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麻风
编号:90656
麻风病
http://www.100md.com 当代中医网
    leprosy

    [中医病名]

    麻风

    [概 述]

    中医

    麻风是感染疠毒,内侵血脉,损伤皮肤,筋脉经络及五脏,以遍身麻木,皮肤见红斑紫癜,脱屑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疫病类疾病。

    西医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引起斑疹、斑块、结节、麻木、闭汗、浅神经粗大,还可有多种内脏器官病变,常致肢体畸形和残废。

    [病 因]

    中医
, 百拇医药
    本病系因感受风疠之邪而致,多见体虚元气不充之人发病。元气不充、御邪无力是发病的内因,而风疠之邪侵袭则是致病的外因。

    西医

    1 病原菌:麻风病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致病。

    2 传染途径:主要是直接传染。未经治疗的瘤型及部分界线类麻风患者每天从鼻粘膜分泌物排出上亿条麻风杆菌,一部分可于悬滴中存活数日。加上皮损破溃面亦可大量排菌,都可将活的麻风杆菌粘染到健康人皮肤上;由于搔抓、外伤或昆虫叮咬,可由皮肤破损处进入人体。

    [症 状]

    麻风病的症状以皮疹(斑疹、斑块、结节、弥漫性浸润等)及周围神经改变(浅神经粗大、麻木、闭汗等)为主,亦可侵犯五官、淋巴结、肝、脾、肾、睾丸、肌肉及骨骼等,出现相应的症状体征。麻风病分为五种类型,各型麻风病临床表现特点如下:
, 百拇医药
    1 结核样型(TT):皮损局限数少,多为较大红色斑块,或呈环状,边缘有小丘疹聚集,境界清楚,不对称。神经功能障碍出现早而明显,浅神经仅l-2条粗硬,不规则,不对称。

    2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皮损稍广泛而不对称,其斑疹、斑块中可有“空白区”,大的皮损周围可有卫星样小斑,境界清楚。除面部外感觉障碍明显,神经粗大较多发,但不如结核样型那样粗硬和不规则。

    3 中间界线类(BB):皮损较广泛,可有斑疹、斑块、浸润性损害。面部皮损可呈展翅的蝙蝠状,灰褐色,称“双型面孔”。有的皮损像靶子一样,叫“徽章样斑”。皮损中可有空白区,其内线境界清楚,外缘部分境界不清。神经损害比结核样型轻,比瘤型重,轻度麻木。

    4 界线类偏瘤型(BL):皮损广泛,可有斑疹、斑块、浸润、结节,似瘤型但不太光亮多汁,不完全对称,中间可有空白区,内缘清楚,外缘境界不清。受累神经有两例对称倾向,质较软,较均匀一致。内脏可受侵犯。
, 百拇医药
    5 瘤型(LL):皮损广泛而对称,境界不清。早期以斑疹为主,并有浅在性浸润;中期以浸润性损害为主,可有少数结节性损害;晚期则为弥漫性浸润及结节性损害,可广泛遍及全身。可形成“狮面”,耳垂肥大,鼻梁塌陷,鼻中隔穿孔。神经受累较晚,早期可无明显浅神经粗大,晚期神经粗大对称而多发,均匀质软。晚期内脏器官可严重受累。

    6 未定类(I):皮损多为浅色斑,少数见红斑,损害数少,无浸润,感觉障碍较轻,仅皮损附近可触及轻度粗大的皮神经。此外,麻风病在慢性过程中,可突然发生症状活跃,出现急性、亚急性病变,可伴有恶寒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称为麻风反应。

    (1)Ⅰ型麻风反应:主要表现为原皮损加剧活跃,并可出现新皮损,神经粗大剧痛,甚至发生神经脓疡,而全身症状较轻。

    (2)Ⅱ型麻风反应:属Ⅲ型(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麻风性结节性红斑(少数为多形红斑、坏死性红斑),淋巴结肿痛,可有急性睾丸炎、虹膜睫状体炎等。神经反应较型反应轻,全身症状较Ⅰ型反应重,体温可达40°C以上。
, 百拇医药
    [检 查]

    1 麻风杆菌检查。

    2 组织病理学检查。

    3 麻风菌素试验。

    [诊 断]

    中医

    1 曾居住流行区,并有与麻风病人接触史。

    2 皮损多发于头、面、四肢等部位,以斑(红色、黄色或白色,如地图状)、结节(红色、黄色或正常皮色,大小不等)、斑块(黄、红或暗红色,大小不一,扁平隆起)为主,并可有结节、萎缩等改变,脱眉脱睫,甚或全身毛发均脱落,皮肤脱糠皮样白屑,晚期可致各种畸形,颜面满布大小结节而呈“麻风狮面”,并可有吞咽困难,臖核肿大、睾九、眼球、鼻及内脏损害。
, http://www.100md.com
    3 皮损区域或肢体皮肤冷、痛、痒感觉减退,麻木不仁,皮肤干燥无汗。

    4 皮损区周围神经干或皮支神经粗大。

    5 皮损或组织切片内可查到麻风杆菌,或病理组织见到特异性病变;组胺试验、出汗试验对诊断亦有参考价值。

    西医

    1 曾居住流行区,并有与麻风病人接触史。

    2 皮损多发于头、面、四肢等部位,以斑(红色、黄色或白色,如地图状)、结节(红色、黄色或正常皮色,大小不等)、斑块(黄、红或暗红色,大小不一,扁平隆起)为主,并可有结节、萎缩等改变,脱眉脱睫,甚或全身毛发均脱落,皮肤脱糠皮样白屑。晚期可致各种畸形,颜面满布大小结节而呈“麻风狮面”,并可有吞咽困难,臖核肿大,睾丸、眼球、鼻及内脏损害。
, 百拇医药
    3 皮损区域或肢体皮肤冷、痛、痒感觉减退,麻木不仁,皮肤干燥无汗。

    4 皮损区周围神经干或皮支神经粗大。

    5 皮损或组织切片内可查到麻风杆菌,或病理组织见到特异性病变;组胺试验、出汗试验对诊断亦有参考价值。

    [治 疗]

    中医

    1 中药治疗。

    2 针灸治疗。

    西医

    1 抗麻风药物: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

    2 麻风病联合化疗。

    3 麻风反应的治疗。

    [预 后]

    麻风病的预后各型有异。结核样型病情进展慢,除神经受累较早,早期即可出现畸形外,其他预后较好。瘤型早期治疗预后尚好,中晚期在治疗中易出现Ⅱ型麻风反应,可突然发生难以恢复的畸形。晚期瘤型麻风有因合并肺结核、肾淀粉样变.肿瘤等而死亡者;界线类的预后介于上述两型之间,常发生Ⅰ型麻风反应,神经反达严重者导致畸形。, 百拇医药