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临床 > 中医伤寒 > 太阳病讲义
编号:77769
太阳变证-总论
http://www.100md.com 《中医伤寒》
     (一). 变证治疗原则<原文>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①,桂枝不中与之也。观②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16)<词解>

    ① 坏病:广义即指变证,因各种因素影响而致病情发生的变化。狭义是指变证中病情复杂、程度较重、预后较差者。

    ② 观:诊察之意,非特指望诊。

    ③ 知犯何逆:知晓发生了何种反常变化。<释义> 太阳变证的成因及诊治原则。太阳病数日,屡经汗、吐、下、温针等法治疗,不仅未愈,且病情恶化,即发生所谓变证(坏病)。变证已非邪在太阳之表,故桂枝一类辛温发散之剂,不可再用,以徒伤其表。当此之时,宜审时度势,全面观察病情变化情况,综合分析其病理机制,明确其病之所属,进而据证立法选方用药。后世医家多将此条视作辨证论治原理的简练表述形式之一。

    (二). 辨寒热虚实
, http://www.100md.com
    1. 辨寒热真假<原文>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①,寒在骨髓②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11)<词解>

    ① 皮肤:泛指浅表、外在部位。

    ② 骨髓:泛指深层、内在部位。<释义> 以喜恶判断寒热真假。发热与恶寒是外感病之常见症状,对判别病证之表里寒热颇有意义。今病人身热严重,当欲去衣,而反想加衣,则为热在浅表、寒在深部的表现,为真寒假热之征。盖在外之症象易假,在内之脉症常真;身形之表现易假,喜恶之欲求常真。故身形寒冷严重,却不欲加衣以御寒者,即是寒在肌肤、热在深层之真热假寒证。

    2. 辨虚证实证<原文>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70)<释义> 太阳表证汗后可能出现的虚实两种变证。太阳表证,汗不如法,每随病人体质阴阳之不同,而有不同转归。若伤阳耗气者,则恶寒加重,并见脉微肢冷等症,转为虚寒变证;若伤津化燥者,则发热不恶寒,转为实热变证。若其实热证为燥结初成者,可与调胃承气汤和顺其胃气,使燥热得下,病证自解。<原文>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①,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②故也。(60)<词解>
, http://www.100md.com
    ① 振寒:畏寒震颤。

    ② 内外俱虚:此指表里俱虚。<释义> 太阳表证下后复汗致阴阳两虚变证。太阳表证宜汗禁下,即若兼有里实可下之证,亦当循先表后里之法。今误下后复用汗法,下之伤其阴,汗之损其阳,致表里阴阳俱虚,故见脉微细、畏寒振战等象。

    (三). 辨表里先后<原文> 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90)<释义> 表里同病,当汗下有序。在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病证由表及里,而有表里同见者,当分其表里轻重缓急,以定治法。一般情况下,先病为本,后病为标,治病求本,故宜先表后里,若先下之,是为误治。若里证急重而表证轻缓者,则宜急者治标,先予下法;若先汗之,亦属误治。<原文>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①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②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词解>

    ① 下利清谷:下利而见完谷不化。
, http://www.100md.com
    ② 清便自调:清,同圊,登厕排便之意。清便自调,指大便排泄恢复正常。<释义> 表证误下伤阳致表里同病的先后治法。太阳表证,宜予汗法,今反误下,损伤少阴阳气,证见下利清谷、脉微肢厥诸症,虽头痛身疼诸表象尚在,仍宜四逆汤急温其里阳。阳气来复,下利肢厥脉微诸里证自然消失。若表邪仍未解除者,乃图辛温发散,以祛表邪,方用桂枝汤。此乃表里同病里虚寒者宜先里后表之治疗原则。<原文>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92)<释义> 凭脉辨表里缓急轻重而定先后治法。病有发热头痛身疼诸症,显然属表。但脉不浮而反沉细无力,则为表里同病而里气虚寒,治之宜先救其里,用四逆汤温阳散寒,阳气得振,则表邪可望自解,是寓表散于温补之中,其理微妙。若里和而表未解者,则可继以桂枝法。

    简言之,表里同病一般宜先表后里,适用于里实热而不急重者;若表里同病而里虚寒或里证急重者,则宜先里后表;若病情错综复杂,寒热异性,或病位交错等,可表里同治。此乃表里同病治疗之三大基本原则。,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