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其它各类 > 中医药类
编号:88046
瓜蒌大黄汤治疗中风28例
http://www.100md.com 当代中医网
     [作 者]

    万 黎

    [单 位]

    [来 源]

    [全 文]

    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28例,年龄50—59岁3例,60—70岁10例,70岁以上15例。病程:中风初发10例,半年以上6例,1—2年8例,2年以上4例。中医分型:痰瘀互结18例,肝阳上亢6例,肝肾不足4例,28例病人中兼有府实者22例。

    二、治疗方法

    用瓜蒌大黄汤加味治疗。其中瓜萎15—30g,大黄3—9g痰瘀互结型加半夏、南星、丹参、赤芍等;肝阳上亢型加勾藤、褚石,肝肾不足加熟地、构招、女贞子等。
, http://www.100md.com
    三、疗效评定标准及疗效

    临床治愈:原有症状基本消除;显效:除语言不利或肢体不遂外,其他症状基本消除;好转:部分症状缓解;无效:有症状依然存在。疗效:治愈2例,显效15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

    典型病历

    王××,女,74岁,病历号:7001,思者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一周”于1990年1月3日入院,患者高血压病史5年,平素血压180/100mmHg左右,间断服降压药,末系统治疗,入院前一周活动时突感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头痛头晕,恶心未吐,即到人民医院就诊,予复方丹参,维脑路通等治疗,三天后症无改变,到天坛医院做颅脑CT示:“右额颞交界部梗塞”,继续治疗三天后症仍无改变,即来我院入院,入院时主证:左侧肢体活动不利,时有心悸,口苦,纳少,尿频,大便干燥,三日未行,舌暗红,苔灰黄厚腻,脉沉细。此为痰瘀府实证,治以瓜蒌大黄汤加味,以通下府实,逐瘀化痰。方药:全瓜蒌、生大黄(后下)、半夏、胆星、赤芍、陈皮、菖蒲,二剂后大便每日4—5次,成形便、患者精神明显好转,左支体有疼痛感觉,其余诸证减轻,即将原方减大黄,继服二周后,左四肢体活动较前好转。
, 百拇医药
    五、讨论

    下法为八法之一。广义的下法,包括通便、下积、泻实、逐水等法。本文的下法,专指攻下府实的治法而言,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多指肝肾不足、气血衰少;标实为风火相煽,痰瘀互结,本文认为府实不通也是诱发中风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病因,府实不通可导致气机不畅,变生痰瘀;食积日久又可化热化火。因此,只要不是二便失禁的脱证,不论是气虚血瘀型,或是痰浊阻络型,皆可先以通府涤痰化瘀,俟大便通畅,再以益气等法。瓜蒌大黄汤组成仅两味药:瓜蒌甘寒,入肺胃大肠经,本草纲目言瓜蒌有“涤痰结”“利大肠”之功,大黄苦寒,入脾胃大肠经,本草经明言大黄除有“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的作用外,还有“下瘀血”的功能。该方既可攻下府实,又有下瘀涤痰清热的作用。本组病人没有府实证者6例,对没有府实证者应用本方,则应把全瓜蒌换成瓜蒌皮、生大黄改为熟大黄用量酌减。用药量的多少,应掌握在服后病人每日大便2—4次,成形便为度。

    现代医学将脑血管病分为出血性与缺血性两大类,不论哪类病人,只要出现府实证侯,都可以下法治疗,据观察,本方并有降低颅内压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对急性期病人,可在使用西药的同时给予本方治疗,但在特殊情况下:如病人昏迷或吞咽发呛不能配合服药时,则应鼻饲给药。

    总之,下法在中风病的治疗中,占有一定地位,并丰富了中医药治疗急症的内容,只要辨证准确,用药时机及药量适宜,可以收到很好疗效。但由于中风病病机复杂,变证多端,故还需结合其他治法,才能尽快达到为病人解除痛苦的目的。,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茎类 > 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