物出现发热、气喘、鼻煽、舌红及湿罗音,基本符合邪热壅肺证的辨证参考指标。证实了麻杏石甘汤对邪热壅肺证的治疗效应,其解热抗炎、解痉平喘、降低血清钾、降低血粘度的效应,可能分别与其宣肺清热、宣肺平喘、宣肺护津、宣肺化瘀作用相当。王氏<34>通过实验研究发现:①麻杏石甘汤对伤寒-副伤寒三联菌苗所致动物体温升高有显著降低作用,体外抑菌试验表明本方仅对金葡菌有微弱作用,不能说明具有抗菌药理活性;②麻杏石甘汤对鸡胚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不如病毒唑。麻杏石甘汤不能明显地降低肺炎病毒感染小鼠肺升高的指数,却能显著降低鼠肺病毒所致小鼠的死亡率,病毒唑对此的影响就不如麻杏石甘汤,重复试验的结果同是如此,提示麻杏石甘汤对小鼠肺炎病毒不是直接抑制作用,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而产生作用的;③麻杏石甘汤能明显改善病毒性肺炎小鼠症状,减轻肺水肿,病毒唑的作用不及前者。
, http://www.100md.com
    2)解热抗炎作用 陈氏<35>观察了麻杏石甘煮散的解热抗炎作用,结果发现:①对2,4-二硝基苯酚致热大鼠体温的影响:结果表明,煮散对2,4-二硝基苯酚所致发热大鼠有较好的退热作用,维持时间可达4小时,降低体温2℃左右,与汤剂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②抗炎作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表明煮散大、小剂量对小鼠耳部炎症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原汤剂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大鼠蛋清足跖肿胀的影响,表明煮散大、小剂量及汤剂对肿胀均有明显且持久的抑制作用。吴氏<36>等观察了石膏、麻杏石甘汤、模拟麻杏石甘汤之退热作用。药物:1.麻杏石甘汤水煎液:按原方配方称取石膏18g、麻黄6g、苦杏仁5g、甘草9g,水煎煮,过滤,浓缩至25ml,汤液PH≈6;2.石膏水煎液:取石膏18g,同法煎煮,浓缩至25ml,PH近中性;3.麻杏石甘汤模拟液:为防止沉淀产生,参照无机与有机成分间络合作用的摩尔比,使混合溶液中麻黄碱盐与甘草酸盐的浓度分别为8×10-4M和2×10-4M;铜、铁、锰、锌盐浓度为1×10-4M。模拟液未含钙和苦杏仁甙,系简化配方,PH≈5。方法:取健康家兔,测三次体温之均值作为正常值,由耳静脉注射伤寒、副伤寒疫苗(1.5ml/kg),半小时后择其体温上升0.5℃以上者分组,每组5只,计有石膏组、有机成分组(麻黄碱盐、甘草酸单钾盐)、模拟麻杏石甘汤组、麻杏石甘汤组和对照组。除对照组给水外,其余各组用上述浓度之药液灌胃10ml/kg,给药后每半小时测体温一次,共测8小时。结果:1.石膏及模拟麻杏石甘汤具有降温作用;2.对照组给药1小时后体温继续上升,有机药物组也如此。而石膏组、麻杏石甘汤组和模拟麻杏石甘汤组体温下降,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它们有不同程度的退热作用。同时,上述结果既为本方中的有机、无机两类成分的“协同“作用提供了佐证,也对金属络合物药物的实际应用展示了前景。
, http://www.100md.com
    3)对甲型流感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马氏<37> 观察了麻杏石甘汤在这些方面的作用:①麻杏石甘汤及其组成单味中药煎剂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影响,表明本方煎剂具有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其组成单味中药中以麻黄煎剂抗病毒作用最强,甘草煎剂亦显示了一定的抗病毒作用,而杏仁和石膏煎剂均未显示出抗病毒作用。②麻黄与其他中药间在抗甲型流感病毒方面有无协同作用的观察表明,麻黄与杏仁、石膏、甘草以及麻黄与甘草、麻黄与杏仁、麻黄与石膏和麻黄对照组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相似,故麻黄与其他中药刘在抗甲型流感病毒方面未显示出明显的协同作用。③麻杏石甘汤及其组成单味中药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影响表明,麻杏石甘汤及组成的单味中药麻黄和甘草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罚明显的抗菌作用;麻黄煎剂对绿脓杆菌有较明显的抗菌作用,麻杏石甘汤和甘草煎剂对该菌也显示了一定的抗菌作用,但麻杏石甘汤和各组成药物煎剂对大肠杆菌均未显示出抗菌作用。

    4)镇静作用 日本学者E-iRi chichi Hoso Ya <38>对麻杏石甘汤之结构进行分析:①该方起止咳作用的主要药物是麻黄;②ED50尚非衡量方剂止咳作用的理想指标;③按古方配制的标准煎剂,无论在效价大小与作用时间长短方面都是最佳的;④诸药合煎比分煎时增高了麻黄碱的提取率;⑤甘草的意义尚难解释;⑥两种方法、无论何种用量,杏仁皆无止咳作用;⑦单味石膏煎剂既无镇静作用,亦无抗组胺效果;⑧杏仁、甘草、石膏并非为减轻麻黄碱之毒性而设。由此可见,中药复方的作用不仅是中药原有药理作用相加减的结果,而且是这些药理作用的复杂结合以及相互作用的结果。
, 百拇医药
    4)增强免疫功能 向氏<39>通过实验研究表明,麻杏石甘汤能提高小白鼠血清溶酶体含量,增强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明显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率,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参考文献

    <1> 陈曙辉,等.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风热型感冒152例.福建中医药 1992;23(3):49

    <2> 衡柄芳,等.麻杏石甘汤治疗流感.四川中医 1990;8(3):10

    <3> 贾文惠.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肺心病58例.内蒙古中医药 1992;(2):7

    <4> 李年春,等.麻杏石甘汤的临床新用.江西中医药 1989;20(4):36

    <5> 李又刚.麻杏石甘汤治疗膀胱炎35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2;5(1):52
, 百拇医药
    <6> 安少先.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热淋.陕西中医 1992;13(6):267

    <7> 马邦义.经方治验二则.湖北中医杂志 1988;(6):34

    <8> 林启声.小儿肺炎500例辨证分型及治法探讨.福建中医药 1988;(1):21

    <9> 陈 勇.肺热宁治疗肺炎62例疗效观察.湖北中医杂志 1988;(4):38

    <10> 文 麒.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嗜酸细胞增多性肺炎26例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5;(9):540

    <11> 刘 直,等.小儿清热消炎糖浆352例临床疗效观察.北京中医 1988;(1):39

    <12> 许莲英,等.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62例.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4;9(4):52
, 百拇医药
    <13> 庞华威.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50例.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6;(1):26

    <14> 王桂琴.运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咳喘248例.辽宁中医杂志 1987;(1):25

    <15> 夏绩恩.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尿频.云南中医杂志 1993;14(1):5

    <16> 徐小良.麻杏甘石汤合生脉散加味治疗顿咳36例体会.江西中医药 1990;21(1):39

    <17> 王平安.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40例.湖北中医杂志 1987;(1):18

    <18> 林一得.麻杏石甘汤治疗夏季热25例.中医杂志 1982;23(6):49

    <19> 胡建华.麻杏甘石汤治愈喉头水肿.江西中医药 1989;20(5):8
, 百拇医药
    <20> 汪曙才.麻杏甘石汤加味治咽喉病.新中医 1988;(5):21

    <21> 李 江.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病毒性喉炎10例.浙江中医杂志 1988;23(11):491

    <22> 汤于嘉,等.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口疳52例临床观察.甘肃中医 1993;6(1):26

    <23> 邹世光.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酒齄鼻39例.浙江中医杂志 1993;(7):323

    <24> 王金铭,等.麻杏石甘汤治疗风疹.中医函授通讯 1992;11(3):46

    <25> 张树军.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荨麻疹.河南中医 1990;10(1):20

    <26> 吴照平.麻杏石甘汤加味新用.陕西中医 1989;10(9):413
, 百拇医药
    <27> 王传华.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痔疮120例.湖北中医杂志 1990;(5):20

    <28> 汪草原.内外合治治疗痔疮水肿60例.湖北中医杂志 1988;(5):47

    <29> 牛治君.麻杏石甘汤治疗内痔脱垂嵌顿40例.中国肛肠病杂志 1991;11(1):23

    <30> 李建华译.麻杏石甘汤治疗痔核及静脉炎.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5;8(3):57

    <31> 杨嘉鑫.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疖病25例.江苏中医杂志 1992;13(5):7

    <32> 艾 华,等.麻杏石甘汤证治规律研究.黑龙江中医药 1991;(1):44

    <33> 张剑勇.温病邪热壅肺证的动物实验研究.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0;7(1):47
, http://www.100md.com
    <34> 王胜春,等.麻杏石甘汤的清热解毒作用.中成药 1996;18(12):32

    <35> 陈永辉,等.麻杏甘石煮散的解热抗炎实验研究.中医研究 1995;8(5):20

    <36> 吴炳辅,等.石膏、麻杏石甘汤、模拟麻杏石甘汤之退热作用研究.中成药 1992;14(5):26

    <37> 马振亚,等.麻杏石甘汤对甲型流感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影响.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8;11(4):40

    <38> 傅延龄,译.麻杏石甘汤之结构分析.中医药研究 1989;(1):32

    <39> 向希雄,等.麻杏石甘汤免疫药理实验研究.湖北中医杂志 1993;(3):48, 百拇医药(刘松林)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解表剂 > 凉解表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